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市》2014,(Z7)
正中国商业地产开发的一哄而上和开发商素质的参差不齐,又使得售后返租的回报比率、返租年限不断攀比,进而进入疯狂的状态,以至于造成今日"售后返租失败铺遍布神州"的现象。中国销售型商业地产项目之多,运用返租回报手段的商业地产项目之普遍,已经成为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于是,  相似文献   

2.
与住宅开发相比,商业地产开发要复杂得多。大连万达集团的老板王健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住宅地产是小学生;商务地产、写字楼、度假村等是中学生;商业地产是大学生。住宅产品的使用功能就是居住,因此不管买房者是自住还是投资,开发商只要把房子卖出去,产品的价值就实现了,开发商的价值创造过程也就此终结。但商业地产不同。由于商业地产是商家经营的载体和平台,脱离商业运  相似文献   

3.
张雷 《房地产导刊》2014,(5):103-103
正(本刊讯)4月11日,由赢商网主办、房地产导刊作为支持媒体的"商业推动地产论坛第九届年会暨中国国际商业地产博览会",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开幕。会议邀请了著名的房企开发商、品牌高管、学术专家及众多主流媒体,对"转型与创新:重塑商业大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论坛涉及如何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商业地产开发、如何在开发  相似文献   

4.
"地产大鳄+商业巨头"的订单模式,解决了商业地产项目盲目开发、定位不明的问题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商业地产经营模式有:零散销售、统一经营,零散销售、各自经营等。随着商业地产的理性发展以及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的进入,订单式的"万达模式"将更多地受到欢迎。"地产+商业"的订单式运营模式从整体上保证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特别是对地产资源和商业资源进行了高度整合,分工明确,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5.
无论住宅代理市场如何的白热化竞争,深圳的商业地产代理领域近几年始终是波澜不惊,这其中有商业物业的供应量问题一一与庞大的住宅供应量相比,商业物业市场毕竟规模比较小;也有开发商心态的转变问题——从前几年的希望所开发商业全部销售。1平方米不留,到现在的宁愿长期持有而不愿意销售;更为重要的是,商业地产前些年的不计后果的销售模式,其后遗症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更多的发展商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商业地产的销售或许只有用一个词来形容:火中取栗。  相似文献   

6.
潇琦 《北京房地产》2005,(4):102-105
由南昌市人民政府、江西省建设厅、江西省内贸办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江西房地产脑库论坛暨华东国际2005WTO与城市商业地产运营于2005年2月26日上午9:00在江西南昌市滨江宾馆开幕。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中国商业地产联盟会会长荀培路。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等多位行业专家现场发表演讲。此外,论坛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投融资公司和商业品牌公司,共商江西商业地产之发展大计。可以说是中国商业地产名流一次思维的碰撞。  相似文献   

7.
潘军 《房地产导刊》2006,(20):42-45
深厚的商业底蕴成就了如今广州商业的繁荣,更刺激了广州人投资商铺物业和开发商开发商业地产的热情。然而,动辙几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项目着想做到从规划到设计到业态经营的完美演绎,考验的不仅仅是开发商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回顾房地产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一直以来是以开发住宅为主,只有到了2002~2003年,商业地产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北京、天津、深圳几大城市的商业物业开工面积指数都在2002年达到历史最高峰,2004~2005年则形成了供应放量的高峰,之后将快速回落。短期的商业地产热,暴露出许多问题,以开发住宅的方式运作开发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成为业内议论最多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商业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业地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盲目投资导致恶性竞争 2010年以来,许多住宅开发商都高调宣称进入商业地产,纷纷加紧在全国范围内“圈地”,商业地产呈现开发热潮,一些大型商业项目的空置率高居不下,这意味着商业供给过剩和竞争加剧,商业地产供应总量超出了市场的实际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大量企业的进入,使土地的需求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05年,可以说是商业地产“沉默年”。 在全国商业地产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北京最大的HALL项目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开业后人气并未达到预期,甚至还传出熬不住的业主要求将物业向中低端定位,而与管理方发生冲突的说法。以令人瞠目的姿态一路高歌猛进的东莞商业地产,其代表项目“全球最大的”华南HALL,据称“卖的人比看的人还多”。就长沙来看,除了占尽城市第一商圈便利的王府井已经开业之外,其它几个HALL概念的项目,虽然有所动作,或勉力为之,或调整主力商家,也基本上可以说是波澜不惊——或许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然而,令人不安的是,2005年还有两个消息不能不提,一是7月份,由商务部牵头对广东、厦门、上海等十几个城市的商业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基本的看法有两个:一是目前商业房地产的结构性问题相当突出,二是商业房地产空置率居高不下。二是,按揭贷款提高罚息政策已在2006年1月1日始悄然施行。  相似文献   

11.
《上海房地》2008,(9):35-35
进入21世纪以来,每次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商业地产总是成为房产开发商的投资避风港。但商业地产是一个具有地产、商业和投资三重特性的综合性行业,这三重特性使它既区别于单纯的投资和商业,又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行业。为了让房地产行业熟悉住宅类产品开发的从业人员顺利地完成向商业地产开发的转型。上海交大推出了商业地产培训项目。  相似文献   

12.
商业地产开发与经营的脱节,正在让整个商业地产领域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危机。 事实上,更符合市场规律的开发程序,应该是用商业经营的思维来开发商业地产,即:招商(与零售商等商家签好合同后)——设计(按零售商等商家的要求)——建设(按零售商等商家的要求)——分割出售或出租(中小投资者投资购买)——物业管理(开发商或第三方)长线经营。  相似文献   

13.
商业房地产项目多维定位的理论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我国商业房地产发展历史较短,相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备,特别是理论界对商业地产定位研究、经验积累须做进一步探索,在此,笔者提出商业地产项目多维定位的理论借鉴,一方面全面总结了与商业房地产和商业零售业相关的国内外定位理论研究现状,另一方面其理论涵盖了商业地产项目定位思想、定位策略、定位原则、定位内容、定位程序和定位方法,为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商业地产项目进行科学的项目定位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杨燕 《东南置业》2008,(1):38-40
“在美国的华尔街,投资人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去中国了吗?’,如果你没有去中国,那就不是一个好的投资人。在中国的地产圈,也流行一句话,‘你开发商业地产了么?’,如果你没有开发商业地产,那么你就不是一个主流的开发商。”王永平生动地开始了他在福州“2007华辰集团商业地产投资洽谈年会年会”上的演讲,做为重量级嘉宾,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商业地产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导刊》2013,(5):125
(本刊讯记者张雷)4月26日,第一商业网在广州恒大酒店举行"楚睿商业·2013年第一商业网春季商业地产招商大会"。重点引进热门主力店(商超百货)、特色餐饮、知名影院、优质服饰等逾100个优质品牌商家以及30个商业地产开发商,同时精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地产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全国商业设施投资达到1700亿,2005年1至5月份施工面积达到1.3亿平方米。面对商业地产如此快的发展速度,问题和成绩一样多,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界人士一致认为,中国商业地产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17.
商业地产的概念。商业地产包括商业和地产两个概念。商业地产有4个权益可以分开:即开发的权益、所有的权益、经营的权益、管理的权益。按4个分开和其他特点,商业地产赚钱可以有多个渠道:一是开发商通过运作项目赚取开发投资利润,二是所有出租商铺赚取租赁利润,三是商铺经营赚取经营利润,四是商业物业管理赚取管理利润。  相似文献   

18.
王柯 《北京房地产》2004,(11):73-78
商业地产市场如何才能健康地发展下去?只有开发商能够取得合理获利!开发商如何能够取得合理获利?从市场问题出发,采用商业经营和发展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规律对现行商业地产市场进行分析和推论,验证发展商合理获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一、现行宏观政策对商业地产的影响 从2004年起,鉴于政策导向,商业地产开发变得炙热起来.由于商业地产的利润比住宅开发要平均高出5%到10%,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转向商业地产的开发.2005年1月1日开始,跨国零售商已开始在中国的全方位扩张.外资的到来推动国内商业市场发展,为商业地产带来巨大商机.2006年至2008年市场上的商铺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空置率上升.规模放量使商业地产竞争白热化.  相似文献   

20.
乍看标题,您必倍感纳闷,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其开发的商铺,当然要卖给物业投资商,何来卖给自己之说呢?但仔细思量,我们不难想象,一个连开发商自己都不想买的商铺,又有哪位商家做这个冤大头,其招商结局会好到哪里去呢?写到这里,我们不可避免的要谈到关于当前商业地产的开发理念问题,尤其是“换位思考”理念的树立问题。下面,我们分几部分探讨如下,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