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系统理论.1940年1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正式形成.从中共七大到建国初,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1949-1952年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全面付诸实施的时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新中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2.
吴仁山  叶强 《理论观察》2004,1(3):44-45
宪政程序正当化是宪政建设的依托和目标.对于宪政建设而言,制宪程序正当化是前提,行宪程序正当化是基础,护兖程序正当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理论依据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两大部分组成,二者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过程.宪政在国家的政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物权法历时13年才通过,是我国宪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此,从宪政的视角看待物权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两论"是对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论证,那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既反映了这一结合的历程,也是这一结合的具体产物.这一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模式,设计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独特道路和发展前途,使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践中长期探索的革命理论臻于成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形成.  相似文献   

6.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中国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人民主观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渊源不仅有中华传统文化,还有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毛泽东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中华文化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完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体现.另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因子,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自信.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宪政建设相比,我国的宪政建设起步比较晚,并且命运多舛.82年宪法颁布,才使我国的宪政建设走上正轨,三十年间,我国的宪政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就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我国宪政国家的建设正处于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初级阶段,在宪政建设的道路上需要有与宪政建设相配套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条件的支撑.宪政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需要我们几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并且这一过程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就是一部世界宪政史的发展过程.市民社会组织的产生、发展都对于宪政价值中的民主、法治、权利保障以及权力制约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即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了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概况阐述如何充分发挥我国市民社会组织的宪政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梳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发展过程基础上,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思想来源和基本内容,并从对依据国情制定相应经济政策的启示、对新中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的启示、对现阶段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启示三方面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宪法的每一个进步都与新时期理论创新不可分割."三个代表"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理论创新,不仅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中国宪政将发生全方位的重要影响.在宪法领域,就是要以"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宪政的基本指针,坚持依宪治国,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12.
封冠洪 《魅力中国》2011,(7):311-312
就宪法与宪政的关系而言,宪法是宪政的前提,究政则是宪法的实施。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而离开了宪政,宪法则成了一纸空文。同时,在实施宪政中,在建设民主政治过程中,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宪法的内容。本文简要阐述了宪法和宪政的定义,宪法与宪政的关系,望有益于我国宪法的发展和宪政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妇女与宪政关系思想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的宪政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宪政思想的最集中的展示,其中关于妇女与宪政关系的探讨更是具有独到之处。它探讨了妇女是实现宪政的一支重要力量,没有妇女参与的宪政是不完整的;妇女参与宪政是男女平等的具体体现;民主革命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妇女等问题,对妇女参政、妇女平等和妇女解放等系列问题都具有极大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辨证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在文化建设的许多问题上吸取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成功经验,同时在文化建设的目标、内容、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在新中国社会建设实践过程中,导致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提前终结的主要原因是:我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认识不够清晰;建国后国家政治、经济结构和社会的迅速变化和影响,使我党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期限的认识发生了波动,主客观因素促使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提前终结。  相似文献   

16.
近年,人们研究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的成果不少,但研究者们大多将焦点集中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思想.对他的早期经济建设思想却缺少必要的关注,然而,毛泽东的这些闪烁着天才光芒的早期经济建设思想是与其后来的经济思想一脉相承的,是作为其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和理论萌芽和雏形存在的.因此,了解和研究毛泽东早期的经济思想,对我们很好地了解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他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和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经济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下面拟从五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薛剑符 《理论观察》2007,2(3):24-25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前中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富有独创性的理论,它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解决了中国社会在完成民主革命之后,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现代国家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其宪政思想是现代国家建设在政治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在中国近百年宪政思想史演进过程中,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尽管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最终并没有得到实现,但其求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深入的探究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孙中山的宪政追求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蔡宪政正在做的事情,相继引起了台湾主持界一姐小S夫妇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兴趣.蔡宪政是台湾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上市的讯联创立于1999年8月.10年之后,台湾首富郭台铭在这里开始他的新产业冒险.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谢觉哉的新民主主义选举思想.第一,谢觉哉认为,新民主主义选举它是共产党和群众一起共同在选举运动中练习参政,以此来提高人民对民主政治整体认识的过程;第二,针对说群众文化现有的文化程度及政治意识达不到选举标准的错误认识,谢老认为关键在加强对选举活动的训练;第三,政府机构在选举时必须向人民汇报政府工作,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