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社会媒体(SNS)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下的典型媒介形态,深受大学生党员欢迎的社交网。其广泛使用既给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党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参与社交媒体、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正确运用社交媒体、创新党建工作网络,提高社交媒体环境下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依靠新媒体技术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产生了"容器人"。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学生思想变得愈发封闭,更加依赖手机,形成大学生"容器社交"行为。大学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建立、发展和稳固的关键时期,过分依赖"容器社交"会使大学生养成不良的社交行为和社交习惯,并对其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日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日益繁荣的今天,网络已经十分普遍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在大学生中更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几乎占据了90后高职大学生所有的业余时间。目前整个90后高职大学生的网络环境可算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依然会有负面问题存在,如网络道德失范、轻信虚假信息、网络道德教育偏于形式、沉迷于网络等,这严重影响到了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因此,需要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契机。但在实际过程中,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着教育者创新能力不足、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话语情况不佳和教育阵地把控不足等挑战。对此,教育者应该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正确引导大学生使用网络话语,并且主动占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
目前网络社交媒介已经成为人们交换信息、分享经验、探讨问题的平台与工具。高职学生作为社会中重要青年群体之一,已然成为运用网络社交媒介的主要使用者。在网络社交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必然要顺应当前网络社交媒介发展趋势,借助社交媒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手段;营造社交媒介良好环境,提升学生网络媒介素养;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大学校园中的学生社团蓬勃发展,不仅数量快速增加,而且新类型的社团也不断涌现。大学生社团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各种社交软件风起云涌,比如:微信、微博、QQ、社区人人网。这些社交软件是网络环境下发展的必然产物。与此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也趁着这股东风蓬勃发展,不仅数量快速增加,而且在类别上也有所突破,新的社团方心未艾。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好高校社团的管理工作也成为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网络技术的完善为依托的社交媒介已完成从多终端设备向手机终端聚集的过程,通过手机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新型社交媒体已经深度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文章对大学生在新型社交媒体上的使用习惯进行研究,关注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期望通过多种渠道共同发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在自媒体的助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到自媒体传播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控分别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应对自媒体的发展,开始通过探索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凭借社交媒体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和管理校园舆情。官方微信公众号集成了许多实用的功能,提高了关注度,"微社区"也承载了学校管理者对舆情的引导和管控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形式趋于多样,逐渐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别,理应重视网络文化的建设问题。然而考察部分高职院校的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大都存在着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措施无力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进行研究,本文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高职院校要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扩展校园网络文化功能;提升高职学生的网络素养,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实施网络文化建设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让学生参与到网络文化的管理与监督中来。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快速普及,促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更多网络信息。社会网络舆情热点正上升为大学生关注的焦点,而这些热点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研究网络舆情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有助于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以网络舆情为有效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推动大学生形成逻辑理性。加强高校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有效引导,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舆情演变规律之下高校如何规避不良舆论侵扰、引导大学生确立“真善美”的人生追求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1.
社交网络以其真实性、平等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得到当代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并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交网络方便了大学生相互沟通,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从发掘内心需求、运用平台优势、突出人文关怀和加强队伍建设等角度完善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交场合,辅导员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当好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加强舆论引导管理的能力,强化网络素养教育,积极搭建新媒体队伍,大胆颠覆式创新,开展“智慧大学”协同创新试点,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更好地实现辅导员的职业愿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从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出发,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打破常规,构建创新体系的详细要求。  相似文献   

14.
当前,加强和创新网络舆论引导体制机制建设,打造"清朗网络新空间"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坚决支持净化网络环境工作,且充满信心,对违法和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认识清醒,对网络热点关注程度较高且态度多元化,赞同实行网络实名制以保证信息真实性。在此基础上,民办高职院校应着力提升学生管理干部网络舆论引导的技术技能,建立健全层级分明、覆盖广泛的网络舆论监测体系,探索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和网络评论员两支队伍。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高职院校在近几年来的膨胀式发展,使得高职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几乎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同时,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在学校对大学生辅导员的管理和大学生辅导员自身能力与态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存在问题1、辅导员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与学生比例在1:2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进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副作用。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中正确利用网络,是需要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学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的使命,有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有节制、有理智地使用网络,并帮助他们预防和戒除网瘾,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使大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病理性网络使用会导致大学生认知失调、社交受损、意志弱化等。高校应提高大学生网络元认知能力,培养自主人格;注重大学生的情感变化,提高其社交能力;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升网络素养;建设网络物质环境,优化网络舆论环境,有序建构网络道德环境。通过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解决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代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普遍事物,以极富感官刺激的形式特征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95后"高职学生作为现代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分支,其在流行文化接受过程中呈现以下特征:以移动社交媒介为终端、接受信息碎片化;主客观因素影响并重;机械接受与接纳升华的接受态度共存。文章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跟踪"95后"高职学生流行文化接受全程,以期为教育者提供正确的引导思路。  相似文献   

19.
网络流行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网络流行文化的形成、特征以及发展趋势,阐明了网络流行文化给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旨在探索网络流行文化环境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使网络流行文化能够真正地为大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并成为大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作为网络舆论的传播和发源地,社交平台对舆论引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社交媒体的监管力度是控制舆论发酵的必要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引导舆论方向,从根本上探究社交媒体监管力度强弱对网络舆论危机的影响效应,本文构建了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与网民群体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有平台惩罚机制和无平台惩罚机制监管下网民群体间(发表虚假信息者与发表正确信息者)的博弈关系。研究发现,网络平台采取强硬的管制措施时,会促使多数网民选择传播正确信息,网络平台管制措施力度较弱时,会促使多数网民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选择传播虚假信息。当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平台爆发时,平台应该采取强硬的管制措施对舆情事件进行管控和引导,应该建立或优化用户惩罚机制,实时监控后台数据信息状态,把控舆情初期的流传渠道和方向,增强舆情事件的可控性。研究结论佐证了当代社交平台管控发展的趋势,为社交平台应对复杂多变的舆论场危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