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扬波 《经济论坛》2011,(9):215-218
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是一种资方为主导型的利益关系,劳资双方在权力和利益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等性,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动”的利益格局,加剧了劳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当前,应全面探索建立劳资利益均衡机制,实现双方利益合作。本文运用博弈模型论证双方在动态的利益博弈中如何实现双方的利益均衡与合作。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认为,构建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均衡机制,关键是增强工会的组织效能和利益谈判功能。本文最后就如何提高工会的组织效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景春 《经济学家》2006,1(6):11-18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筑和谐社会与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核心内容。文章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劳动关系和谐的帕累托最优标准,认为雇主效率需求与雇员公平需求之间的利益平衡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和谐劳动关系的一般性制度安排,并提出了创新利益制衡机制以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体现了劳资双方不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二者的均衡是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根本。效率是雇主方的目标,期望获得柔性化的劳动关系以应对竞争压力,要求雇员具有多样化、专业化的就业能力;雇员更看重公平标准,希望在动荡的环境中得到高质量的就业保障,拥有体面的工作机会。冲突源起于劳资双方对各自利益的过度保护,而相互依存的关系导致劳资合作是必然的趋势,因而效率与公平是劳动关系中不断变换却永不消失的主题。和谐劳动关系治理的核心就是推动就业能力和体面工作实现内在一致性,雇佣双方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建构一种新型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经济成份迅速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份中的中小企业较多,外来劳动力流动性大,劳动关系相当活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改善企业用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建设发展战略意义重大。近年来劳资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如何兼顾备方利益、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帕累托改进原理内在逻辑的分析,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讨论,在肯定阿马蒂亚·森对帕累托最优原理适用于"从地狱到天堂"的质疑具有合理性的同时,认为帕累托改进原理具有巨大的普适性,"从地狱到天堂"的景象应通过,也可以通过帕累托改进而加以避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就中国经济改革如何调整帕累托改进的选择方向,努力实现社会和谐,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标准RBC理论认为,面对真实冲击,由于代表性经济人理性地选择劳动跨期替代,宏观经济虽产生了波动,但仍属于帕累托改进。本文认为,由于现实世界并不是完全竞争的,收入结构呈现金字塔型,收入下层经济人的劳动替代往往是非自愿的,因此这样的劳动波动不可能是帕累托改进。事实上,正是没有考虑到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导致了"就业变化之谜",即RBC预测到的就业变化不如实际数据大.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作过程既是一个整合资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区域博弈的过程。帕累托改进和卡尔多改进是区域合作的不同形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合作结果。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过程中,帕累托改最优下造成的发展不平衡阻碍了区域有效协作,限制了协作方式的选择,并加大了贫富差距,出现了一些贫困区。卡尔多改进中强调的补偿机制可以很好地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严淑林 《当代经济》2018,(8):122-123
劳动关系是指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动力,但是总有一些因素会制约和阻碍劳动关系的和谐.文章从劳资关系入手,找出了劳动关系和谐的主要制约因素:利益分配不均、组织力量失衡和权力义务关系不对等.  相似文献   

9.
理解真实世界各种现象和行为之道,在于寻找影响成本和收益的约束条件。考虑了所有的约束条件,经济总是有效率的,边际收益总是等于边际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没有分离。现实中,帕累托改进是不存在的。帕累托改进要求约束条件不变,那些所谓的帕累托改进其实伴随了约束条件的改变,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帕累托改进,也就不能成为无效率的理由了。  相似文献   

10.
本结合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从帕累托最优以及帕累托改进的视角观察中国经济改革。在分析的过程中,将经典帕螺托最优的条件加以改进,首先放宽“生产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阐述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是生产的帕累托改进,继而放宽“个人效用量独立”的条件,认为“西部大开发”即是交换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11.
政企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比政府主导建设产业园区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但二者的性质不同,目标不同,在合作中也会出现行为不一致和利益冲突现象。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产业园区建设中政府与企业关系,构建了完全信息的政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的政企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制定策略和实施行动的时候双方应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在合作中达到利益均衡,以达到实现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帕累托最优”,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双向道德风险的模型下,从讨价还价的角度,研究了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之间的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确定问题。本文首先在给定条件下分析了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构造条件,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双方的努力效率和风险投资家的声誉动机对合约的帕累托有效区间的影响,以及投资额对帕累托有效合约的可行区间的影响,进而从理论角度解释了现实风险投资合约中存在的部分现象。  相似文献   

13.
帕累托改进往往被许多经济学家视为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根本标准,姚洋教授进一步将它阐释为一种分配正义原则,用以兼蓄乃至仲裁诸多正义原则。但是帕累托改进本质上是自由至上主义倾向的产物,用其作为分配正义原则存在着内在的困难。从外部性来看,效用函数的外部性意味着帕累托改进难以有效,而价值观的相互冲突乃至对立———外部性的观念表现———更意味着帕累托改进无法仲裁,自身甚至也被自由等其他价值观所否定。从分配的后果来看,帕累托改进往往更有利于强者,并在长期演化中促成了阶级分化和固化。因此,本文认为,帕累托改进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合理的分配正义观应当从社会主义分配的实践中通过反思得出,并予以形式化的总结。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双向道德风险的模型下,从讨价还价的角度,研究了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之间的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确定问题.该文首先在给定条件下分析了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构造条件,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双方的努力效率和风险投资家的声誉动机对合约的帕累托有效区间的影响,以及投资额对帕累托有效合约的可行区间的影响,进而从理论角度解释了现实风险投资合约中存在的部分现象.  相似文献   

15.
邓艳红  陈宏民 《经济学》2006,5(3):923-938
本文在双向道德风险的模型下,从讨价还价的角度,研究了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之间的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确定问题。本文首先在给定条件下分析了帕累托有效合约区间的构造条件,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双方的努力效率和风险投资家的声誉动机对合约的帕累托有效区间的影响,以及投资额对帕累托有效合约的可行区间的影响,进而从理论角度解释了现实风险投资合约中存在的部分现象。  相似文献   

16.
私有制劳资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的关系,它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走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宏观上,影响该种利益关系协调的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政府调节及工会协调,它们共同决定了劳资双方利益平衡及其发展态势。文章以私有制企业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劳动者持股、工会协调、政府调节在私有制劳资利益关系中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对私有制劳资利益关系协调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未来5年,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将处于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期,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一、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与改革的顶层设计 过去三十多年的第一次转型与改革带有增量的鲜明特征,往往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今天,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越来越小,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更多涉及包括政府体制在内的存量制度变革,涉及全面的利益关系调整和利益博弈,其深刻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第一次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始于1994年7月通过的《劳动法》,实践证明,劳动合同对保障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解决双方劳务纠纷、调整劳动关系等重要事项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使原有的劳动合同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新的问题、新的现象的产生也影响到了劳动者的利益。《劳动合同法》作为一部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风险企业家和风险资本家,对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的偏好由于双方利益的冲突从而出现不完全一致,风险投资主体双方以可转换证券为融资工具,利用可转换证券所具备的控制权相机转移的特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利益问题,劳资之间利益关系的变化是劳动关系形态演变的动因。如何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性质进行清晰地定位,关系到国家劳动立法的出台、产业政策的调整,是涉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以利益分析作为视角,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可以界定为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市场转型期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可以界定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可以初步定位为利益依附型劳动关系。对不同利益形态下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及其所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评价和反思,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是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