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成涛 《人力资源》2013,(11):30-33
提起技能人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遍身油渍的体力工人.虽然时下技术工人被冠以"蓝领"的雅号,但这改变不了他们不被世人看好的现实.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共有高技能人才约3117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6%,而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更少,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6‰据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随着我国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飞速增长,到2020年,我国将需要1.42亿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铜陵市出台了《关于实施“制造铜陵”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意见》。铜陵市将通过切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力度、探索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创新高技能人才使用机制、构建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等措施,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技能人才评价、收入分配等体系,力争每年技能培训不低于3万人,考核鉴定不低于1万人次、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不低于3000人。  相似文献   

3.
数说     
《中国就业》2012,(2):19-19
240万 12月29日从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2011年我国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预计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40万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2012年我国将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制定各省份和重点行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新建14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定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开展新型企业学徒制试点;继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做好高技能人才表彰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选拔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树华 《活力》2008,(8):57-57
“企业招聘技工比招本科生还难!”这是一位大型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感慨。有的企业很痛心地讲,由于缺乏高技能人才.即使谈来了任务,也不敢接技术工艺要求高的订单。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以前都是高学历的人才难找.企业也总是为没有高学历人才而头疼.怎么现在却为没有技工大伤脑筋呢?技能型人才已经到了严重紧缺的地步.存在的问题包括.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不少企业急需一批关键工种技术带头人和复合型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结构性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和产业升级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宁波市近年来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引才、引智、引项目的人才集聚战略。自2008年以来,全市共引进培养各类人才69.57万余人,其中,引进博士(后)2231人、硕士1.7万人、高级职称人才2.4万余人、高技能人才15万余人。全市人才的引进、创业、服务环境大为改善,区域性人才高地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已初步凸现,树立起了宁波市盼人才、用人才、重人才、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6.
关于应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民 《活力》2012,(5):49-49
随着地方铁路、合资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国有铁路对员工的吸引力已不同以往。尤其是地方铁路、合资铁路对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拿来主义”的做法.促使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逐年流失。笔者所在的车辆段是具有百年光荣传统货车车辆段,近几年来,铁路特有工种中的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及专业技术人员流失非常严重。高技能人才的流失已危机到了国有铁路机、车、供、电、辆各个行业,如何应对高技能人才的流失。是国有铁路企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一、国有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的原因(一)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远景规划高技能人才属于高端人才,自然不会仅仅追求简单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发展也是相当的重视。然而,国有铁路企业忽视了这点,以为单纯每月给予的几百元津贴、补贴就能够留住高技能人才。殊不知,如果没有完善的技术级别评定体系.缺乏有组织、有步骤的专业技术培训,忽略对高技能人才个人长远发展和高层次心理需求,那么,要想留住他们的心,也是希望渺茫。  相似文献   

7.
《山东劳动保障》2011,(8):22-23
转型升级的滨州,思贤若渴:科学发展的滨州.海纳百川。 100多家高校院所与滨州企业“联姻”.11位院士与滨州建立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势如破竹.合作项目达110多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2万人,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19万人,高技能人才超过4.5万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其特别提到要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有数据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所占比例不到4%。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例却高达14%以上。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直接响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科学地分析当前高技能才评价模式及价值导向,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高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是劳动保障部确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城市之一。几年来,我们坚持创新,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去年3月,中央高技能人才工作联合调研组对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广州市这项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高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建设有重大突破,为全国改革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去年,我市被评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三个创新”。  相似文献   

10.
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油田企业高技能人才可分为比赛型高技能人才、呆板型学习人才、经验型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要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搭建平台,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冯贵明 《河北企业》2007,(12):63-64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对指导和推进人才强企战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建设,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叉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讲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国不仅需要大批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研发人才,更需要大批具有现代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的供给.除普通制造业需要的中低层次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外.高技能的人才更加紧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经济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抓紧营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和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快速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技能人才继续提高综合技术能力的特点,阐述了高技能人才提高综合技术能力在继续教育体系中的发展,探讨了高技能人才如何在继续教育方面提高技术水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完善广西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论述了构建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义。构建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尽快形成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局面,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自主创新力的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发达国家和知名企业走出争夺现有人才与即期可使用人才的局限.将人才竞争的重点战略向争夺未来人才领域延伸,前移人才竞争市场,加大未来人才领域投资,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创造人才成长环境,站到了人才竞争的制高点上,不断获得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保证拥有持久创新力。  相似文献   

16.
数据显示,我国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仅24.8人年,而在美国,这一数据约为90人年,芬兰更达到214人年。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中占24.4%,这一指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前不久,在京召开的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亿人。我国业已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跃升为世界人才资源大国。  相似文献   

17.
《创业者(广州)》2006,(16):40-4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以下简称15号文件)精神,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到社会观念、教育理念及薪资水平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高技能人才仍有巨大供需缺口。本文在阐述高技能人才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应尽的责任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9.
据人才经济学专家用“GJ”模型测算比较,辽宁2000年底的人才使用效益为一0.35,而江苏是 0.66,浙江是 0.81,广东是 0.90。按照此计算结果,从理论上推测:如果辽宁省当时的人才使用效益能够达到江苏水平的话,全省的GDP总量就不是4669亿,而是6500亿。可见,激活人才存量,提高人才使用效益率,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多么重要和迫切。到2003年底,辽宁省的人才队伍总量已经达到313.55万人(按原统计口径计算),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必须用超常的思维方式和跨越式的改革措施来激活这支队伍。  相似文献   

20.
人才的偏见与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林海 《中国就业》2006,(11):43-44
近几年,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完善综合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有所提高。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技能人才成长的宏观环境显著改善。然而由于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再加上陈旧的人才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规模小、知识技能结构老化、地区行业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在校生与学历教育的比例仍然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