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生和病人     
五位外科医生喝咖啡小憩,聊起了工作。“我认为给会计动手术最容易,”第一位医生说,“开刀一看,里面全部标上了数字。”“我认为给图书管理员动手术最容易,”第二位医生说,“剖开一看,里面全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我喜欢给电工动手术,”第三位医生说,“打开一看,里面一切都用不同颜色作了标记。”我喜欢给律师动手术,”第四位医生说,“他们没心没肠、没有脊梁,脑袋和屁股可以互换。”“我喜欢工程师,”第五位医生说,“你要是有点什么东西忘了放在里面,他们总能理解。”(摘自《参考消息》)医生和病人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林耘同志,您好。去年我们就邓大才先生《谁是粮改最大赢家》一文对您的访谈,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代表本刊编辑部向您表示感谢。林耘:谢谢。繁荣粮食经济学术研究,推进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流通体制建设,是每一个粮食经济工作者应尽之责,不用客气。主持人: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粮食价格突然回升,重新引起全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有读者向我刊推荐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彻底消除粮食危机论的影响》一文,我们又推荐给您阅读,是想请您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林耘:茅于轼先生这篇文章摘自他的《寻求社会财富之道…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林耘同志,您好。邓大才先生的文章是您推荐给我刊编辑部的,这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林耘:邓大才先生的文章,确实是我推荐给《粮食问题研究》编辑部的。对5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成败得失,目前确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邓大才先生的这篇文章,代表了许多同志的观点,值得推荐给更多的同志阅读,以期引起更多的同志思考5年粮改的成败得失与经验教训,改进粮食工作。主持人:我们知道,近两年来,您一直潜心研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那么,您同意邓大才先生的观点吗?林耘:我注意到,邓大才先生就粮改问题发表了不少文章,有很多观点确实…  相似文献   

4.
马宗申先生在《中国农史》今年第二期写长文答复我,这里再提几点意见磋商。《要术》中根本没有“黄豆”的名称,尽管有“黄高丽豆”,仍然不等于通名“黄豆”。马先生说绥德人只叫大豆不叫黄豆,不正好说明《要术》也不叫大豆为“黄豆”吗?为什么解释“黄台头”的“黄”又给《要术》加上“黄豆”呢?“台与抬音义并同”,马先生花了二百多字仍然没有举出证据来。马说“只要打开一本普通的汉文字典,便可立即发现,台字还可以训作‘支’。”不知是什么“普通字典”?“拄可训举”,又出自哪本“普通字典”?想不到马先生的“普通字典”竞是如此“普通”管用,有求必应。这样一推再推,“台”就变成了“举”了。只是先假定而后求证,恕我不能奉陪。关于“阳畦”,牵涉到另一位同志,所以我上次没有正面答复。原文是这样的:“……这种办法略同现在所谓阳畦。”把瓜种在黄泥堆的“堆旁向阳中”,当然不等于现在的阳畦,但以黄泥堆作风障,挡住北面冷风,增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最近在安徽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是一次总结农村税费改革近两年来的试点经验与教训,整理改革思路,并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的关键性会议,因而备受关注。《中国财经报》2000年2月21日在头版刊发了《中央慧眼择安徽》等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背景资料,为您解开“中央为什么选择安徽省做试点”和“安徽省试点工作主要做了些什么”两个疑问,以期使您对这一被誉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改革进程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认识和了解。本刊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科学》杂志4月4日在北京联合宣布:地球上一半以上人所赖以生存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基因序列,不仅被中国科学家独立绘制完成,而且获得成功“解读”,从而使人类第一次在基因组层面“认识”水稻。科学家惊奇地发现:水稻基因组的基因总数竟然几乎是人类基因总数的两倍。(立摘自《新华社》)我国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图谱@立  相似文献   

7.
幽默笑话     
感谢帮助盘点一位爱挑剔的太太从百货商店一开门就进来了。她从这个柜台走向那个柜台,选了这件商品又挑那件商品,始终未买到中意的东西。直到商店关门,她才向出口走去。这时,一位手拿鲜花的人直奔她走来,对她说:“夫人,本店经理让我代他向您表示谢意,请接受这束鲜花。”“可这是为什么呢?”太太吃惊了,“要知道,我可是什么都没买呵!”“可您使我们商店在不关门的情况下进行了盘点。”  相似文献   

8.
周勇民 《中国改革》2004,(11):31-32
“钓鱼工程”这个词语频频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但“钓鱼工程”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一些政府官员是钓鱼高手,这一点古今中外都一样,只是在国外,绝没有这么多的“鱼”供他们来钓就是了。“钓鱼工程”以政府工程居多。广东省建设厅副厅长陈英年在接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从《考古学报》1978年第3期所载王建先生等人的《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遗址调查报告》公布了下川旧石器遗址发现了三件残缺的石磨盘的材料以后,立即引起了一些探索我国农业起源的学者的注意,例如: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第二期发表的黄崇岳先生的《从出土文物看我国的原始农业》中就引证了这一材料。黄先生的文章说:这一发现“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采集天然谷物加工成粮食的信息,使我们看到由原始采集经济向原始农业经济过渡的先兆。”1984年夏,《农业考古》杂志主编陈文华先生在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所  相似文献   

10.
听音阁     
佐赫·阿卜杜勒贾利姆(《时代》杂志记者)经济学家奥瑞尔说:“我看不出香港人有什么理由要感到悲观。我们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我们却不受中国规则的限制。还有比这更好的吗?”的确,如果你才10岁,眼前却摆着整个世界,那是怎样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吴敬琏先生、温铁军先生:您们好!我多年在内蒙从事金融工作,对经济改革问题非常关心。《中国改革》办得好,去年冬天因故失订,仍向发行部补订一份。近读《中国改革》第九期上关于工会的文章,很好,我久已纳闷:为什么工会、农会这样重要的机构久未搞好或阙如?使工农两大群体无人代  相似文献   

12.
应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邀请,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专务理事坂本尚先生偕夫人坂本玄子,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赵文璞社长的陪同下,于1987年10月16日至18日来南京访问了农业遗产研究室。现将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坂本尚先生于10月17日在农业遗产研究室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座谈。首先由我室主任叶依能同志致欢迎词。他说,日本研究中国农史的专家天野元之助教授是我室的老朋友,他生前经常同我室交流学术著作;今年六月份日本东海大学副教授渡部武先生访问了我室,并作了题为“耕织图的流传及其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的学术报告;这次坂本尚先生的来访又把我室同日本农学界的交流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对坂本尚先生的来访,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坂本尚先生在座谈会上就如何使传统农业科技同现代农业科技结合的问题讲了话。他说,日本的农业由于学习西方的办法搞现代化,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曾提出恢复日本的农业传统并供其同现化农业科技相结合的问题。为此,他们曾整理出版了一套35卷本的古农书《日本农书全集》和13卷本的《明治农书全集》,试图以此来推动传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的提法值得商榷》一文发表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心的人们一定会注意到,6月25日中发[2003]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没有出现“生态环境”的提法。“生态环境”曾经是被人们惯用的词语,常常堂而皇之地见诸于多种媒体,多种宣传场合以至中央的文件和领导讲话。那么,这个用语究境有否合理内涵?存在什么问题?广为使用后出现了哪些消极影响?为什么9号文件中没有出现“生态环境”一词?今后在相关场合应使用什么词语?欲了解个中原委,请阅读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黎祖交教授的这篇文章。相信文章严密的逻辑、科学的阐释与客观的叙述会令您心悦诚服。愿我们共同关注科学用语,规范用语习惯,为纯洁中华语言尽些许义务。  相似文献   

14.
读了《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12月号)发表的詹玉平先生的《质疑“村账乡管”》一文后,很受教益,且观点极为相同。借贵刊展开争鸣之际,再次将旧作寄上,权作支持詹玉平先生之观点,并殷切希望有关权威部门对“村账乡管”重新认识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诗经》章中关于“农人”和“众人”该作怎么解释?笔者对此有不同于一般的看法,现将拙见提请学术界指正。《诗经·小雅·甫田》中的“农人”和“农夫”,不是同一种身份。在《中国农学史》(初稿)上册中却将它们都释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直接劳动者。这似有其片面性。这篇诗中,共用了一个“农人”三个“农夫”,而且可以看出,“农人”是取报酬于领主的。即(“我取其陈,食我农人”。但“农夫”的劳动所得,没作明确交代。由此,笔者认为:“农人”同“农夫”的身份是有区别的。“农人”是领主使用的小官儿,也即是管理农事的小头目。所以取得领主给与的口粮,而“农夫”,则是如《豳风·七月》中说的“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的一般种田人。如果是同一种人,那为什么在一篇诗中,用两种不同的称谓呢?这里分明有贵称、贱称的区别。我们说“农人”和“农夫”的身份不同。但又认为他们的等级是相近的,按《甫田·毛傅》:“尊者食新,农夫食陈”。  相似文献   

16.
晏子辞高缭     
《说苑·臣术》中记载,高缭在晏子手下作官,晏子要将他撵走。左右劝谏说:"高缭在您手下做事三年,竟然没有爵位,反而还要逐走他,这符合道理吗?"晏子答到:"我是一个平庸的人,要靠众人的帮助才能做好事情,可是这位高缭先生,在我这里三年了,却从来不曾纠正过我的过错,所以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杂志-农村版》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多年来以务实的报道,反映了农民的呼声,被认为是涉农权威媒体。笔者每次也是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但看到2003年8月号李昌平先生的文章《不要迷信市场》,不免有些迷惑,对照理论与实际,我认为其主要观点有误,不利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利该刊物的声誉。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改革》杂志在北京举办的“新乡村建设研讨会”。会上,我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得到了与会的一致好评和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19.
也谈"却走马以粪"的释义--兼论"骑马播种说"之不能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燕军 《中国农史》2004,23(2):32-36
《中国农史》刊载了游修龄、曾雄生两位先生关于“却走马以粪”释义的争鸣文章。本文赞成游先生对曾先生“拉屎肥田说”的质疑,但对游先生的“骑马播种说”并不苟同,而主张“拉粪车肥田说”。  相似文献   

20.
杨子江:尊敬的李局长,非常感谢您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挤出时间与我们《中国渔业经济》杂志探讨广东现代渔业建设的话题。今天与您的对话,我仿佛是凝听郑秋枫先生的《珠江大合唱》,仿佛是观看蔡楚生先生编导的电影《南海潮》。在我们摊开的广东渔业历史画卷面前,历数推进广东渔业现代化的成就与特色、问题与对策时,我油然向广东渔业悠久的历史和长足的发展致敬,我不禁为您广博的渔业经济与管理知识而叹服。所以,在此赋上打油诗一首,以表我之感慨和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