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颁布的《旅游法》中,"旅游规划和促进"独立成章,旅游规划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承担编制旅游规划业务的主体,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浙江是旅游大省,也是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发展较快的地区,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入分析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的发展现状,根据发展趋势提出促进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的过程是一种符号化的过程.伴随着旅游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旅游符号表象化的危机在悄然滋生并不断加剧.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旅游活动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审视,指出符号化旅游是解决旅游的"符号化"的一把钥匙.借用"前台"、"后台"理论,文章提出了旅游目的地的舞台化空间与文化保护性空间的旅游规划设计及旅游活动模式,为原生文化的演绎及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找到了游客旅游体验及游客行为规范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规划几乎与中国旅游地理学同时起步,早期的旅游地理学就是在"任务带学科"的背景下,以完成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大量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任务为主线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旅游度假地规划特点及现有规划设计规程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旅游度假地规划特点和现有规划设计规程适用性的研究,论述了旅游度假地规划设计规程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同时提出了旅游度假地规划设计规程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周大鸣 《旅游学刊》2014,(2):103-109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旅游规划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旅游产业起步晚,旅游规划的体系、标准与规范建设都大大落后于城市规划。"十五"期间,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相继出台了《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1999年)《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0年出台,2005年修编)《旅游规划通则》(2003年),借鉴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在体现中国旅游规划特色的同时,在技术和方法上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使得我国旅游规划开始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于旅游规划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旅游产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内的旅游没有旅游规划,只有低水平的旅游景观设计。到了九十年代,中国主题公园之父——马志民先生率先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规划设计公司设计了深圳的三大主题公园,获  相似文献   

8.
耿庆汇  马波 《旅游学刊》2006,21(12):91-92
2006年9月23日-25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市旅游局主办,《旅游学刊》编辑部、北京旅游学会、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协办,沈阳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棋盘山国际旅游开发区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4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9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58篇,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朝晖 《旅游学刊》2012,27(10):8-9
文化旅游对于文化的利用需要经历"文化资源化"和"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旅游产业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在中国学术界,从事旅游研究和开发的学者,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旅游开发领域,而以研究文化和地方社会见长的人类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和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把人类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行动研究,以解决与旅游相伴而生的各种社会和文化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陆军 《旅游学刊》2006,21(3):37-43
"印象·刘三姐"是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山水实景、经典文化与高科技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堪称世界级的文化旅游项目,它集漓江山水风情、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世界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主题"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它的开发符合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RMTP理论.文章梳理"印象·刘三姐"的文脉(R),并对它的市场(M)、主题(T)的选择以及旅游产品(P)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最后总结了"印象·刘三姐"实景主题开发的借鉴意义和对我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芳  翟文 《西部旅游》2022,(17):103-105
研学旅游产品是开展研学旅游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资源能否充分发挥教育价值的重要前提。文章分析了甘肃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探讨了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甘肃近年来研学基地不断增多,产品类型相对完整,开发主体多元,研学旅游市场发展较快,但研学旅游产品在研学特征、价值挖掘和系统规划设计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同时产品开发还缺乏专业化人才。因此,文章提出开发差异化研学旅游产品、完善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加快培养研学专业人才等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甘肃研学旅游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徐日辉 《旅游学刊》2007,22(11):84-88
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1],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旅游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我们考察旅游经济大开发的当前现状,反思种种不协调的音符,重新思考和定位传统的儒家旅游理论,将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湖南某高校开设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基于项目教学法,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新设计“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思路。以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其综合协调、独立思维、规划设计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袁健 《旅游学刊》2014,(6):7-10
正历经"生产时代"到"生活时代",传统的旅游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旅游已不仅仅是人们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表现的行为。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的概念定义变革了,旅游资源的定义就变革了。旅游规划设计的对象、体系、技术规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旅游设计的的定义旅游设计的工作指向是面对旅游活动中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媒介的全系统策划、解构、布置及  相似文献   

15.
楼嘉军 《旅游学刊》2007,22(8):96-96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教授黄郁成(原为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旅游开发与农村社区经济"的结题报告《乡村旅游》,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乡村旅游在西方国家是热门话题,但在中国却是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江门市作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将依托自身丰富的文旅资源,加强与港澳地区紧密合作。本文将围绕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契机,分析江门市"一程多站"旅游线路设计的现状,以及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提出以江门市为重点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有效促进江门市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已是一种朝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新建 《旅游学刊》2012,27(10):7-8
旅游的含义其实是不可界定的.这不仅因为旅游意味着流动,而且无论作为产业还是文化现象,旅游本身也处在历史演变之中.随着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下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进一步解套,加上旅游目的地由内地的华夏名胜向周边其他非汉族群的寺庙、神山等具有宗教特色之新开发"景区"的转移,旅游在中国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属性和功能:朝圣.  相似文献   

18.
正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热点,是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旅游产业方向。为避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各个村镇可实行"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策略。挖掘乡村潜力,打造产业精品,使乡村旅游进入蓬勃发展的高速路。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景区。一休闲生态度假村的典范:北京蟹岛  相似文献   

19.
大约自1998年开始,西方国家的旅游学者与旅游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对目的地品牌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大陆的目的地管理机构(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DMO)往往只提出目的地"口号"和"标识",而不愿开展专业化的目的地品牌化开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旅游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整个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继"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主题之后,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又正式启动了乡村旅游的"百千万工程"。即在中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据统计,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胜遍布乡里名镇,而且自然风光优美独特具有田园特色,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的开启,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而且可以使有价值的古民居,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自然景观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因此山西应把农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