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本价格是《资本论》第三卷开头一章研究的问题,是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发端范畴,亦可说是价值转形理论研究的起点。正确理解这一范畴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和在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一、成本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范畴《资本论》第三卷是研究资本运动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亦即研究剩余价值如何经过一系列转化表现为各种具体的形态,诸如利润、利息、地租等。成本价格就是马克思转形理论(从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中的第一个转化形式,是第三卷研究的一系列中介环节中的第一个链条。由于这一范畴的确立,才能认识利润、平均利润等一系列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应该冲破对剩余价值这一经济范畴的种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应该全面理解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对剩余价值的全面论述。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特有的经济范畴;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剩余劳动等同于剩余价值;更不能认为商品生产就是产生剩余价值的基础。剩余价值是和扩大的商品生产相联系,只要存在扩大的商品生产就会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不但不能抛弃剩余价值,而且要利用剩余价值为社会主义服务,人为地把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卓炯按《资本论》的逻辑结构,以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经济范畴二重性为理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发现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是现代经济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胜利。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卓炯同志,半个多世纪以来致力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研究,于1961年率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商品经济的命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确立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运用一般与特殊的辩证法,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把经济范畴区分为一般劳动过程的范畴和社会经济形式范畴,进而以商品范畴为基础,以“社本”范畴为主体,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学范畴体系,从“资本论”到“社本论”,这是卓炯同志在中国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建树的一面丰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下了不朽的著作——《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自然规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认真学习《资本论》,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 20多年伟大实践的思考,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将永放光芒。《资本论》的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任务,具有巨大的启发、帮助和指导意义。 一、学习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6.
简论资本的共性与特性陈华山一、资本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要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给资本定义为带来剩余价值或增殖的价值。这个定义是针对资本主义资本而言的,也适用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在马克思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而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则以消...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科学文献.1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同时提出了具有重要开创意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就马克思主义几个组成部分来说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也是一部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和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所以《资本论》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8.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2,28(3):19-25
本讲讲《资本论》第一卷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第六篇《工资》。前面第三篇、第四篇分别研究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对剩余价值生产这样一种区分是马克思的一个重大发现。这种区分只有在科学地说明了剩余价值的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上,指明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把工作日延长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揭示了资本的最后来源问题和财富的创造及其分配不公等问题。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与现实联系密切。现实中世界经济的发展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因为它的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能够解释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源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资本论》作者:[德]卡尔·马克思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不朽巨著,是留给人类的宝贵思想财富。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本质及其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剩余价值学说在经济学上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两个必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最近,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卓炯同志新著《再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下简称《再论》)。1981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卓炯《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收进了从六十年代初至1981年的论文30篇。这是卓炯化了二十多年的心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开拓性研究的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卓炯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并对生动丰富的实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收进《再论》的从1982年至1985年初发表的文章46篇。《再论》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迷商品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共有七篇文章,探讨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和经济范畴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及《资本论》体系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资本论》的一般性就是商品经济学体系,这对于  相似文献   

12.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2,28(2):10-18
这一讲的内容是《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中的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研究绝对剩余价值(为简便以下剩余价值一般用m表示)时,我们假定劳动力的价值是既定的,从而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变的。资本家为了获取和增大m量,只有靠把工作日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m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创立了劳动价值学说,从而为第一次建立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笔者认为在《资本论》第一篇第一章的全四节中,马克思极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原理。在第二篇到第六篇中科学地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狭义的)基本内容,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何伟 《市长参考》2001,(10):33-36,43
党的“十五”计划建议及建党80周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都提出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所谓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我理解就是对马克思原来在《资本论&;gt;中提出的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深化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在理论上是一个伟大创举,具有划时代意义。第一,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商品经济的一般范畴,剩余价值可以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中,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依然有指导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涛 《特区经济》1994,(2):14-16
王珏,1926年生于辽宁,1953年毕业于中央马列学院.现任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资本论>解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纲》等.  相似文献   

17.
卓炯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自1961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直至1987年逝世,26年如一日,不懈追求,探索商品经济的本真。他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终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对我国,尤其对广东的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思想基础作用。在卓炯的商品经济理论中,剩余价值二重性观点占有突出的地位。剩余价值二重性观点建立在他二重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这种思想方法对我们今天认识、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二重性特征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天,时代要求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力和增进社会财富上,放在探讨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上,放在探讨如何使社会主义经济顺利运行上。同样给外国经济学说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学说史的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我们改革旧学说史体系,要我们去探马克思未探之源,研究马克思未及研究之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传统的学说史体系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首先,从面上看,传统的学说史的主要原则上是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为蓝本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版学说史教科书以苏联为先,体系基本上是与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及其他)经济理论——古典的和庸俗的——相一致的。这个体系一方面忠实于马克思的原意,再现了马克思建立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梦云  李罡 《改革与开放》2013,(12):126-127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武器。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卡尔.洛贝尔图斯的经济理论相比较,进一步说明《资本论》是一座马克思主义的宏伟的理论丰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采用以商品为起点,依次论述货币、资本、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经济范畴的方法,分析了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曾有人用这种方法,分析中国近代经济。对此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认为这种方法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方法,不适用于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古代蒙古社会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经济以游牧畜牧业为主,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揭示这种社会的经济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