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一直有平衡与不平衡增长之争.平衡增长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强调产业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三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建立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0~2011年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既有增加效应又有挤出效应,产业发展对劳动就业有二重性作用,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与产业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据此从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优化产业结构和延长中国劳动力红利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上海地区1992~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系统考察了金融规模、直接融资比例、银行集中度以及其他相关控制变量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张和直接融资比例的上升有利于上海经济的增长,并且金融规模质的扩张比量的扩张更能拉动经济的增长,而银行集中度过高却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在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方面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同时,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助力下,数字经济通过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有力助推器。本文首先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概括出数字经济的理论实质,并提炼总结数字经济的四个基本内涵:通用技术性、范围经济性、平台生态性、融合创新性;其次,从经济运行系统、经济效率、经济创新力等三个维度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再次,从超大规模经济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新基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推动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从微观理论着手将面板模型拓展至空间维度讨论了中国产业协同集聚的规模效应和拥堵效应,并深入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的作用途径。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协同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间也存在先促进后阻碍的非线性关系。机制研究证实了产业协同集聚能够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潜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因地区间差异明显,东、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关系,而中部地区则呈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本文给出了推动中国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对进一步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的耦合机理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笔者在剖析三者耦合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间的联系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三个变量间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但由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间及其内部的非均衡发展割裂了经济增长、产业发展与劳动就业间的互动,故需从提升产业发展角度来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就业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根据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获得的数据资料,并结合近5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以房地产投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房地产投资对房地产业的带动作用,进而过渡到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及贡献率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作为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动扶持。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明确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兴产业之一。密切关注和深人研究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脉动,对于推进文化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并促进相关产业加快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作为迅速崛起的亚洲会展之都,已成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但是,与国际先进的会展城市相比较,上海会展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如会展设施尚不完善、高级管理人才稀缺、会展品牌化意识淡薄等。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为上海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世博会为契机,上海将全面完善会展业发展所需的软件与硬件环境,实施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运作及管理,进而实现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产煤、输煤大省。山西煤炭工业在我国能源结构和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山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完善法律、科学规划、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等综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实现山西煤炭工业向新型化、可持续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家庭服务业在优结构、扩消费、保民生、增就业和维和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战略意义,该产业面临的困境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家庭服务业快速、规范发展的"十化"方略。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世博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动演化关系贯穿了整个世博会的举办历史。世博会作为交流、展示和传播城市文化科技成果的平台,关注的焦点总是追随着城市创新的演化轨迹。当代城市创新以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融合为主要特征,为满足价值活动的创新需求,世博会也在积极酝酿新一轮的功能转变。反过来,世博会的功能演化同样深刻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当全球竞争重心向城市和区域转移时,世博会的地方化色彩逐渐浓厚,并被视为区域开发和城市增长的战略工具。然而,由于城市追逐资本的传统竞争模式因其不可持续性而饱受诟病,从而要求人们在全新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当代世博会对于城市转型的价值意义。现身说法地践行世博会主题倡导的内容,积极探索功能转变的新方向,是时代赋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责任与使命。上海应以此为契机,通过提高地域竞争优势、探索区域合作的制度创新、发展文化创意经济和现代会展业,尽快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新经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关于运输成本和产业集聚的分析框架下,引入物流这一概念,从物流角度分析物流发展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物流发展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费用逐渐降低,将促使制造业进一步往东部地区聚集;而当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物流费用的进一步降低,则会带来产业集聚程度的降低,产业将由东部往中西部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来归于传统邮政业务中的速递业务逐渐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与中国的速递业一样,世界各国的速递业发展仍处于刚开始并且相当不成熟的阶段。探讨各国速递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用产业组织学的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中国速递业的现状,提出调整中国速递业市场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整个游乐业气候低迷不振的大背景下,“环球嘉年华”(World Carnival)这个世界上最大型的巡回移动式游乐场,独树一帜,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满载欢乐激情与浪漫气息环游世界各地,所到之处无不客流不断,财源滚滚。本文分析了其经营方式的特征及成功的奥秘,并提出了发展游乐业的几点建议,以便为中国游乐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士铨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7,(4)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高新技术的发展已构成了一条色彩斑斓的风景线,经济与高新技术的互动关系亦表现出强烈的水涨船高特点。站在经济是高新技术成长最强大推动力的角度看,可以认为有四个发展要素是今天和下世纪初所独具的,它们将决定着高新技术的未来: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式——跨国集团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的竞争对抗,使技术扩散具有新的特点;第二,当代经济已进入到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时代,但经济利益仍是驱动着知识与技术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可持续发展这一新思维的提出,对高新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第四,经济体制的变革,新的调控市场经济体系的方法,为新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技术创新具备了持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刘伟勋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4)
最近两年,我国传媒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并购活跃期,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并购接连不断。总体来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产业实践,目前国内传媒企业的并购与发展基本上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物本思维模式主导,大多遵循以成本领先、差异化或聚焦为基本点的传统竞争战略。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下,如果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可以发现传媒业的并购尚未充分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在经营题材、集聚人气、创新商业模式、提升虚拟价值等方面存有较大空间。如果以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指引并购与整合,则传媒业有望在新经济时代创造更大价值,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