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廷华 《经济论坛》2012,(8):159-165
效率违约的核心理由在于违约能够促进效率.研究表明,效率违约理论完全是一个悖论,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率的结果.不仅效率违约导致资源流向更高价值用途的假设难以让人信服,而且其节约交易成本的主张也经不起检验.更严重的是,由于损害赔偿的不充分性,效率违约会导致违约过多和预防不足.  相似文献   

2.
合同违约居高不下既是合同法研究的问题 ,也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文章从违约成本的角度出发 ,分析指出违约成本不高是造成合同违约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应从完善我国的信用制度建设和适度引入效率违约理论来完善合同违约。  相似文献   

3.
效率违约(efficient breach)一般是指在合同还没有履行或者正在履行过程中,由于履行的条件、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履行合同的成本超过了各方的收益,或履行的成本超过违约的成本,那么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就有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而只需要补偿合同相对人的预期损失(这里提及的成本和收益是包含社会价值在内的总成本和总收益)。效率违约是法经济学派在新自由经济学学说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种违约理论,曾引起学术界激烈的争论,到目前这种争论也未休止过。效率违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公司+农户”违约反应的静态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洪 《财经科学》2011,(3):99-107
高违约率已经成为目前订单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面临对方违约,另一方可能有多种选择,现有文献关于违约后签约方的行为反应从两个极端理论假设进行了推演。本文遵循Volker Beckmann和Silke Boger的思路,建立了一个分析农户和公司采取法律行动的简单静态的理论分析模型,以预测其行动取向。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司法效率的提高,公司和农户的信用状况将会改善,农户和公司的生产规模也会扩大,违约行为就会减少,公司或者农户针对违约的行为选择也会做出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5.
钟奇江 《经济师》2006,(8):70-71
两大法系发展趋势的趋同性已经凸显出违约责任替代的必要性。我国应该适用效率违约理论中的效益原则和经济分析方法来完善合同法中的违约责任替代制度。  相似文献   

6.
徐宏峰 《经济管理》2007,(18):45-50
本文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Merton期权模型对2001~2003年ST公司和相应配对公司危机发生之前的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进行了研究。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的logistic危机预警模型能更明显提高模型的危机判断正确率。危机发生前第3个年份,财务比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考虑技术效率和违约距离后,危机公司的区别正确率为76.8%,提高了378%。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期权定价理论违约率模型的推导过程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并以ST厦华为例 ,介绍了利用该违约率模型计算违约率的数据处理经过 ,给信用风险度量的实际操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 ,以求同仁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贷违约率偏高.为找到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率居高不下的理论根源,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汇总、整理了众多学者的观点,以期为进一步探究中小企业违约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而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贷违约率偏高。为找到中小企业信贷违约率居高不下的理论根源,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汇总、整理了众多学者的观点,以期为进一步探究中小企业违约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排污权交易以合同形式将政府、企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捆绑为一体。经济分析法学派提出效率违约后,仿佛使得违约行为具备了合理性基础,对排污权交易体制带来冲击,这实质是公平与效率在经济生活中平衡的问题。"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在排污权交易立法中不可动摇,应首先规定处于公平基础地位的法律内容或准则,其次限制合理效率的范围,主体行为在法律制度下达成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13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投资效率和贷款违约视角,考察了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对信贷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利润操控获取信贷资源后,进行了更多的过度投资,表现出更高的贷款违约概率。从而说明,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影响了银行的信贷配置方式,扭曲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本文从贷款企业的利润操控行为出发,为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弥补了现有文献较为片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张萌 《时代经贸》2009,(3):39-41
海商法中承运人的倒签提单行为究竟属于违约行为或侵权行为,学术界对其行为性质长期以来存有争议,存有违约说、侵权说、责任竞合说等多种理论。本文在对倒签提单行为的分析中,论证提单法律关系的合理存在,从而为倒签行为违约性质的前提建立论证基础。将倒签提单行为要件与违约行为要件进行逐一比对,顺利得出倒签提单行为性质应为违约的结论。为倒签提单行为配置违约责任,不仅合于法理,在实践中也将大大减少收货人的举证责任,便于实务中对收货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信用风险互换及其委托代理关系.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下引起信用违约互换道德风险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建立了相应的信用违约互换契约分析模型.对道德风险下的最优信用违约契约性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解决道德风险、优化信用违约互换的激励机制.确保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阻止效率违约论、引诱对方违约论、增加社会成本论、排除外来竞争论以及不当得利论等反对惩罚性违约金的诸多理由并不成立.相反,惩罚性违约金具有担保合同履行、信号传递、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率的保险、阻止和威慑无效率违约、鼓励执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等重要功能.因此,法院应该常规地执行惩罚性违约金,而不是根据违约人的请求武断地就其数量而予以调整,除非在缔约过程中存在欺诈、双方错误、胁迫,或者是缔约后出现了情势变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法和经济学的方法比较期望损害赔偿和实际履行这两种违约救济方式的效率。在假设信任投资为外生变量和合同双方均为风险中立者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在通常情况下,期望损害赔偿比实际履行更具有效率。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我国的合同法实践中赋予法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并考虑引入损害赔偿这种违约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6.
违约损失率是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重要依据,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标志性内容。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多过于重视理论阐述,缺少实证研究,而且现有的实证研究也大多存在样本量小、考虑周期短和较少考虑地区因素等缺陷。因此,应更多关注违约损失率建模及相关研究工作,充分考虑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因素,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违约损失率模型,提高违约损失率计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任文松  王晓 《现代财经》2007,27(12):59-62,70
预期违约制度对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公平化,保障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合同法》已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了相关规定,但由于法律规定的粗疏,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本文对预期违约制度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存在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在阐明现行《合同法》有关预期违约制度规定所存在的不足后,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违约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信用风险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单笔债务的违约概率转移到多笔债务的相关违约(correlated default)研究上,相关违约研究对于信用组合风险管理和信用衍生品定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这其中,相关违约度量——违约相关性(default correlation)构成了主要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WTO制度的中心支柱,也是WTO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20世纪末法经济学的兴起,许多学者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认为争端解决机制不仅仅具有强制实施的作用,还具有更多的经济效率功能,如鼓励"效率违约"的作用和提供谈判舞台的作用,以及为WTO制度提供灵活性的作用等.本文就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展开述评,认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不完全契约理论研究不仅丰富了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功能内涵,同时还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相关研究和文献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银行违约和破产的事件,在新兴市场经济中这种现象尤为频繁。(一)银行违约与银行内部风险因素导致银行违约的内部因素主要为落后的公司治理和所有制结构。1998年,一项O.C.C.对于80年代美国破产银行特征的研究表明,其原因主要是银行资产质量低下。由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取决于经营者的管理,所以,银行违约风险主要起源于效率低下的风险管理,表现为:1、缺乏完善的信用政策;2、缺乏完善监控系统(贷前控制、贷后管理);3、缺乏完善的不良贷款(Non Perform-ing Loans,NPL)鉴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