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存在网络外部性,网络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网络产品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性,使得其供给曲线向下倾斜。网络产品的均衡是一种正反馈,这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赢者通吃。网络经济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在于正反馈非均衡、边际收益递增、超边际决策以及需求方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2.
从人力资本到异质型人力资本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人力资本的本质在于其报酬递增性,但这种报酬递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凡是具有报酬递增能力的人力资本为异质资本,而由报酬递增演变为报酬递减后的人力资本为同质资本,遵循函数的运动规律,异质资本也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通过创造经济的非均衡性,异质资本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异质资本配置的差异也决定着每个人的社会存在。准地租则是异质资本的报酬形态。在现实生活中,异质资本具有多方面的映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析,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 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重要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4.
报酬递增在主流经济学中何以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巍  韩冰 《经济学家》2002,(5):62-67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5.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在形式上又表现为流量资本;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物质体现,表现为存量资本。两者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随着生产与分配职能的衔接和转化得到辩证的统一。从中还可以看到:规模报酬递增是在资本积累和扩张的社会过程中作为历史规律呈现出来;而边际报酬递减则伴随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下降而产生,是相对静态的分配领域的特殊规律。这种解释克服了西方经济学关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边际报酬递减之间的理论缺陷,为研究两者之间联系的提供了线索,并显示出了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新兴古典经济学从报酬递增视角研究经济组织,是古典经济学的回归和发展。然而,Yang/Ng模型忽略了经济组织的内在因素——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是报酬递增的基础,同时也是经济组织演化的动力。文章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提出,生产过程的报酬递增与知识之间的互补性是影响经济组织专业化的内因,强调了互补性在经济组织演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持续增长必须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增加型转向效率提高型的经济学内涵在于报酬递增机制的形成。从这样一个视角出发,运用了35个工业行业2000-2008年数据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规模报酬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中国报酬递增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分工与技术创新仍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向报酬递增驱动的机制,最为根本的在于分工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兴起,特别是它的报酬递增特点向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报酬递减。这个理论对马歇尔时代大规模加工业、重工业的经济是有效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经济系统将趋于普遍的平衡,而这种均衡也正好标志着资源的最佳利用和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10.
肇始于亚当·斯密的基于劳动分工的报酬递增思想,经扬格、加里·贝克尔和杨小凯等人的努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从分工与外部经济理论来解释报酬递增,从分工导致制度变迁、组织创新与交易效率角度来解释报酬递增,以及从内生劳动分工、协调成本、知识总量和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来解释报酬递增的分析框架,并没有真正解决分工导致报酬递增的真正根源,没有真正解决分工产生的内在原因、分工效率演进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变迁所蕴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等问题。马克思的基于分工的报酬递增思想,不仅系统地分析了分工和报酬递增产生的利益动机和历史原因,还提出了一个报酬递增导致资本主义内在演进的宏大理论,全面科学地解释了分工和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11.
分工经济思想的发展--从亚当·斯密到新兴古典经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拓 《当代财经》2003,(11):13-17
亚当@斯密以来,分工在经济学中的地位经历了好比"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本文是对这一发展过程的初步梳理.分工是报酬递增的重要源泉;分工是组织结构问题;决策在分工条件下需要有求角点解的方法.分工在经济学中地位的变化取决于理论家们如何对待报酬递增与经济组织问题,受制于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帆 《财经科学》2002,(6):84-88
本文梳理了从亚当·斯密以来三条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线索,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以分工组织为起点、内生着外部经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市场垄断等因素的报酬递增运行机制,这种机制表明存在着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的报酬递增.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陷入到消极的正反馈机制之中,对此就必须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变迁以及积累组织知识来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并使西部地区在良性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安国  李强 《经济经纬》2007,22(6):60-63
研究过程中,作者在剖析传统区域增长理论局限性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理论框架下对内生区域增长差异展开的最新研究,描述由微观层次的报酬递增、产业间的前后向联系与贸易成本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内生的区域经济格局依倒"U"形演化的深层动力机制,指出新经济地理学在解释资本和劳动的同向流动以及"二元结构"成因方面的理论创新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金良 《生产力研究》2006,(11):26-27,34
文章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机制为根本动力,以报酬递增机制为支点,培育和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自增强机制,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出促进区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等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标准。  相似文献   

15.
新经济地理学与复杂科学的区位选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燮  杨开忠  刘安国 《经济地理》2005,25(4):442-444,448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法律保护与会计透明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透明度的实现取决于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博弈,投资者法律保护通过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的力量对比,从而对会计透明度产生影响.具体而言,投资者法律保护可以通过四个渠道影响会计透明度:公司治理模式、契约(包括债务契约和报酬契约)、诉讼和限制大股东控制权私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非理性上涨,经典经济理论从供求关系出发对其进行研究有其根本缺陷,本文从行为经济学的正反馈交易原理出发,分析了导致房地产价格非理性上涨的内在机理,提出要稳定房地产价格关键是要切断正反馈交易行为的产生以及其自增强、自催化的内在机制,消除市场上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理性看待房地产价格变动。  相似文献   

18.
许倩 《发展研究》2001,(4):10-12
(一) 传统经济学是构建在报酬递减的假设之上的--"如果技术和生产的其他要素不变,增加其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增到一定点,超过这一定点,增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减."也即经济行为会产生一种负反馈,它导致在市场上领先的产品或公司最终要走到极限,从而达到一个可以预见的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平衡.这种传统经济理论强调最小效率规模:随着产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企业收益呈递减趋势,成本会相应上升.这样,企业经营一旦超过适度规模,利润率就会下降,成本会相应上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刁伟涛 《经济学家》2006,286(1):47-53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危机在于其均衡范式的危机,而均衡范式又是其“半机制”——片面强调经济中的负反馈而忽略正反馈机制——的必然结果,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重视正反馈的作用,并赋予正、负反馈以同等的重要性从而构建一个更一般化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目前的主流经济学将成为一个特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