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旅游》2011,(7):12-13
1、第一次进藏,最值得推荐的旅游目的地22012333@qq.com:小编好.袭是—个从来没击过西藏但是却为西藏着迷的人。听很多朋友说西藏是—个去了一次就会终身不忘并且不断前往的地方。对我这样一次也没去过西藏的人,小编有什么好地方推荐蛤我去释施心灵的呢?小编:西藏地域广蔺,各大地区风光不与四时同。一次看够西藏几乎是不可能。对于初次进藏的朋友。可以选择去林芝,因为林芝地区平均海拔相对较低,加上有丰富的植被,含氧量很高。  相似文献   

2.
谢燕顺 《西藏旅游》2011,(10):118-119
也许您从未到过西藏,却想在北京品尝到最地道的藏餐;又或许您想在一个有阳光的午后.找个环境幽静没人打扰的地方发会儿呆。而在北京这样的地方的确存在.去玛吉阿米寻一段梦。去巴扎童嘎打个盹,现在就出发.不是白日梦。  相似文献   

3.
西藏是海拔最高的高原,本应是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却包容了那么多颗流浪的心,这些流浪的人们都说厌倦了灰色的城市文明,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停留的理由,于是他们选择了行走。行走到哪?冰清玉洁,风景如画,神秘幽深的西藏成了他们的最终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吃在路上,是吃货们行游西藏途中,不可推卸的义务。在拉萨某个犄角旮旯的地方,藏着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吃——甜茶、凉粉、酸奶和糕点,这些不华丽的美食,却将会成为高原之行最华丽的味蕾记忆。  相似文献   

5.
西藏是海拔最高的高原,本应是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却包容了那么多颗流浪的心,这些流浪的人们都说厌倦了灰色的城市文明,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停留的理由,于是他们选择了行走.行走到哪?冰清玉洁,风景如画,神秘幽深的西藏成了他们的最终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她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却成为中国大陆环游地球第一人。她曾经在西藏十年。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行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她都会将那里的风景与西藏做个比较。  相似文献   

7.
一转一轮回     
谭天仲 《西藏旅游》2013,(11):19-19
时常不舍地把玩自己从川西高原捡回的那块石头,普通,圆润,藏青中夹杂的白色略闪金光。不大不小的体积,握在手中刚好,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在那个到处都是信仰的地方,我第次在川藏地区找到了一种叫做归属的东西。不管怀念与否,生命的脚步都只会西水东逝。行走,不一定要徒步西藏,也不一定要穿越荒漠,只要心在路上,你就是一个行者。彭祖八百终归尘土,短暂的人生没有长久的悔恨。喜欢行走的人,都对生命充满了渴望,对美好的事物有着一种难以抑制的贪婪。喜欢花草树木,喜欢虫鱼鸟兽,喜欢仰望天空,喜欢细数繁星,喜欢翻山越岭,喜欢新鲜刺激。心若不死,人生便没有终点。习惯了行走的人,最不安于在一个死寂的角落定格终身。一旦我们爱上漂泊,那种世人眼中的不安分就会成为我们最为骄傲的资本。  相似文献   

8.
在西藏,你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频繁出没于偏远贫困的地方,穿梭在各种弱势群体之间。终日忙忙碌碌,却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他们做着众人景仰的事情,却自认平凡。他们如同雪山和大地的微尘,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中,忙忙碌碌,释放着对高原的满腔热爱,矢志不悔,却誓言无声。——他们就是不远千里来到西藏的志愿者们,单纯而高尚,将自己的青春和梦想献给了高原。  相似文献   

9.
“我的前世就是西藏寺庙里的一名画师,所以今生还得为西藏壁画而行走。这样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给自己一个拍摄壁画的精神动力:缘分。”6年中.王鹏自驾越野车横穿整个西藏,耗费100多万元,拍摄了近600组珍贵壁画。这些稀世珍宝,有的已经成为孤品,他说.“如果真有2012,这些珍贵的壁画,或许最有资格搭上那艘避难的方舟……”  相似文献   

10.
罗勇  臧跃军图 《西藏旅游》2013,(12):116-119
独特视角:牦牛眼神打动人心 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西藏,臧跃军新出版的《行走西藏》、《高原之舟》两本摄影集,为我们敞开了一位将军的西藏视角。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在西藏的太昭寺与陈坤擦肩而过,我差点设认出那个不戴墨镜,皮肤黝黑,梳着小辫子的人是陈坤。经历了西藏11天的行走,在路上仅洗过一次澡,与志愿者们同吃同住,路上同样实施禁语的他,去掉了明星的光环,行走让他回归成一个地道的普通人。”这样的你,就是扔进一群人里,都认不出来了。”当我这样和陈坤开玩笑,陈坤呵呵笑道:这是一种最舒服的状态啊。  相似文献   

12.
《西藏旅游》2013,(7):14-15
随着西藏旅游最佳季节的到来,那些原本不打算去西藏的人,也突然萌生了去西藏的念头。尽管这段旅途,和去世界其他地方旅行相比,有点不一样,但这恰恰成为他们非去不可的理由。西藏之旅,似乎就是生命的一种隐喻,走上这条路,不管前方有怎样的磨难等着你,依然要义无反顾走下去,不曾放弃,无需重来。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她独特的高原气候,冬天不太冷,夏天气温不高,最暖月的平均气温也只有10-18℃。除去空气稀薄、含氧量少等原因,实为避暑之胜地。然而西藏地域广阔,不同的地区气温也有所差异,譬如拉萨、日喀则等地夏天的气温相对西藏其他地方就要高一些。所以到西藏避暑的最佳选择莫过于去山间河谷地带或是草原牧区了。  相似文献   

14.
越野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双眼在陌生的道上寻觅。请别问我目的地,行走西藏.总有一处会让你不期而至,此处宛如仙境.与你华丽邂逅……  相似文献   

15.
大小执念     
《西藏旅游》2012,(6):10-11
有的年轻人在去西藏的路上,他们纠结于来这一趟的原因,他们在寻找。有的中年人住在西藏,他们迷茫于人生目标的真意,想向大师学习,却不知道大师或许也会言行不一。有的老年人正在筹备去西藏的资金,老已老矣,卖几条心爱的藏獒。陪妻子回趟老家就好。  相似文献   

16.
辜鸿铭先生曾说:中国人有一种情结,总觉得要把什么事情放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就会最合适,可谓标志性的纪念。照先生的这个说法,我要寻找一分藏域情结,恐怕正是在这趟行走西藏的旅程中,在沐浴过拉萨的日光,在挣脱出羊湖的澄澈之后,在万山之巅的珠峰下才最合适。“旅”与“行”是一分来自内心的体验,仰望珠峰,才能听见自己心中最深处的声响。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乡下的奶奶家。四周有一大片竹林,清晨我们挖上一篓新鲜竹笋作为晚上的菜肴,午后又下河去摸鱼虾,清亮的河水里金色的阳光形成一丝丝纹理爬在我们的小腿上……来到西藏很久了,也很想体会一下西藏不一样的农家生活。  相似文献   

18.
苏瑾 《西藏旅游》2009,(6):48-51
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 那里有一群闪烁着清澈大眼睛的孩子,尽管教育环境远远赶不上内地,他们还是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当你送给他们一支铅笔时,那一张张纯真的面庞,会洋溢着最灿烂最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9.
5年行走西藏数十次,安意如说.西藏是她精神的原乡,在《日月》的新书发布会上,她曾这样形容内心的感受:听弦子响,想着雪山壮阔。草原上打马而过的好儿郎.蛰伏在内心呼唤就会苏醒。那是自由,那是最深沉的渴望…她就是一个地道的藏族女孩,这块土地是她生命的灵性之光。  相似文献   

20.
《西藏旅游》2014,(10):14-15
明明还未离开,心中却早已眷恋。如果这世界有一个地方我们非去不可的话,我想那必定是一个充满传奇与神秘色彩的地方。那里必定是枯木逢春,山河祥瑞,那一定是一个灵与肉都能各安其所的最美之地。那里,便是西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