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存在主体地位不明、权力机关功能缺位、各地政府发债权不公、主体法律障碍尚未清除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应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主体制度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按照循序渐进原则,采取两步走战略,逐步建立实施.从近期看,要修改<预算法>,适度扩大有举债权的地方政府范围;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完善发债主体的资格条件;围绕法治国家的目标,实现由政府许可向人大审议发展.从远期看,要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举债权;进一步总结实际发行经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主体条件;发挥地方人大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政府备案制.  相似文献   

2.
丁昕 《现代商业》2012,(29):110-111
2011年末我国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社会各界对此褒贬不一。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也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的风险。笔者探讨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可能引发的风险问题,对如何防范和控制地方债券发行和管理中的风险从资格界定、规模控制、债务偿还、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公债是以政府为主体发行的一种债券,它可以为地方政府有效地筹集资金,并且起到调节地方经济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自发债的风险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地方发债的政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元东 《现代商业》2012,(27):28-29
当前开放地方政府债券为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增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009年至2011年,国务院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均为2000亿元,2012年则增至2500亿元。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信用风险也随之而来,在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化的大格局下,发行和发展地方政府债券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5.
唐琼 《商》2014,(52):185-185
经国务院的批准,2014年上海等10省、市试行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制度.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的重大突破,将为我国今后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起到关键作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地方政府债券始终处于规模小,发行单一,流通困难的尴尬局面,难以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应由的作用.这些地方政府在发行中存在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6.
邓超男 《商》2014,(31):159-160
本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的现实背景及其必要性,通过比较学习国外地方政府债券一般特性、发行权限、风险监管及危机处理等机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探索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发债制度和规则。研究表明,关键在于健全发行体制、推动信用评级、建立风险预警和完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晋  姚守宇 《商》2014,(10):150-150
我国分税制改革实行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逐年加剧,已成为各地方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地方政府均有发行债券的冲动。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成因入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发债的历史与现状,提出了一些完善发行地方公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运用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以2017年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券发债信用风险为例,对处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券安全发债规模进行了探究,为后续评估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信用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施耀  陈作章 《北方经贸》2013,(11):86-88
通过对我国已发行的各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当前地方债券发行定价中存在以下问题:定价过低、信用利差和流动性溢价得不到反映、政府干预扭曲了市场机制、商业银行变相向地方政府提供低成本融资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革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完善发行承销制度、明确地方政府在地方债券发行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地方债券发行定价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胡凤鸣 《消费导刊》2009,(7):104-104
本文分析了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主要必要条件,分别是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体系、地方政府债券的保险机构建设、债券发行规模控制和政府破产善后处理问题等。本人认为,如果我国要修改《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独立发行债券,必须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刍议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方政府债券存在偿还风险、宏观调控风险、政治风险.政府信息不对称、财政分权不彻底、地方利益驱动、不合理的政绩评价机制等是风险的主要成因.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应着眼于公民权利表达、社会评价、地方债信息披露、财政分权的政府自我约束、权力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制约、权利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监督等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债券在美国的成功运用证明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实践,并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文沁 《北方经贸》2004,(7):103-104
地方政府债券是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 ,是地方政府筹集市政建设资金、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存在的债务问题 ,探讨了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指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我国债券市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诗弘 《商》2014,(23):200-200
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等十省市开展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与此同时,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修改预算法的决定,修改后的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以看出我国地方政府自行发放债券正在全面推进中,然而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的情况下,若全面放开地方发债,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如财政风险、过度举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问题,本文则从地方政府可能面临的风险出发,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防范和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方债券是地方政府债券的简称,是一个与中央政府债券(国债)相对应的概念,亦称地方公愤。它是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资金短缺程度,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向社会公众发行的债务凭证。发债所募集的资金和还本付息均列入地方预算;筹集的资金一般用于解决地方财政资金的不足或用来兴建大型项目。建国初期,我国曾尝试过发行地方  相似文献   

16.
<正>"借鉴美国公共融资方式,启动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功能"这就是中国地方发债的最初理念。但是从长远来看,从美国发行地方债券的历史数据(关于其发行量、偿还比例、偿还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宏桥 《商业时代》2012,(35):74-75
2008年,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解禁。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可能引起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券,首先应建设和完善地方债券市场的市场制度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及用途进行规范和限制,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制和地方财政控制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国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补充地方财政资金、满足基础建设等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来源渠道。在债券的类别和条款设计,以及发行管理、市场运作以及全程监管方面,国外实践得出的经验可为我国发展地方债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融资途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日益显著。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我国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基于种种考虑,我国由中央财政代发了2000亿的地方债券,标志着地方发债的松绑。其实在这之前,地方政府已经以多种形式规避法律的约束,变相地发行地方债,并且已经形成了数额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分析地方政府举债几种方式的特点和目前在中国的适用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券在美国的成功运用证明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实践,并从中总结出对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