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一定期间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对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金额的不同处理便产生了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应付税款法只能核算永久性差异,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只能核算时间性差异。本文通过对这两  相似文献   

2.
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比较崔华清赵兰芳○东北财经大学由于会计和税收对损益计算和纳税所得计算的目的不同,对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方法不同,对同一会计在同一期间的经营成果,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收法规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往往存在差额...  相似文献   

3.
谈“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璋 《广西会计》1995,(3):24-25
  相似文献   

4.
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下面笔者就两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做以简单论述.以便合理选择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对所得税的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是应付税款法,仅有少数企业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不同所得税会计方法的选用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而且通过所得税费用能够获取的会计信息也非常有限。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要求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对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将有利于对企业税务会计处理方法的规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笔者通过比较旧准则下普遍采用的应付税款法和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主要差异,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下所得税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制度》第107条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费用的核算。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企业,应当合理划分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的界限,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可以选择采用递延法或债务法进行核算。在所得税核算的几种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最简单,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债务法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高,但核算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也是最高的。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公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规范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的信息披露,  相似文献   

7.
1994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明确了企业在按会计准则规定与按税法规定对企业收益、费用或损失因确认和计量不同产生的差异,可以选择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处理,对纳税影响会计法既可以选择递延法,也可以选择利润表债务法。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8.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类。应付税款法的核算比较简单,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包含递延法和债务法。对于所得税的核算,尤其是对存在税率变动和时间性差异的情况下递延法和债务法的核算,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不易计算正确。本文拟对递延法和债务法中所得税的核算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一条第十款的规定:“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纳税人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的不同,企业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资产在账面价值、折旧额或摊销额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当期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也存在暂时性差异。本文主要对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变化非常显著。在以往的所得税处理方法中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而因为在所得税税率变化的情况下对递延税款处理方法方法的不同.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债务法和递延法。  相似文献   

12.
王帅 《财会通讯》2007,(4):35-36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必须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纳税影响会计法有两种具体的核算形式:递延法和债务法。这两种方法对永久性差异以及在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的暂时性差异的处理方法相同,而当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时,两种方法对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存在较大差异。递延法下,在暂时性差异转回之前的各年,均按当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并计入“递延税款”,而当暂时性差异开始转回时,则要按照转回前各年采用的税率顺次结转原来确认的递延税款。可见,在递延法下,暂时性差异转回之年是会计处理的重点;而采用债务法,关注的重点则应在税率发生变动的年份,税率变更当年除要对当期产生或转回的暂时性差异按变更后的税率计算确认递延税款之外,还要将现行税率减原税率之差与截至变动前累计暂时性差异的乘积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并直接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可见,递延法下,若将所得税税率看作单价,暂时性差异看作数量,则其处理思路类似于发出存货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而债务法的处理思路类似于“市价法”。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四川会计》2003,(6):25-26
得税是我国税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税种。目前,所得税会计是我国会计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会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相对独立的条件下,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日趋扩大。如何更好地运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协调好会计与税务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及其差异会计收益是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确认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之前的收入与费用的差额,或称会计税前利润。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精确地计量、公允、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而应税收益,则是根据国家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  相似文献   

14.
15.
吕敏  曾富全 《会计之友》2008,(34):65-70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为依据,对比、分析了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两类公司在主要财务特征上的差别,结果发现:在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差异水平下,两类核算方法在总体绩效评价指标和盈利预测误差上的差异均不明显,但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具有资产规模更大、资产负债率更低、坏账准备提取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更高的财务特征,为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对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的不同,企业发生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资产在账面价值、折旧额或摊销额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当期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也存在暂时性差异.本文主要对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运用案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的发展 1,1994年6月29日,我国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了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后者的企业,建议采用“递延法”,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债务法”,此处的债务法即为损益表债务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于1994年发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企业可以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年报为依据,对比、分析了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与应付税款法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两类公司在主要财务特征上的差别,结果发现:在现行的应税收益—会计收益差异水平下,两类核算方法在总体绩效评价指标和盈利预测误差上的差异均不明显,但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公司具有资产规模更大、资产负债率更低、坏账准备提取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更高的财务特征,为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对企业选择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