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划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林业经济仍不能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森林资源仍不能合理有 效利用。而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是转变黑龙江省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缓解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 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整体协调发展,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 13个市的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林业循环经济指标控制层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评价结果 分析出黑龙江省各地区的林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运用SPSS软件对主成 分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13个市划分为三个区域,综合主城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从资源减 量化投入、资源利用率、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几个方面分析各区域发展状况;最后,结合各区域林业循环经 济发展状况,林业产业和资源禀赋特点,构建出适宜的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恩施地区为例,介绍其当前林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供给侧改革动力与市场前景,提出了新常态下林业经济发展除立足于自身产业结构优势外,还需结合其他如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等情况,寻找林业经济供给侧改革着力点,以推动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森工企业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对《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总体要求,结合当前大兴安岭林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林区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大兴安岭林区新林林业局为例,分析了林业企业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围绕转变林区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振兴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资源丰富的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为研究对象,首先明确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具体内涵,其次通过量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测度大小兴安岭林区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绝对贡献与相对贡献。结果显示:2003~2011年该区产业转型过程中,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林区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变动促进了林区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因此加快林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该地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运用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建立大小兴安岭林业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从而对林业资源型地区转型重点进行量化,并且以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实用价值,根据评价结果论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为资源型地区进行全方位转型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传统经典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新经济地理学结合国际贸易、新经济增长点等前沿理论,形成了最新的经济研究成果。在世界经济大发展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方面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有力强化了在农业经济领域中的学科地位。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各区域的农业经济必须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从而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取得更大的利益。以海西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运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剖析新时代我国海西地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为提升农业经济增长动力提供理论支撑,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对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参考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中国学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等指标体系,构建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关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方法,运用Eviews 6.0软件,对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期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经济增长为林区的经济转型创造了发展的条件,经济增长是经济转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从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促进林区经济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林业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国内林业经济发展缺少科学规划,若想使我国的林业经济取得更大的进步,就需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林业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产业,使得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其他产业不同,林业经济的发展为林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要增加森林资源,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对林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产业调整与林业经济增长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增长,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1998~2010年中国的省级数据,利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范围还是在东、中、西部地区,林业产值和旅游总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旅游发展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推动作用,且三大地区旅游发展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长期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表现出严重的失衡性——东、中、西部的经济增长差异越来越大,由于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广泛的"金融压抑",严重阻碍了金融发展,从而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本课题首先分析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然后研究我国金融创新现状,最后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利用金融和经济作用机制,对解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一些金融创新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天保工程和国有林区商业性禁伐的全面展开,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急需转型。由于不同林业产业对其他林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尽相同,可以从动态内生增长的角度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VD)来分析主要林业产业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带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黑龙江国有林区主要林业产业对其他林业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林木的培养和种植,随着林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和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的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并且形成多元化林业主导产业格局。基于研究,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速林业经济转型;促进林产品深加工,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6—2017年吉林省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两个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研究结果表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省天保区林业第三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但林业产业经济总量较低,产值增速缓慢,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第一、二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偏弱;非天保区仍以林业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一、二产业产值增速较快,对吉林省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其产业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突出。因此,吉林省天保区应创新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途径;非天保区在保持林业第二产业发展势头的同时,应注重经济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区域经济研究理论与空间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找到适合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发展的新出路。运用Arc GIS及空间计量经济学软件Geo Da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对1998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研究。利用已经完善的ESDA分析方法即Moran I指数、Moran散点以及LISA显著性水平图,来揭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差异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各林业局的经济呈现了正自相关的发展态势,低低类型的经济发展地区分布不集中,数量不多,但是高高类型的经济地区较为稳定并且开始逐步形成了高经济产业集聚区,而且经济带动作用有所显现。基于研究,提出加强重点扶持力度,带动林区整体经济发展;加强重点扶持力度,带动林区整体经济发展;加强重点扶持力度,带动林区整体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SPSS、ArcView GIS软件整理、分析黔东南地区各市县近十五年的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从林业发展、土地利用等方面对黔东南地区生态变化格局进行研究,并从农业、牧业及国民经济第一、二、三种产业的产值来分析经济发展格局,将黔东南州划分为西南工商业区,西北农牧业区,东部农林业区三个生态经济区,并分别提出各...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82~2008年辽宁省林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了林业投资、劳动力、林业科技进步、产权制度等要素对辽宁省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集体林改下辽宁省林业经济整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7年间资本、劳动力、科技进步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0.55,0.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9.15%和43.15%,林改作为政策制度因素对于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已经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威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解决能源问题,将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林业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生物质能具有很大的优势。从分析再生能源利用情况入手,利用翔实的数据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本资源情况,指出东北地区具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的基础优势,对比农业生物质和林业生物质原料的成本,以证明发展林业生物质的产业优势和利润优势所在,指出林业生物质的再造过程,能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林业生物质更具有生态优势,充分利用林业生物质和林业生物质能对于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伊春市国有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伊春国有林区在资源、体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四大矛盾,以及接续替代产业支撑力度弱、创新企业少,优势珍贵树种面临消亡、育林基金严重不足等现状,认为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停伐红松林、规划四大经济聚集区等,伊春已具备国有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条件。为实现转型需采取对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林下经济,调减木材产量,发展替代产业,发展非国有经济,搞好对俄贸易等。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介绍贵州、湖南两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完善政策措施方面具体的做法。两省在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完成后积极探索建立林权管理服务平台,加强林业社会化组织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改革后的林业发展面临4个主要问题。建议在林业改革发展中切实稳定和落实好林地承包经营权,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主导产业,推进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修订《森林法》和完善林业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9.
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40个林业局进行推测计算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整体较低,只有少数林业局能够达到有效的投入产出状态,林业投资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投入冗余,林业总产值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会降低投资冗余,但仍会存在较大的劳动力冗余,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是提升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劳动力转移新经济学理论和家庭内部劳动力分工理论,基于2018年浙江省14个县(市)681户营林调查户样本数据,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非农就业对营林劳动力女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农就业对女性劳动力单位面积营林投工量和女性营林投工比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就业对不同林种营林投入女性化有明显差异,对经济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用材林农户家庭营林投工女性化作用不明显。提出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女性劳动力营林生产技能培训;发挥女性劳动力的营林生产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