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1):96-97
记得很多年前,大约有15年了,我看了一个《读者文摘》的精华本,上面有一篇让我感动的文章,它用一种朴实的笔调写了一个人们从未谋面的看灯人的故事:每当夜幕低垂,这个人飞速地将小镇街头的灯点燃,又飞也似地消失在空气里。也许由于这个看灯人的神秘,让人隐隐地在朴实的记述中感到魔幻与空灵。那位作者对看灯人由衷的赞美一直留在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6,(5):35-35
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新东方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感到很高兴。也许我们会有勇气,也许我们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所作为,把新东方在未来真正建成一所好的私立大学,现在还不敢说。但我们会一直努力。在我们新东方一直有一首歌,是从来不敢忘记的,就是在年轻时听到的一首歌叫做“永远相信未来。永远相信梦想”。面对中关村、中国的现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重任,我觉得中关村像根扁担。  相似文献   

3.
王岳川 《中关村》2004,(1):112-114
近年来报刊上有一些文章,对季羡林先生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文化复兴”等说法提出了批评,坚持全盘西化立场,反映出当代知识界对中国现代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季先生的看法“可笑”,倒认为是可爱。它体现出一种本土家园意识和人类资源共享意识。因为我们不能老依赖别人,靠知识输血过日子,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全盘西化或只想脱亚入欧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赞成全盘西化——在全球化同质化中还有一颗中国心。正如李慎之先生说:“我是一个一直做着‘中国文艺复兴之梦’的人。我希望且相信,中国文化首先是哲学会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过,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文化自己必须要下一番去腐生新、推陈出新的功夫,要能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首先是要能包容、消化一直超越、与自己对立了这么些年的西方文化。”我提出不同于上面两种看法的“第三种”立场,即倡导“发现东方”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张俊杰 《中关村》2008,(10):130-131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读畅销书。我读的书也很杂,开卷有益,那些散发着时代新锐思想的书让我兴奋。人们受益于知识的涵养,知识的风暴在推动着时代的前进。在畅销书中,有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就是徐浩然博士的《个人品牌》。中国已经进人一个个人品牌的时代,只不过人们没有自觉罢了。而浩然博士的这本书,它以创新的理论,首次在我国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并给人们带来了寻找个人品牌的路标。  相似文献   

5.
姚劲波 《中关村》2013,(12):82-82
58同城能在纽交所挂牌,有很多原因。第一要选一个好方向坚持下去。第二不要做太容易、特别精巧的事情。有缺点的东西才容易成功,你把缺点弥补上了,那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从第一天就要在每一个板块选最好的人。要让你的人拉着公司往前走,而不是被业务推着走。我是个人站长出身,不确定我的能力能不能跟上这个公司的发展,也不知道我每天做的决定是不是正确,总是不由自主去做一些产品、技术上比较细节的东西,那是我擅长的。我们前4年是公司推着人走。后来才是人拉着公司走。  相似文献   

6.
毛志成 《中关村》2014,(2):105-105
莫小看一个“我”字,几千年来真正读懂的人太少太少了。在古代、前代的等级社会或阶级社会中,人人都是等级、阶级中的人,压迫和被压迫、命令和服从是社会的基本秩序。不可能有独立的“我”。  相似文献   

7.
毛志成  CFP 《中关村》2006,(8):110-113
一有些以“名流”、“名家”、“名人”、“成功者”或“著名人士”为名目的杂志、辞典,约我写稿或收录了我的词条,我的心都曾甜蜜蜜、美滋滋过。好像人有了一点小名或大名,就成了世上的“人中之仙”,将来便有上天堂的资格而无下地狱的可能。当年我也曾有过此类幻觉,直到我年逾六旬已近“望七”之年时,才有了一点自知和自悟,随之也有了自我忏悔意识。要求伤害过我的人(尤其是在种种“运动”中频频整治过我的人)懂得忏悔,已经是不容易的事;要求我在一次又一次被“批判”、被“打倒”而事后终于脱离苦境之后做些自我忏悔,尤其更难,但我还是强…  相似文献   

8.
吴炜 《中关村》2011,(3):45-45
她现在的工作正是把她的"幸运"带给更多的人。“我以前认为我不可能跳舞,我的话不值得说,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有不同的方式可以表达我自己,我也更多地认识了我自己。”一个民工子弟在参加中美“舞蹈连线”项目后写下了这样的感想。这个项目由中美现代舞团体各出几位老师,在北京、  相似文献   

9.
文怀沙先生     
王宏甲 《中关村》2008,(12):102-105
在我所能与之相处的人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农民。可与农民对我的影响相比的,是文怀沙先生。写下上面这段话后,发现自己第一次面对思维与言辞可能为情所蔽的问题,我为自己遇到的“情况”感到奇异。我不能不把我意识到的问题有如大石搬到文章的开端,也借以磨砺撞击。不然,要想发出声音,更困难了。  相似文献   

10.
磁力地砖     
《中关村》2005,(8):90-90
几乎每个人都有如下经历早上床头的闹钟响后又按下继续睡。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睡意并未因为闹钟的响声而消除。如何快速消除人们的睡意呢?我想可以设计一种“鲤鱼打挺”式的智能床。这种床的上下部分之间有可以控制折叠的装置,而且上半部分的下面可安装一个由智能系统控制的弹簧,系统中有可调节起床时间的装置。当第二天早上弹簧接到已设置好时间的智能系统的命令时便自动弹起,床板的上半部分受到推力也推动人坐起来。如果人倒下继续睡,床再一次弹起,人便睡意全无,自然不会赖床了。  相似文献   

11.
王德禄 《中关村》2012,(8):72-72
到明年,我创办的“长城所”就有20年了。我是研究自然科学和哲学出身,别人下海,尤其做咨询,靠的是经济学的功夫,我觉得我是靠物理学的直指本原和科学哲学的方法论。下海以后,我经常提起的科学哲学家有波普尔、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我用波普尔的思想更多地用于新经济,重点用于创业。我认为,创业就是一种试错。新经济之所以有生命力就在于创业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张醒生 《中关村》2012,(8):122-122
当我收到王厉子著《可可西里档案——青新藏三省合围“一号行动”解密》一书的文稿时,仿佛时间女神又把我从春天的京城拉回了令我难以忘怀的十一年前,拉到了美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片神奇的土地,拉到了在那片神奇土地上的宝石——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在中国默默沉睡了亿万年的“睡美人”被世人所知,是源于一个人,他叫索南达杰,他为保卫美丽的可可西里和高原精灵藏羚羊,与疯狂的盗猎分子展开了英勇的战斗,他中枪牺牲后依然保留着举枪朝盗猎分子射击的雄姿曾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刘合心 《中关村》2014,(5):118-120
前些日子,临汾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许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的新作《中华通韵》(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出版,下称《通韵》)。这是“平水韵”发布790年后的今天,平水(临汾)人写的又一部韵书,我甚感惊喜。开卷展读,头脑里产生了一连串关于诗、韵的想法:诗文与音韵有什么关系?“平水韵”在诗词史上是什么地位?《中华通韵》好在哪里?诗词如何实现复兴之梦?等等。  相似文献   

14.
马文良 《中关村》2013,(3):52-55
"我很喜欢朋友送给我的一幅字,‘平等如意’。有些事你不做,就不会改变;只有尝试了,才能有机会影响其他人。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企业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人,各有所长,各有其志。我就是特别喜欢漫画,所以不顾一切地走这条路,而且走到底,不是半途而废,不是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16.
"我为什么上来就感谢这个时代呢?是因为我们真的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我的创业故事:创意中国首先感谢这个时代,特别是感谢中关村这个地方,让一群有想法的人,一群愿望创造自己理想生活方式的人,有了很好的机会和环境。1994年,我开始正式创业,就是在海淀。当时我们创业主要做一件事,就是围绕企业,做企业形象设计和咨询服务几个方面。我们的创业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正好也折射了20年来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胡鞍钢  张勇 《中关村》2005,(4):60-62
世界银行从80年代以来每年都发表标志性成果:《世界发展报告》。2005年世界银行出版了《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中国科学院一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组织翻译了该报告的中文版,并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里我极力向广大读者推荐这份报告,我把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及其相关研究报告视为了解、获取和认识世界发展经验的重要知识来源,使我们从国际视角和国际比较中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8.
虽然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企业中信息化的核心人物CIO却始终摆托不了“人在边缘“的尴尬。更有不少空降人才落地后,面对企业总有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感觉,而刘小兵却从加拿大的高科技企业回国一头扎进了杀猪卖肉的行列,并且宣称:我是零磨合。  相似文献   

19.
柳传志 《中关村》2012,(10):78-78
知人善任是优秀企业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我看人不靠感觉,靠业绩。把事情交给一个人,首先看他能不能做好,其次看他能不能说出来是怎么做好的。把事情做好的次数多了,我才开始注意他。如果这个人只是把一件事做好一两次,领导者就对他有很好的印象,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可能其中有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我们  相似文献   

20.
卢倩仪 《中关村》2010,(7):72-73
虽时值夏日,但微风习习,人清气爽,海淀园内绿意盎然、景色宜人。6月24日,由中共海淀区委海淀园工作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关村》杂志等协办,在海淀剧院举办了盛大的“我骄傲,我是园区人”诗歇朗诵会.更为这个平凡夏日增添了一份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