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则题为《北大校长称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很大的争议。这则新闻,在报道北大校长周其凤在湖南长沙一中的演讲时提到,“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联想集团的前任总裁柳传志在培养人才方面,总是要狠狠地"折腾",尤其是对企业的管理人才.他有一句名言: "折腾是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他有两个接班人:杨元庆、郭为.殊不知,为培养这两个人,柳传志将他们一年调换一个新岗位,"折腾"了十几年,才把他们培养成了"全才".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站着眼于铁路和车站的长远发展,积极实施"人才提速工程",加快了中青年干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局面。五年中,我站中青年干部走上站级领导岗位的有11名,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的有30名,为领导机关输送各类管理人才及技术人才33名,优化了站、车间两级班子的年龄结构,提升了管理干部队伍的文化含量,为车站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一、高度重视,把人才培养摆上重要日程近几年,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使我们越来越感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我们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着力强化了三种意识:一是"培养人才"的责任意识。二是"大人才观"意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3,(24):270-271
本文从滨海新区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平台功能、任务和运行机制上提出了设计方案,从战略规划层面探索解决新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用工难、用工荒"等人力资源供需难题。  相似文献   

5.
康瞧 《人力资源》2012,(6):14-20
不论是哈佛、剑桥,还是清华、北大,在其推荐的各种经理人必读的伟大著作中,书目可以有所差别,但一个名字却从来没有过不同,他就是彼得·德鲁克。非常有幸,在我真正步入经理人队伍的时候,在书店看到一位老人肖像下面的三个字:《旁观者》。我久久凝视着……包括后来他的文字里的思想。当然,我不可能甘心做一个"旁观者",我要与这位老人展开一次"对话",哪怕是忐忑的。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天,如此快速地来到了。  相似文献   

6.
2008年3月5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次会议上,一位高大个站起来很激动地发言,他说:"我叫朱建华,是来自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交通村八组的农民代表,我给温总理和全国人民带来了一样东西,它可以证明税费改革给我们农民带来的变化",他说着举起了一本金色的册子:"这是我保存了十四年的农民负担卡."……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平山县一家水泥有限公司工作的小张,仔细地看了一下手里拿着的这张"企业明白卡",在核实了公司的计量器具型号后,他清楚地知道了平山县质监局计量所此次的收费,该交多少费用,明白卡上一目了然。小张觉得自从手中持有"企业明白卡"后,他没交过一分"冤枉钱"。"企业明白卡"是河北平山县质监局自2001年开始实施,到目前运行了10多年的"一票两卡"制度中的一项。如今这项制度已经成为平山县  相似文献   

8.
阅读     
《数据》2012,(7):7-7
正站着上北大作者:甘相伟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北大保安甘相伟,来北大当保安之前,他自称"草根"。但他不屈服命运安排,从苦境里逆生出"精英意识",凭借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安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0,(4)
<正> 艾柯卡从福特到克莱斯勒,有些戏剧色彩。但环境的改变,使其才干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得以激发。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起死回生,他自己也以"美洲豹"汽车一跃而被誉为"美国式英雄"的汽车巨子。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流失",也有这种"瓜落墙外"。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环境和人才。  相似文献   

10.
做事如做人     
陈丹凤 《河北企业》2003,(10):40-40
<正> 谈到如何用人,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说:"关键是要看一个人做人的能力与做事的能力。"为了阐述这个观点,他讲了三个小故事:一、一个做生产资料的商人乘火车的时候遇到一个50多岁的老伯。他买的是一个底层的卧铺,而老伯是顶层的卧铺。他无意中发现老伯好像不是很方便,就说:"我是不是可以跟你换一个位子,这样你坐在下面可以方便一点。我在上面,我年轻,爬一下,没什么问题。"当时这个老伯很感激。这样交换了位子,双方在旅途简单沟通了一下,就各分东西。几年后的某一天,两个人在北京路上又碰见了。北京路是做生产资料的一条街,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番对话:"哎呦,我们好像是在火车上碰见过,上次你还让床位给我。"你到北京路来干吗?"我是来采购××生产资料的。"真是巧,你要买的正是我经营的产品。"这样,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互相信任的基础,一笔100多万的生意就轻松成交了。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前提,有一群敏感的人早已将眼光盯到了"人力资源"这个尚待开发的市场,他们就是"猎头".在江城武汉,说起"猎头",就不得不说一说未光辉与他创办的光辉人才顾问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冯飞 《新远见》2015,(1):59
2014年12月5日,国内最大的由社会资本投资的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北京昌平开门迎客。此前,因同为"北大系"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对此项目倾注了较多心血,一种广泛的猜测是,北大人民医院的管理模式也将平移到这里。两家医院虽同样冠以"北大",性质上却迥然相异:一家是纯公立性质一家则归属混合所有制性质。"大家现在谈到社会办医,就觉得跟公立医院有很大区别。但是我一直认为,这不在于姓公还是姓私,而在于是用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政府搭桥伸援手每逢春节,返乡过年造成"用工荒"似乎成为一个定律,如今这个现象不仅显见于东南沿海的大城市,而且已经逐渐向中西部蔓延,"用工荒"已经从过去的季节性"用工荒"演变成现在的结构性"用工荒",由过去的地域性"用工荒"变成现在的全国性"用工荒"。尽管已经过了元宵节,但在广州、浙江、安徽、天津、石家庄等地,不少工厂仍然大门紧闭。不仅仅是珠三  相似文献   

14.
王锐 《人力资源》2003,(10):62-63
本科、硕士、博士,魏新在北大走过了这"三重门",纯正的北大嫡系.从学者到企业管理者,如此的角色转变是怎样完成的?凭心而论,想做学者还是"商人"?魏新说:"读本科时我在系里是学生会主席,很多人认为我去从政很合适,也有些人劝我下海,最后我还是选择做学问,做学问比较适合我的价值观念.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在北大高教所当了教授,有一些学术成果还可以,本来打算在这个领域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5.
法则一:网罗一流人才 乔布斯说,他花了半辈子时间才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他在最近一次讲话中说: "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由于苹果公司需要有创意的人才,所以乔布斯说,他大约把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招募人才.高级管理人员往往能更有效地向人才介绍本公司的远景目标.而对于新成立的富有活力的公司来说,其创建者通常在挑选职员时十分仔细,老板亲临招聘现场,则可使求职者以最快速度了解与适应公司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出国留学生越来越多。据统计,出国留学人 员学成回国的大约有1/3,还有2/3留在海外。在北大和清华,大 学4年级的优秀生几乎都准备出国。有人认为,这是非常危险 的"人才外流",更有甚者,有人认为这是国外对中国的"人才 掠夺"。  相似文献   

17.
邬婷 《河北企业》2014,(8):78-78
<正>从2009年底开始,"用工荒"这一词汇频繁出现在各大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上,冲击着人们视野的同时,也冲击着许多企业主的传统用人观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发布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东部沿海地区有70%被调查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工荒",缺工最严重的地区是珠三角地区。"用工荒"的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建筑业等产业领域。大部分企业因为招不到生产工人,不得  相似文献   

18.
【案例】高鑫是某区域的新兴高新技术企业纽·泰克纳雷吉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在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实施中,高鑫做得都比较好,唯独在公司急需的管理型及技术型人才开发方面总是感觉力不从心,找不到突破口。人才市场的"摆摊"招聘总是在招那些传统的基础岗位;从网络招聘上获取的简历也大多是"纸上谈兵"的"准人才";采用猎头招聘的形式又总是成本高、效果差。管理型及技术型人才的招聘工作就像两个"无底洞",让高鑫感觉永远无法填平,自己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任性飞撞,无法看清公司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方向。高鑫究竟该怎么办?纽·泰克纳雷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与服务业有关的工作岗位在社会就业岗位中所占比重持续扩大,酒店用工需求随之持续增加,我国酒店出现了"招人难、培训难、留人难"的用工困境。与之相对的是,大量适龄劳动力就业形势益发艰难。本文分析了"酒店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矛盾产生的多方面原因,针对影响酒店用工需求的劳动力供给变化、人们务工观念变化、酒店竞争加剧等问题,从规范酒店用工招聘、提高员工待遇、调整酒店人才结构、转变用工观念、校企合作无缝对接、挖掘人才潜力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我国酒店业人才供求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经营者》2013,(4):14-15
考验智慧的时刻读贵刊3月号封面故事《李氏武器》,我有两点感受:第一,文章虽然以尊重、沟通和协同三个方面来阐释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如何试图融合国外企业文化,并谋求更大的发展,但不难看出,"人的使用"亦是这篇故事的主线。配合《跟李书福谈幸福》、《李氏人才线路图》两篇附文,这一点更加明显。回顾李书福的用人历史,"运气"一直是其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他能够撞见实为企业人才,却屈就门童职业的刘金良;比如他1998年能够把技师学校办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凭借当时浙江省的"技校毕业生享受本科生待遇"政策提供了生源保障;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