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4年年初,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新准则中对计量单元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和级次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为当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当前,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不一致性逐渐凸显出来,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应如何对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进行权衡成为国内外会计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旨在探究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稳健性二者间的不一致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协调这种不一致性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会计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备受质疑.文章针对金融危机下业界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剖析公允价值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并列举金融危机下国际主要会计机构的响应措施,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是目前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揭示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必须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  相似文献   

3.
汤晓丽 《中国经贸》2011,(16):180-180
一直以来,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存在很大分歧,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使这种分歧演化为愈发激烈的争论。以下通过公允价值会计与历史成本会计在确认、计量与披露三个环节的比较,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6年9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讨论之后,发布了单独的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目的是统一和改进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及相关披露,为进一步拓展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做好铺垫。其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角度对其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形成了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2006年11月,IASB将这些看法与SFAS157一同发布,作为其"公允价值计量"项目的讨论稿。SFAS157及IASB的相关研究将对国际财务会计计量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新准则体系将公允价值列为基本计量属性并在许多具体准则中应用,因此,了解FASB的公允价值研究成果对我国改善公允价值应用,推动会计国际协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敏 《中国经贸》2010,(24):129-131
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有关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情况,具体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现状,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其原因,进而提出完善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推出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十余年,然而却较少被上市公司选用。这十余年中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已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的价值,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落地执行并发挥作用是一个现实问题。文章以上市公司为例,探讨了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希望能为其他企业选择该计量模式提供经验的借鉴,并有助于该计量模式的发展与推广。文章首先梳理了上市公司采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制度依据,从决策有用观及其信息视角论证了公允价值计量满足决策有用性目标,它比成本计量模式更符合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其次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不同阶段或特殊时点,包括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首次采用、采用后期、自行建造阶段、持有改变时以及资产处置时,全过程地分析了相关会计处理及对损益和税收的影响。最后对上市公司如何提高信息的可靠性给出了四点建议:选择权威的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避免使用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加强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会计计量是会计的核心职能,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是会计报告中两种最重要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报告主体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支付的价格。随着金融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以及使用者对信息相关性的关注,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基于价值和现价的会计计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的发生把公允价值计量推至风口浪尖,引发国际国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去留的大争论,许多专家学者对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提出质疑.文章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调整,并由此展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孙翯 《科学决策》2010,(2):34-41
本文对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涉及到公允价值的主要会计准则和会计科目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2007年的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2008年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上市公司数量同比没有明显减少、多数上市公司都能够按照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多项具体准则的披露质量较2007年也有一定提高,但我国投资者尚不能看穿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损益的本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存在着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不充分、相关人员素质仍需提高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准则指定机构和监管部门宜依据当前情况完善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提出适当的指导意见、下发与公允价值相关项目信息披露的模板并对投资者加以引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窦家春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5):71-74
历史成本经过几次冲击,目前仍然是财务会计的根本计量属性,并且由于它具有的其他会计计量属性所没有的现实优点,导致其必将长期成为财务会计主导的计量属性。同时由于历史成本无法对大部分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而公允价值却能做到这一点,文章建议把历史成本作为表内确认的计量属性,而把公允价值作为表外披露的计量属性,两者可以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试论会计电算化的反记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民 《特区经济》2008,(12):82-83
按照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在财务软件中,会计资料输入计算机并经审核记账后,不能修改,如需修改,则需要重新输入一张红字冲销凭证和一张正确凭证,再据以记账,这种处理方式对修正内容、修正理由及相关责任人都留下了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但有些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常常采用反记账与反结账办法修改会计数据。反记账与反结账就是将已经记账或已经结账的会计数据恢复到记账或结账前的状态,然后对已输入且已保存的记账凭证再作修改、插入和删除操作,并使已输入凭证的凭证号顺序重新排列,这样做,其会计账簿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也无法给审计留下任何线索,故应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或单位严格按照《会计法》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填制、登记、更正。财政部门应严格要求软件开发企业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规定,开发高质量的会计软件,严格修改并限制操作权限以及反记账与反结账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应成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是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应采用逐步完全替代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职业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客观上给会计人员提供较大的职业判断空间。本文着重分析了《制度》中会计职业判断的在会计核算、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并对实务中如何引导会计人员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上虽然已形成了一套初具规模的会计信息批露制度,但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操作上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仍令人堪忧。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和会计监管的失效。  相似文献   

15.
王朝晖 《特区经济》2005,(10):371-372
当今世界,以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飞速发展,尤其是Internet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使企业经营和管理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的发展需求及趋势。作为企业信息化核心组成部分的会计信息系统,也面临着挑战传统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建立起适应于新经济技术环境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雷涛 《特区经济》2005,(6):95-96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失真从狭义方面讲是指会计信息没有客观、公正、如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而从广义的角度讲除包括狭义失真外,还包括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和不易理解。因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要求投资者和经营者在信息的获取上具有对称性,如果信息用户没有及时地获得并全面地理解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就会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许多人将会计信息失真归结为会计系统之外的原因,比如社会资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这些创新的金融工具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它们都是以契约为基础,契约签订日之后,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已确定,而交易却要在将来某一时刻才履行;第二,由于创新金融工具大多表现为一种契约,在契约签订时,虽说相应的权利、义务已明确,但有关的交易和事项却在将来才发生。这就给现行的会计造成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从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教育、注册会计师制度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会计在国际化进程中所作的努力及与国际会计惯例、准则等的融合与协调过程 ,并就中国会计在未来国际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High levels of unemployment have stimulated contemporary interest in social accounting. Decisions taken on the basis of private profitability, without regard for the wider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may not be in the interests of the local community and the workforce. Traditionally such social consequences do not feature in accounting procedures for decision making or control purposes. But while local authorities are now showing more interest in social accounting,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must be addressed.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some of the major issues and calls for experimenting and publication of results to speed the development of usefu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建设进程与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基本保持着统一步伐,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建设的关键,同时中国市场经济的特征又决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中不能也不可能实现与国际完全趋同。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较好地体现了二者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分析,力求找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异同点,以此作为会计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的依托,使其更好地为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务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0.
Hector Correa 《De Economist》1976,124(4):441-474
Summary The object of the paper is to present micro and macro accounting as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body, logically derived from a limited number of basic assumptions. The are applied to an economy with five micro economic units: Households, Industries, Banks, Government and Rest of the World. The basic macro economic statement -to be called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 is obtained as a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all the micro statements. The first macro statement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is the Generalized Equation of Exchange. With this, Fisher's Equation of Exchange is given, first, a logical foundation, second, its correct formulation both for its aggregated and disaggregated forms, and finally, the place that naturally corresponds to it in a social accounting system. Leaving for a moment the logical derivation of the macro accounting statements, some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Generalized Equation of Exchange are explored. In particular, the properties of the sectoral velocities of circulation are analized. Returning to the accounting aspects of the study, the Flow of Funds, Input -Output, Income and Product and Savings and Investment statements are derived from the National Transactions Table and some of their properties are explored.The author wishes to express his appreciation to Prof. G. Gruve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and to his students Mr. and Mrs. H. Braslavsky, for their cooper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