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金库”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私存私放的资金。由于“小金库”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极易导致少数人私分、贪污等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它是腐败的温床,因此必须加大对“小金库”的查处力度,研究查处“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此类资金的形成是一种典型的损公肥私现象,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对“小金库”的查处,  相似文献   

3.
"小金库"又称账外账,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大公为小公、化小公为私有,未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务院先后11次布置清理“小金库”,清理结果,“小金库”有禁不止,屡查屡犯现象仍然严重。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是什么,根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的规定: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不仅造成国家财政和单位收入流失,导致消费基金膨胀,而且诱发腐败行为,严重危害党风和社会风气,消极作用极大。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现状笔者近三年共审计行政事业单位16个,发现存在“小金库”的单位有13个,比例高达8l%,“小金库”的数量为16个(有的单位存在多个“小金库”)。这些“小金库”数额最大的为894万元,占该单位正常收入的10%左右,小的也有7万元。这部分资金有的用于贪占私分;有的用于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有的用于购置专控商品、追求奢侈消费;甚至有的被贪污行贿,使国家和集体财产被少数人侵吞。所以笔者认为近十年我国虽然进行过几次大的清查“小金库”的工作,但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屡禁不止,普遍存在的。二、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存在的原因(一)法制观念淡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和本单位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认为设“小金库”无非是应付一些跑跑送送、吃吃喝喝,...  相似文献   

5.
杨萍 《甘肃审计》2003,(12):21-21
所谓“小金库”是指那些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并且不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根据国家规定,凡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都在清理检查的范围之内。几年来,通过审计检查,发现“小金库”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状况的存在无论是对单位、部门还是对领导干部本身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一、“小金库”影响和危害 “小金库”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息,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小金库”是非税收入泛滥和无序的表现,而且诱发请客送礼、铺张浪费、挪用私分、贪污贿赂等许多问题,也是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小金库”的定义、来源和去向 1“小金库”的定义 所谓“小金库”,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指的是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相似文献   

8.
一、“小金库”的定义、来源和去向 1“小金库”的定义 所谓“小金库”,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指的是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  相似文献   

9.
“小金库”是指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或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法定账内核算.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私设“小金库”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从审计情况看,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单位可支配现金的减少,“小金库”在一些单位或部门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其设立方式、存在形式也在不断翻新,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由“小金库”引发的矛盾及职务犯罪也时有发生,必须认真治理。  相似文献   

10.
运用审计方法查处“小金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小金库”及建立方式 (一)何谓“小金库” “小金库”也称“账外账”,即: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目前小金库的形成范围之广大,资金数额之巨大,给整个经济运行设下了一块绊脚巨石,如不整治,则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11.
田国志 《新远见》2011,(7):85-89
一、“小金库”的形成及其危害 “小金库”的来源尽管名目繁多,但其实质都是采取欺骗手段使国家资产逃避财务监督的,转变为单位或个人非法使用的行为,国有企业”小金库”的形成主要表现形式有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转移资产设立“小金库”;其他形式设立“小金库”。与贪污和私分国有资产等腐败犯罪和采取欺骗手段侵占国家财产的性质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2.
国家明令禁止单位私设“小金库”,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而现实生活中仍有令不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小金库”乃是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资金。其性质是化“大公”为“小公”或化公为私。这是国家所不允许的。为什么私设“小金库”问题在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账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的“小钱柜”。审计“小金库”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业务。为此,本文拟就如何查证“小金库”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澜 《广东审计》2003,(4):39-41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或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法定账内而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电力施工企业由于依附于目前仍具有垄断性的电力集团,其所从事的电力建设施工项目又具有投资大、周期短、流动性强、隐蔽工程多等特点,在客观上为各单位设置“小金库”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查处“小金库”增加了难度,致使各电力施工单位私设“小金库”的情况屡禁不绝。  相似文献   

15.
小金库资金的流向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有关规定、将已发生的经济事项未在本单位财会部门进行会计核算或未纳入本单位预算管理、私自存放、任意支配的资金。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禁设置小金库、不准资金账外循环,但小金库屡禁不止,且呈蔓延扩大之势。本文拟就小金库资金的流向、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谈点个人看法。小金库资金的流向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凡财务支出受到财政法规的制约或受到某种控制时,从小金库支出绝对是“安全的”、“随意的”。小金库的开支渠道主要有:(一)单位内部人员的福利、津贴、奖金等。设有小金库的单位大都以关心群众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小金库”这种违规形式,凡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收支不在本单位财会部门账上反映,具有逃避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性质,小金库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单位认真清理 “小金库”,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为此也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部门、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虽有所收敛,但仍未得到彻底根治。一些单位想方设法变换手法,使“小金库”的隐蔽性更强。其资金收入的隐蔽性及支出的不公开性,决定了其失去内外的监督,最终导致支出的混乱性,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是滋生腐败,助长不正之风。从“小金库”列支的情况看,普遍存在请客送礼,公款吃喝,乱发钱物甚至行贿受贿现象。二是偷、逃、漏国家税款。由于收入不入大帐,造成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国家税…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近几年经济监督部门执法力度的增强和我国监督机制的完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另一种现象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而不被看作是“小金库”,即一些单位利用自身特定的业务关系搞收支暗抵或到有关单位报销费用、接受有关单位的财物等,这样,自身的一些收支和资产未反映在本单位的账项上,构成了隐形的“小金库”。为了使隐形“小金库”得以揭露和查处,在此列举和简析几种隐形“小金库”的表现形式供大家参考。 1、暗抵收入和支出。这种行为表现在收入和支出均不开出和取得原始凭证,也没有账项收支记录,经济业务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行政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表现:数量越来越多,有的单位同时在几个内设机构设置“小金库”,金额越来越大,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私设“小金库、的手法越来越新,形式多样,严厉清查“小金库”,对于进一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有力打击权钱交易,公款行贿及私分,贪污公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私设“小金库”一般都属于小集体的舞弊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单纯从会计报表,账薄,凭证上进行审计,很难有实质性的发现。下面,笔就如何有效清查“小金库”,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小金库”的资金来源去向和清查方法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的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不准设“小金库”,但事实上设“小金库”的情况仍然存在。它像依附在社会主义经济肌体上的恶性毒瘤,无情地吞噬着国家的资财;它又如一张张温床,孕育着腐败与犯罪。危害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