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讲究的是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戏剧舞台美术的运用,很好地体现着戏曲的这些特点.道具,是戏剧舞台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戏曲舞台上的合理运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陈学彦 《魅力中国》2011,(10):323-323
虚拟性是戏曲演出形式的特点。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联想,形成包括环境、事件、人物关系等因素的特定戏剧情境,创造一定的舞台形象的一种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齐巍 《魅力中国》2013,(29):102-102
任何戏剧都是时空综合的艺术。这种时空综合集中体现在演员的形体动作上,因为动作同时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任何戏剧本质上都是“动”的艺术。戏曲在动作方面主要是舞,故也有人称四功为“唱念做打”。戏曲继承了古典舞蹈,同时不断向民间舞蹈吸取营养。这类舞蹈不再是插舞,而成为创造角色的手段、“语言”,成为角色本身生活在舞台上的行动,犹如角色的对话和独白,或抒情,或叙事,已经充分戏剧化了。  相似文献   

4.
钤贯州 《魅力中国》2014,(12):81-81
虚拟性是戏曲演出形式的特点。它是在基本上没有景物造型的舞台上,运用虚拟动作调动观众的联想,形成包括环境、事件、人物关系等原因素的特定戏曲情境,创造一定的舞台形象的一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王巧平 《魅力中国》2013,(13):88-88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关于它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现在一般认为,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因而,意境也是我国传统古典戏曲独具民族特色的一个基本美学范畴,是我国传统古典戏曲理论区别于西方戏剧理论的重要标志,与以西方戏剧为正宗的重冲突的戏剧观念有很大不同。意境作为戏曲赏评的综合标准和最高要求,居于戏曲赏评的核心地位。中国传统戏曲不仅是案头之作,而且是搬演之曲。中国传统戏曲的意境美,不仅散发于文本的字里行间,更是展露在舞台上美轮美奂的表演当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曲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启发观众的思维活动,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它可以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通过演员的虚拟表演而想象到所传达的戏剧内容.如<打渔杀家>中肖恩与桂英划船上场,唱"父女打鱼在河下……"舞台上本没有船,更没有河与水,只是借助于唱词的表白和身段的表演,使观众想象到船、水、山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刘慧 《魅力中国》2010,(27):211-211
中国戏曲的虚拟化表演,可以启发观众的思维活动,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它可以使观众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通过演员的虚拟表演而想象到所传达的戏剧内容.如〈打渔杀家〉中肖恩与桂英划船上场,唱"父女打鱼在河下……"舞台上本没有船,更没有河与水,只是借助于唱词的表白和身段的表演,使观众想象到船、水、山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康江涛 《魅力中国》2014,(4):128-128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元代多称之为“词曲”、“杂剧”,明清多谓之为“传奇”,现在所称的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我国的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的语言是歌唱化,就连动作也是舞蹈化的,即舞台表演的行动意念和思想感情都是受所扮演人物制约和角色支配的。  相似文献   

9.
段俊林 《魅力中国》2010,(31):253-253
戏曲舞台动作是歌舞动作,具有程式性特征。戏曲程式性动作的含义不仅包括形体动作,还包括语言、念白、唱腔、音乐及戏剧冲突展开的方式。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在相对稳定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一代又一代的前辈艺人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根据审美的原则,时代的需求,对戏曲素材一自然形态生活的概括、提炼、夸张、变型并规范成了今天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等基本表现手段和一整套节奏鲜明、规范严谨的技术格式,这就是“戏曲程式”。  相似文献   

10.
张绪霞 《魅力中国》2010,(3):370-370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势。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艺术比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赵刘敬 《魅力中国》2013,(20):123-123
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高度发达,为更好的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塑造更加生动、形象、鲜活的戏剧性人物,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都应该坚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生活、熟悉生活、贴近生活、准确的把握住生活与戏剧表演艺术之间的特定联系,这样就能够是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通过戏剧表演舞台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审美要求也在慢慢提高,因此穿透的老旧的戏剧表演艺术流程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与挑战,所以,我们作为与戏剧表演的人员一定要认清当前的严峻发展形势,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的寻求开拓与创新。表演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对生活的模仿,更是对生活的概括、夸张、装饰甚至变形;程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方面演员需要经过长期的形体程式技巧训练,形体动作才能完全适应戏曲舞台的需求,另一方面演员必须要向生活学习,运用所学技巧结合生活体验,在舞台上将剧目所要呈现的内容得到准确、生动、鲜明的体现,才能演活角色,服务好剧情需求。试想一个演员不具备腰功、腿功,台步走不了,靴子不听使唤,那怎能叫演戏?演员没有生活,也一定演不好或演不像戏。  相似文献   

12.
戏曲音乐是以集中表现戏剧内容、体现戏剧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情境氛围为形式而产生的,它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在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戏曲促进了戏曲音乐的变革,而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又改变了戏曲艺术的面貌.所以,有声乐和器乐所构成的戏曲音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舞台戏曲艺术这个综合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张蕾 《魅力中国》2011,(21):45-46
对于戏剧表演的研究,我们不单纯指专业演员在舞台上、镜头前的行动,所谓专业的戏剧表演。它还可以指非专业人士在社会生活中所有当众的、有矛盾的行动,也可以称之为“社会表演”。如旅游从业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如何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律师如何在法庭之下扮演演说家的角色等。无论是在哪种性质的岗位中,自信的仪态和流畅的表达当是当众性最强并与表演关系最贴切的一类社会表演。源于戏剧这一形式在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历史和专业地位,戏剧教育自然应该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新时期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完整的人格,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精神底蕴,推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笔者从所在高职院校空中乘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导游等非艺术类专业开设戏剧表演课程入手,通过阐释戏剧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笔者自身的一些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效果,来探析当今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下,能实现更好更高效可行的戏剧艺术教学形式和在高职院校普及戏剧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荣安 《理论观察》2007,(4):203-204
京剧和其他戏曲一样,是以舞台表演为中心的艺术。自徽班进京二百年来,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艺术。其主要特征是:第一、综合性。京剧是“规格严谨,行当齐全”的国剧。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除了空间的造型,如布景、道具、舞蹈动作等,还有时间的唱念、音乐,以及它的服装和化妆部分,如水袖、帽翅、翎子、水发、髯口等。这些都不仅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还是京剧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赋予京剧以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演艺、审美融为一体,用节奏贯串…  相似文献   

15.
梁红 《魅力中国》2009,(18):197-198
我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是以唱、做、念、打综合表演的戏剧形式。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和特殊的艺术魅力。"身段"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是唱、做、念、打表演形式的载体,是戏曲教学中的一门"主课"。身段是戏曲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戏曲艺术是行动的艺术,它是以表演为中心,载歌载舞,是程式化的舞台艺术,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使观众可获得多方面的艺术享受。身段是舞的体现,是戏曲表演艺术  相似文献   

17.
宋金勇 《魅力中国》2010,(19):66-66,57
戏曲艺术是集戏曲、歌舞、话剧、武术、杂技等综合性艺术表演体系。舞台灯光则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导演和舞美设计一道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为演员进行照亮舞台,提供表演的二度立体空间,描绘舞台上剧情的环境和过渡时间,对剧情的发展进行渲染、烘托、递进和转变,塑造和刻画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因此而谓之“戏曲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美的追求     
角色是戏剧的灵魂,角色的创造是衡量艺术成功的标尺,创造角色是艺术家对美的刻意追求.创造角色没有捷径可走,确有规律可控寻,这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的规律千变化,有着无暇广阔丰富的内容,体现在戏曲中因其特征有又多样表演.戏曲作为现在进行的艺术,角色与观众直接交流的艺术,演只和观众达成默契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的活动,它即使审美创造,又是审美反央.  相似文献   

19.
沙玉香 《魅力中国》2010,(27):270-271
拉场戏是在东北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方戏曲.拉场戏"分场"所采用的"拉场"类似于其它戏曲的"转场".但它与其它戏曲不同的是,它在中国戏曲"空台艺术"的基础上取消了启落幕,完全采用"走圆场"、"人物上下场"、语言与程式化动作展示等以演员表演为依规的虚拟分场手段,本着"无中生有"、"景随人生"、"人下景灭"的原则达到舞台时空抽象、流动、场景随着剧情连续流动迁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拉场戏是在东北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方戏曲.拉场戏"分场"所采用的"拉场"类似于其它戏曲的"转场".但它与其它戏曲不同的是,它在中国戏曲"空台艺术"的基础上取消了启落幕,完全采用"走圆场"、"人物上下场"、语言与程式化动作展示等以演员表演为依规的虚拟分场手段,本着"无中生有"、"景随人生"、"人下景灭"的原则达到舞台时空抽象、流动、场景随着剧情连续流动迁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