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2009—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从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两方面构建基于双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创新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双重空间因素作用下,政府支持对本地创新质量和其他区域创新质量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又以经济距离的作用更强;金融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了本地创新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了其他区域创新质量。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经济学理论,选取2012—2020年安徽省16个地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及演化特征进行测度,进一步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各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负空间相关性,且整体集聚水平较低,两极格局明显;从计量结果来看,产业关联性、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政府支出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的发展影响显著。最后,依据研究结果,对促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发展是资源型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研究空间特征下绿色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解释资源型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2000年—2017年新疆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测算绿色经济效率,进而分析新疆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关系;产业结构、经济对外开放度对本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城镇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对本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自主创新能力对本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有不显著的正向影响,对邻近地区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教育水平对本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向影响,对邻近地区有正向溢出效应,但均不显著。今后可从健全经济政策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经济对外开放度、自主创新能力、教育水平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4.
绿色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本文以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绿色创新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绿色创新在省际间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环境改善资金投入会抑制区域经济增长;环境改善项目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率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最后给出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以珠三角1997-2011年24个县市级人均GDP为样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1年,珠三角24个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与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对比,文章选用能消除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发现:各县市间存在β-收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不仅受到自身初始水平的影响,还会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扩散作用。因此,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和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使用中国省级层面数据探究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和贸易依存度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市场扭曲抑制了地区经济增长,贸易开放水平对经济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对比中国不同区域可以发现,东部地区在劳动力市场与国际贸易市场上发展较为完善,中西部地区还需缓和中西部地区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劳动力市场不平衡、增加贸易对外开放程度、增加企业自主研发等方式来提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根据创新价值链原理,将技术创新分为知识创新、研发创新与产品创新阶段。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所受到金融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于本地知识创新阶段效率具有抑制作用,对于研发创新阶段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此,应减少资源投入的冗余;促进金融集聚与制度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避免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空间panel data模型和空间矩阵的非嵌套检验方法,对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三大区域内部各个城市之间,在1990-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区域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三个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文章从研究方法上弥补了已有的文献中"缺乏对于空间panel data模型的应用"以及"缺乏对于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模型的设定与甄别"的不足.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在1990-1998年间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情况,"产业发展战略向着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方向进行调整",是实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原因.同时,本文指出,三大区域各城市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区域内部条件相似的城市之间其经济增长过程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圈为整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圈经济的发展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城市圈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就需要财政政策的介入和支持,以促进城市圈经济长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创新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创新的核心。基于2010—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区域产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开通促进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推动了区域要素流动与聚集,改善了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环境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沿线地区创新要素相互作用推动了区域产业创新,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外商投资少,其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产业创新无显著影响。基于此,应加快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行能力和衔接水平,改善沿线地区的创新环境,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引进外资与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此促进西部新通道沿线地区的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游达明  欧阳乐茜 《改革》2020,(5):122-138
对我国省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和财政分权条件下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财政分权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存在明显差异,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中尤为显著。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以及与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我国应优化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工具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制定跨区域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从数量型、质量型和渗透型三个维度提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测算出2016—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数字经济创新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率以及政府科技资助。  相似文献   

15.
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是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京津冀43个区市2013—2018年的创新政策进行量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各区市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区市创新政策与创新绩效均呈现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创新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本区域创新绩效,且对相邻区域创新绩效存在空间影响效应;创新政策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相对于天津和河北,北京市的创新政策实施对区内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相比于需求侧政策和环境侧政策,供给侧政策对本地区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强;需求侧政策对相邻区域的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供给侧和环境侧政策对相邻区域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之一,同时坚持"制度型开放"有助于增强地区间产业关联,带动欠发达地区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文章将"开放"和"协调"议题结合,以中国2002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重新修订作为案例,研究外资准入政策对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文章结论表明,外资准入政策显著减小了管制放松行业在相邻城市间的生产率差距。异质性检验发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较低创新水平、盈利水平和外资进入程度行业的样本组,外资准入政策可以更显著地减小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的生产率差距。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外资准入政策显著降低了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的创新水平差距和盈利水平差距,上述变化是促使减小生产率差距的重要影响渠道。拓展性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加强了外资准入政策减小相邻城市间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积极作用。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外资准入政策减小管制放松行业生产率差距的作用反而越强。  相似文献   

17.
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产业创新和空间创新.文章从空间创新功能角度入手,分析了其城市空间创新模式的现状、问题及理论框架,认为创意产业区发展带来了城市空间转换、产业价值链接、空间与经济互动增长和创新网络系统集成等创新模式,其结果是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经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方面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构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索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特别是分析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数字经济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产业链创新、协调、共享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南方地区的影响要强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