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2000~2007年持续经营企业为研究对象,从高中低技术复杂度三个层面揭示技术复杂度革新和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价格加成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价格加成水平并不高,技术复杂度越高企业的价格加成水平越高,高中低技术复杂度企业价格加成水平提升速度均较慢;技术复杂度革新对企业价格加成水平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要素价格扭曲对低技术内外资企业价格加成的作用力不显著,但其已成为中高技术复杂度企业价格加成水平提升的"助推型动力";低技术复杂度企业规模扩大不利于价格加成水平的提升,而中高技术复杂度企业规模扩大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价格加成水平,企业经营年龄与价格加成的关系呈U型特征,补贴对企业价格加成的作用力"甚微".  相似文献   

2.
要素市场扭曲会从多层次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包括行业间、行业内企业间、企业内产品间.本文在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框架内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内资源配置的影响,其中企业内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用企业核心产品出口比重来表示.理论上,本文将外生的要素市场扭曲嵌入多产品企业模型,讨论要素市场扭曲对多产品企业核心产品出口比重的影响机制.然后,利用2000-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与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指标进行经验分析.结论发现:要素市场扭曲降低了多产品企业核心产品出口比重;这一效果对于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尤为显著;在考虑了不同指标、内生性等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文政策含义是促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淘汰企业内的外围或“僵尸”产品,提升微观企业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谢贤君 《财贸研究》2019,30(6):36-46
基于SYS-GMM估计方法对要素市场扭曲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交互项方法探究了不同区域要素市场扭曲对不同企业特征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宏微观差异。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抑制作用,且是通过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中介效应渠道实现的;在企业微观特征所产生对要素市场扭曲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冲抵效应中,企业规模较大、具有非国有企业性质、企业创新能力高及资本集聚程度较低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企业微观特征所产生的冲抵效应;而企业异质性特征在各区域所产生对要素市场扭曲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冲抵或增加效应因资源禀赋差异表现不尽相同;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冲抵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较强,资本集聚程度的增加效应则在中部地区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4.
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市场自选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忽视了企业的产品定价优势在对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为此,本文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定价能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指标中,综合考察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市场自选择效应,并进一步考察了其背后的生产率优势和产品定价优势。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对外投资企业而言,对外投资企业具有更高的成本加成率,且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越高相应的对外投资规模也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除生产率优势外,产品定价优势同样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扭曲对贸易广度与贸易质量的影响。首先基于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将各省出口贸易总额分解为贸易广度、贸易数量与贸易质量,分析各省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差异性;然后,采用计量模型,在控制了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贸易成本等因素后,考察市场扭曲对贸易总额与贸易模式的影响。结论发现,中国各省份贸易总额差异主要源自贸易数量;贸易广度和贸易质量的跨省差异较小;要素市场扭曲主要通过提升贸易广度和贸易数量提升了贸易规模,但对于贸易质量影响为负。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扭曲程度是改善中国出口增长模式,提升贸易质量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要素市场的扭曲弱化甚至也影响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为更准确反映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程度及综合效应,本文以我国制造业2009-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统一框架下测度和验证政府补贴、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并未完全冲抵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二者的综合效应最终导致企业实际创新低于有效创新7.91%;通过产权异质性、地区差异和不同生命周期视角的考察,发现政府补贴和要素市场扭曲的综合效应使得企业实际创新低于有效创新这一状况并未随着企业特征分组而明显改善。因此,应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补贴机制,完善要素市场,充分发挥要素市场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逐渐表现出以"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和双顺差"为特征的经济失衡。由于要素市场改革相对滞后,要素价格存在扭曲。扭曲的要素价格促进了投资,抑制了消费,增加了进口,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也为经济宏观调控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Melitz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竞争效应和成本节约效应综合研究了本土市场规模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企业层级微观数据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大提高了企业的价格加成水平,其促进作用在头部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进入壁垒相对较高行业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企业可以作为提升利润空间的主导力量;同时探讨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互动关系,综合本土市场规模以及市场分割情况构建内循环指标,结果表明内循环对于企业价格加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外循环对于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显著为负。  相似文献   

9.
窦勇  卞靖 《中国物价》2012,(1):42-45,49
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非同步性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劳动力市场扭曲是主要表现之一。劳动力市场扭曲已经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深刻阻碍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应借助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各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扭曲。  相似文献   

10.
要素市场的扭曲严重影响了利润率在各产业的分配,进而影响了微观企业档的经济决策,使企业在新进产业和技术选择以及企业的创新动力上受到影响,由此间接影响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空间纠正系统GMM法实证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和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自相关,环境污染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要素市场扭曲延迟了经济规模和行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成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分区域和分行业类型,要素市场扭曲均加剧了三大地区和三类行业环境污染,但要素市场扭曲对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影响最小,要素市场扭曲通过抑制技术进步、行业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和加剧腐败提高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少了东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而要素市场扭曲通过上述渠道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需推进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背景下,本文基于2006—2017年全国248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C-D生产函数法测算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构建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指标体系,并采用超效率SBM方法予以测算,研究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严重抑制了我国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而言,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水平则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表现出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全球反倾销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在准确测度企业成本加成的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首次研究了中国对外发起反倾销对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反倾销保护显著提高了企业成本加成。这一结论在改变指标测算方法、替换样本和引入动态模型后保持高度稳健。反倾销保护对企业成本加成的促进作用随着出口强度的上升而减弱;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没有通过成本渠道影响成本加成,反竞争效应是成本加成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融资约束和成本加成亟需提升是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双重难题,在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下,能否藉由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来破解这一困境?本文以2001—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融资约束阻碍了企业成本加成提升,而金融市场化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成本加成的抑制效应;以工具变量、分样本及替代变量回归等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以此作为融资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提升的有效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的宏观经济战略。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框架,以2005-2016年期间省级面板数据为考察样本,对政府支持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与区域创新效率负相关,即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政府支持与区域创新效率正相关,即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本文研究结论为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采用De Loecker和Warzynski(2012)的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加成进行测算,并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和产品差异化数据,深入产品层面考察进口中间品差异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中间品有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尤其对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的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作用更大;进一步考虑市场集中度的作用发现,市场集中度强化了进口中间品对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大的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作用,但是回归结果系数的数值较小,可能源于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转化效率较低等原因;此外,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于初始成本加成较高的企业,进口中间品对企业成本加成的提升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市场要素和组织要素纳入要素禀赋理论的框架,尝试对该框架进行扩展,分析市场要素与组织要素的相对充裕度和密集度对区域出口优势及贸易格局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各省市区28个制造业行业的交叉数据,验证了市场要素和组织要素的地区—行业交叉项对区域出口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要素对地区出口优势具有正向作用,而组织要素具有负向作用.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组织要素投入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组织要素投入对发达地区优势行业的出口优势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弱势行业则更期待市场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通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大型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将贸易自由化分为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同时采用半参数估计方法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克服联立性和样本选择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是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即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的"正向效应"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的"负向效应"。在区分企业出口状态、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大小之后,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会对不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关税减免的情况下,非出口企业从贸易自由化中的受益要大于出口企业,私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大,其次是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和城市最低工资数据,基于Hsieh andKlenow(2009)的资源错配测算框架,实证分析最低工资对企业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并量化这一机制下最低工资对企业规模分布的优化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上涨使企业劳动扭曲得到改善,劳动配置过度的情况得以缓解.进一步的反事实分析发现,最低工资通过改善劳动扭曲促进整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最终优化企业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