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土保持和气候波动对三川河水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69年以前的地面代表自然状态,作为对比研究的基准,通过实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①从20世纪70、80年代至90年代前6年,三川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逐年增加且气候日趋干旱,对减轻当地水土流失起了很大的作用;②就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影响所占的比例来看,从20世纪70、80年代至90年代前6年,在年均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减少中,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气候干旱的影响;③造成三川河流域水沙减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占到60.56%~74.72%,且最大比例均出现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2.
三川河流域近30年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河中游三川河流域至2000年的水文气象和水土保持措施量资料,分析了流域近30年降水、水沙变化特点和治理进展情况;通过水沙量还原计算,并在地表径流量推求和降水指标计算优选的基础上,建立汛期天然水沙量计算公式,进而计算分析出70年代以来各年代的蓄水拦沙效益。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拦沙效益十分显著,尤其是80年代蓄水、拦沙效益和90年代的拦沙效益分别较70年代提高了22.7%、18.4%和23.5%。  相似文献   

3.
近30年三川河流域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至2000年三川河流域17站的降水量基本资料,在统计分析降水基本特点和近30年降水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选取雨量代表站,计算优选区域各级降水日数、降水累计量和平均降水强度及其与流域汛期径流量的关系,并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至2000年三川河流域17站的降水量基本资料,在统计分析降水基本特点和近30年降水变化趋势的基础上,选取雨量代表站,计算优选区域各级降水日数、降水累计量和平均降水强度及其与流域汛期径流量的关系,并建立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祖厉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维东 《水资源研究》2002,23(2):21-23,37
分析了祖厉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规律,对影响径流变化趋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70年代以后,频繁地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十分显著,引黄工程跨流域引水灌溉使径流有增加的趋势,流域内的水利水保工程措施又使径流呈减少的趋势,总的变化趋势是,上游区径流减少较多,中游区有少量减少,下游区径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秦岭南麓的金钱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回归分析法、双累积曲线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金钱河流域径流和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建立了降水年内变化参数的流域降水与径流关系模型;并基于水文模型的方法定量评估降水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金钱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钱河流域的降水、径流变化呈现一致性;径流系数呈下降趋势;金钱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突变点发生在1988-1989年左右;通过降水-径流关系模型计算,由人类活动引起径流减少的比率为51.67%,较高于降水变化的比率48.33%,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SWAT模型在三川河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区三川河流域20世纪80年代的降雨径流资料.构建了三川河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001),并对三川河流域的月平均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月径流量的变化特征.模拟结果表明,月平均流量较实测的结果偏大,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Nash-Sutticliffe效率系数分别为0.711和0.725.虽然Nash-Sutticliffe效率系数基本符合精度要求,但是模型中一些参数已经达到模型设置的临界值,进一步分析得出,由于流域上雨量站的数据不够,以及中国与美国土壤、土地利用数据库编码的差异.使得模型模拟结果受到影响,并且三川河流域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效益较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径流量减少.使得模拟结果偏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1994,(6):22-24
三川河流域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也是有名的贫困山区。流域内包括方山、离石、中阳、柳林4个县,1983年列为国家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到1992年完成重点治理第一期工程,1993年第一期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 基本情况 三川河,由北川河、东川河、南川河汇集而成,流域内47个乡镇,4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流域内土石山区占61%,黄土丘陵沟壑区占29%,水土流失面积276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6.5%,年年春旱、伏旱,汛期又多降暴雨,极易山洪泛滥。全流域每年粮  相似文献   

9.
刘斌  李欣 《人民黄河》2001,23(2):15-17
北洛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影响较为突出的项目有毁林开荒、陡坡开荒、修路、开矿等。根据典型调查情况及有关资料,对北洛河流域的水沙基本特性及人类活动对水土治理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人类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量随年代有较大的增加,1990-1996年人类活动年均增沙1768万t,分别是70、80年代的2.3和1.7倍;增沙量所占比例最大的项目是毁林开荒,其次为陡坡开荒。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频繁活动对河流水文特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和客观推理,重点阐述了人类活动对洪水、泥沙、径流等主要水文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茹玉英  刘杰  朱岐武  朱世同 《人民黄河》2005,27(1):28-29,32
根据利津水文站的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1950年以来黄河口水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进入河口的水沙量、水沙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水沙搭配、洪水特性等均发生了特征性变异,即枯水枯沙年连续出现时间长,年际变幅减小;10月份水沙特征已接近非汛期,洪峰流量逐年减小;汛期约50%的时间、全年有72.8%的时间流量小于500m^3/s;小流量级径流量和挟带泥沙量比例增大,大流量级径流量和挟带泥沙量比例减小;输水流量级已由2000m^3/s以上降到了1000m^3/s以下,3000m^3/s以上流量级输沙比例减幅达43.35%。  相似文献   

13.
北洛河流域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影响较为突出的项目有毁林开荒、陡坡开荒、修路、开矿等。根据典型调查情况及有关资料 ,对北洛河流域的水沙基本特性及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北洛河流域人类活动新增水土流失量随年代有较大的增加 ,1990~ 1996年人类活动年均增沙 1768万t,分别是 70、80年代的 2 .3和 1.7倍 ;增沙量所占比例最大的项目是毁林开荒 ,其次为陡坡开荒。  相似文献   

14.
英金河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久 《泥沙研究》2003,(3):78-80,F003
作者对内蒙南部多沙河流英金河的来水来沙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流域水沙来源及输沙特性,到上下游各站及本站的水沙关系,都一一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阴河拟建水库三座店综合水利枢纽的入库水沙特性,并对运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水沙特性的分析给英金河流域拟建水库排沙运用方式的确定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三峡库区中心区域的龙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63—2010年流域水沙资料,采用Pettitt突变点检验、累积距平法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该流域输沙量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判别出降雨量在1982年、输沙量在1982年和1990年发生了突变。并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分析了1963—1981年,1982—1990年,1991—2010年3个时段降雨量和人类活动在龙河流域输沙量变化中的相对贡献率。研究表明:以1963—1981年为基准期,1982—1990年间降雨量和人类活动贡献率分别为29.49%和60.51%,1991—2010年间分别为3.38%和96.62%;以1982—1990年为基准期时,1991—2010年人类活动对输沙减小的贡献率为100%。该研究揭示了1963—2010年输沙量的变化趋势及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其贡献率,研究不仅对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三峡水库区间水沙锐减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定量评估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浏阳河流域径流的影响,有助于更合理地利用流域水资源。采用线性拟合、滑动平均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1969—2013年浏阳河流域径流和降水的演变规律及其相关关系,应用累积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估算了不同时期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浏阳河流域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上升率为3 mm/(10 a);年径流量表现为下降趋势,下降率为2.7 (m3·s-1)/(10 a);降水和径流在1988年和1999年均发生显著性突变,经历了“减少—增多—减少”的交替变换。与基准期1969—1988年相比,1989—1998年和1999—2013年这2个时期的降水量变化对径流量变化贡献率依次为56.8%,7.62%,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贡献率依次为43.2%,92.38%,可见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浏阳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水保法”对泾河流域自7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保持的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泾河流域各县1989年土地详查资料和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资料,核实了泾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面积。坡面措施减洪减沙作用计算方法自成体系,在小区坡面措施减洪指标推到流域的过程中,消除了小区与流域存在的时段、点面和地区三方面差异;流域坡面措施减少量的计算注重了坡面与沟道、洪水与泥沙的有机联系。计算结果表明:1970-1996年,泾河流域年均综合减水6.537亿m^3、减沙0.475亿t。  相似文献   

18.
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2,24(11):1-4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协调的强大功能。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进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的关键部位,该水库控制了黄河径流量的91%,控制了近100%的黄河泥沙,2002年7月4日进行的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控制花园口断面流量不大于2600m^3/s,平均含沙量不大于20kg/m^3,小浪底水库泄流历时不少于10天,黄河下游河道共冲刷泥沙0.362亿t,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共取得测验数据520万组,这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试验证明,利用水库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下游河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潘燕辉  张辉  马金珠 《人民黄河》2012,34(5):55-56,60
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水资源正经历着巨大的改变,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就显的尤为重要。选择西部干旱区内陆河黑河的中游为研究区,分别运用主观、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中各因素对黑河水资源影响的权重。组合权重评价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其累计权重达66.63%,大于气候变化影响权重33.37%;人类活动因素中人口占主导作用,权重为17.67%;气候变化因素中年降水量是主要因素,权重为24.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