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讯     
《金融电子化》2010,(10):107-110
银行间贷款转让交易系统启动 9月25日,《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签署暨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仪式并共同启动了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系统。周小川在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表示,《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的签署和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的启动,  相似文献   

2.
酝酿已久的全国贷款转让系统终于开始运行。9月25日,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签署了《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当天,5家商业银行通过交易转让系统达成了贷款转让交易,金额约9000万元。贷款转让平台的建立,不仅丰富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产的产品与手段。更意味着因金融危机而停滞不前的国内金融创新步伐重新启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2010,(11):80-80
9月25日,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设计开发的全国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系统正式上线。贷款转让交易系统由交易中心自主开发,采用了基于MVC模式的B/S架构,具有高效、可靠、可扩展等特点,在UI设计上采用全新的Ribbon菜单界面,提升了用户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4.
发展贷款转让市场对于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化解金融系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的发布和贷款转让交易平台的上线,我国规范化的贷款转让市场已正式起航。下一阶段,要抓住机遇深化贷款转让市场建设,促进我国金融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09,(4):80-80
中国央行与白俄罗斯、印尼和阿根廷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国加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央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发布;IMF宣布贷款项目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市场》2011,(9):81-81
交易确认是OTC衍生品交易的重要环节,由电子平台进行集中、自动化确认取代手工确认(即交易双方签署纸质确认书),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衍生品交易发展的趋势。利率互换是当前我国银行间衍生品市场较为活跃的交易品种,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于2011年3月28日正式推出了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服务,同时出台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利率互换交易确认细则》。  相似文献   

7.
《安徽农村金融》2005,(7):61-61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6月3日印发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主协议》(银发[2005]140号)。该协议是为了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参与(以下简称参与)的合法权益,明确债券远期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而制定。该协议对债券远期交易的一些专业术语予以了明确界定,详细列举了远期交易违约的情形,并对发生违约如何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因贷款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繁琐、可操作性较差等原因,市场趋于回避担保类贷款的转让交易,客观上限制了贷款转让交易的活跃度。《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2010年版)》本着稳妥务实、尊重合同自由的原则,允许当事人在遵守法律及合同规定的基础上,协商确定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的合理措施,较好解决了担保权益转让的难题。最后,文章结合实务提示了办理贷款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的发布和交易平台的上线运行,初步奠定了我国贷款转让市场发展的基本框架,但与美国等发达贷款转让市场相比,我国贷款转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市场主体、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需完善之处。下一阶段,应通过进一步完善主体结构、健全市场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强化自律管理等举措,推动贷款转让市场的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货币市场》2010,(10):57-69
2010年第三季度,银行间市场创新频出、整体运行平稳。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人民币兑林吉特交易,支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业务上线交易,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产的手段。第三季度,货币市场资金面复杂多变,短期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明显,市场交易大幅增长;银行间国债指数继续上行,债券交易增长明显;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交易趋于谨慎;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整体保持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