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是审计产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内部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监督的需要,但在其发展中逐渐完成了从“所有权导向型”向“经营权导向型”再向“治理导向型”导向模式的转变,这可借助委托代理理论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两权分离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守约成本和剩余损失。内部审计既是委托人为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产生的监督成本,又是高管层为满足外部投资者尤其是股东受托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守约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缓减组织内部上级管理者和下级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并且通过提供服务为组织增加价值,实现组织目标。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其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也一直是政府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一、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的理论依据(一)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代理理论下,审计委托人、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之间产生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让审计更好地为委托人工作,保证审计建议的有效实施,就有必要经由内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审计市场竞争状况分析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丹 《审计月刊》2006,(6):40-41
一、我国市场竞争对审计市场的影响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时形成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前提下产生的,审计关系源于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审计服务的本质是所有者和债权人为了减少经理人的代理成本所付出的一种监督成本。由于审计服务的特殊性,审计服务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性质。(一)事务所面对的是扭曲的委托代理关系理论上典型的审计关系(见图1)应该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审计委托人的委托对被审计人进行审计,并向审计委托人报告工作和收取费用。而我国所有者缺位的现实使得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合二为一,审计委托关系也扭曲为注册…  相似文献   

5.
郭媛 《中国审计》2006,(6):31-32
公司治理结构是联系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各利害关系人正式的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以便使各利害关系人在权力、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实现企业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企业委托代理结构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全和责任不对等是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控制环境和制度环境;而内部审计的有效实施,也为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控制和监督力量,有利于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发挥作用。所以,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是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理论的其中一个分支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政府是国有企业资产的委托人,将企业资产管理的权利委托给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经营者是国有企业资产的代理人,代理所有者承担资产增值的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信用关系的基础上签订委托代理和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导致了“代理问题”的出现,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的规避型风险态度,导致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为了使双方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委托人希望设计一种机制授权给代理人从事某种活动,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从而达到双方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关系与内部审计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三大理论之一——委托代理理论,主要述及企业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的契约关系。从委托代理的角度来考察内部审计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从对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入手,通过对国际内部审计师  相似文献   

8.
内部治理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是对内部审计功能及作用领域的重新审视。是基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所有权监督,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石。基于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仍然立足于第二层或更低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层对下一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的管理控制机制。如何协调内部审计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全面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观察者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第三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产生了第三类代理成本,即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因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成本。笔者在第三类代理成本涵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第三类代理成本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影响,并按照降低代理成本的要求,对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弱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运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对现行学校与审计部门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假设条件构建出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进而分析博弈双方的行为选择。在得出的结论基础上,从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设计合理的激励制度、加强审计监督等方面就如何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2,(7):100-103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碳审计客体的理论框架。碳排放权是一种具有稀缺性的资源,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合约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和监管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是碳排放经管责任的承担者,同时也是碳审计客体,主要包括各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各级政府的碳排放主管部门及其主要领导、各级各类碳排放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各级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及其主要领导、政府部门及碳排放单位的内部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碳审计客体,主要包括产品或服务、建筑物、特定区域、碳汇项目、碳减排项目。  相似文献   

12.
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应当建立适当的机制对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进行监督和保障。审计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物,解决的是受托责任的履行问题,可以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国家审计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完善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强对国家审计结果的处理、扩展国家审计的内涵与范围、合理配置国家审计资源、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制度等措施促进国家审计发挥国家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郑石桥 《会计之友》2021,(5):156-160,F0003
“审计什么”是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建构的重要内容,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所依赖的是本级政府作为委托人、本级国有单位作为代理人的国有资源委托代理关系;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对象是国有资源经管责任中的财务责任;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主题包括财务信息及保障其真实性的相关制度;基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的审计主题,其审计业务区分为财务信息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为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上述两项审计业务要按整合审计的方式来组织;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都可以进一步细分,形成不同的审计标的;对审计标的的记录就是审计载体,区分为纸质载体、电子载体和实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对国家审计“委托——代理”关系及监督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国家审计的"委托--代理"关系特征社会审计是比较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它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为实现特定目标进行的审计,重在完成受托任务。对社会审计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经济利益,因此,对于社会审计来说,容易出现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左右而产生的"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内部审计是经济组织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需要进行的监  相似文献   

15.
张婉婷 《财会通讯》2007,(3):28-30,33
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民间审计独立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揭示独立性缺失的根源,采用了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博弈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一是传统审计委托-代理模式的扭曲;二是管理当局与审计人员双方之间的“合谋成本”不高,“合谋收益”却很高,博弈的结果是双方最终选择了违约、不独立的均衡点。  相似文献   

16.
“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委托及代理负债业务”帐户的背后………4内部制度控制与风险管理。搞好社会审计组织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重视风险管理,一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审计人员在执业中要严格遵守作业规范,业务查证报告实行三级负责制:即所长、部长、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委托代理角度对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委托者需求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影响,并探讨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是因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降低代理成本,使企业价值最大化。西方国家的一些咨询机构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一个成本中心,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因此极力说服企业关注自身的竞争优势,将内部审计交给外部咨询机构来完成,这就是内部审计外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伟 《电子财会》2005,(6):28-31
一、导论。根据代理理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和下属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为了防范因代理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现代公司必然需要公司治理(所有者角度)和内部控制(经营者角度)。而公司治理把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这么多的受托经济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些受托经济管理责任得到有效的履行,进而保证公司治理价值最大化最终目标的实现?一种有效的措施就是内部审计,通过内部审计来检查最终促使这些受托责任的有效履行。  相似文献   

20.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该框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的基本框架及碳审计主体的存在性;选择碳审计主体的基本原则;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主体。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审计需求者,根据审计独立性、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本三项原则选择碳审计主体,不同的碳排放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碳审计主体选择不同,政府审计机关、民间机构(包括民间审计和碳排放专业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都有可能成为碳审计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