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土地,并不仅仅因土壤的颜色而得名,而是一个特定的概念。黑土层形成于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以前,其典型特征是有一个厚达七八十厘米甚至1米的肥沃的腐质层,有机质含量通常在3%~10%,最高可达15%。如今,在全世界能称得上黑土区的地方只有三大块:一块是乌克兰大平原;一块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再一块就是我国东北 相似文献
2.
3.
徐至群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14-17
黑土是在较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腐殖演化而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性好、土质疏松、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也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不可再生土壤资源。在全球只有几处黑土带,它们分别在: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这里土地肥沃,是美国玉米最大产地;欧洲第聂伯河畔的乌克兰大平原,素有“欧洲粮仓”之美称;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还有亚洲中国的东北松辽平原地区,被誉为“北大仓”,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诊断耕地系统健康状态,揭示耕地系统健康演化过程的时空特征,可为维持和提高耕地系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地域克山县为研究区,利用突变模型和ArcGIS平台,测算耕地系统健康阈值系数,诊断其健康状态,阐明耕地系统健康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系统健康阈值范围为[0,0.26)、[0.26,0.48)、[0.48,0.71)和[0.71,1.00]4个区间,耕地系统健康状态相应表现为差、中、良和优。(2)1986—2018年研究区耕地系统健康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各乡镇的耕地系统健康在不同时间段存在着健康状态的转化情况。(3)1986—2018年研究区耕地系统健康状况持续下降,耕地系统健康阈值系数下降幅度加快,各乡镇的耕地系统健康阈值系数逐渐趋于均质化,健康阈值系数的差异性持续减小。文章通过构建黑土区典型地域耕地系统健康诊断体系,验证了不同时序耕地系统健康状态差异,提出了建立全生命周期耕地系统健康监测支撑体系的设想,丰富和完善了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东北区县域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测算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区典型粮食生产大县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替代市场法及当量因子法测算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理论值,引入社会发展阶段系数测算不同耕地质量等级单位面积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现实值,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巨大,其中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在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中占有较高比重。2研究区各乡镇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差别较大,其中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较大的乡镇多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粮食高稳产区巴彦镇、兴隆镇、巴彦港镇、西集镇、红光乡、富江乡。3研究区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分布总体趋势呈现西南和西北平原区向中部漫岗平原缓坡区和东北部丘陵坡岗地降低,具体表现为西南部和西北部较高,中部次之,东北部较低。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共有三大片黑土,其一分布在乌克兰,其二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其三就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东北黑土区的开垦历史已有300年之久.黑土开垦后,黑土的肥力性状发生了变化,有部分土壤向着不断培肥熟化的方向发展,但大量的、比较普遍的则是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