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执政理念的回归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和策略抉择.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过程中检验政策,在比较和对比的有序竞争中改正错误.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她的理性具有至上性和先决性,她的执政理念是现实性和宏观性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只有把人民利益放心上,才会有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可见,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的切实体现,执政为民才不会成为空话.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但是,对“以人为本”理论界有不同的解读。力图从思想史的视角来分析“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内涵,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解。从西方近代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三个角度。我们发现“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人类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指导中国人的发展问题的强大理论武器,必将对中国人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核心。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要把理念转化为实践、、要保持生态平衡,为以人为本提供良好的自然保障;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以人为本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以人为本提供稳固的政治保障;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以人为本提供先进的思想保障;要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为以人为本提供健康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涉及党的方方面面、贯穿党的各项建设的大工程,需要动员全党的智慧,进行深入探索、不断创新;需要站在执政理论与执政实践紧密结合的高度,探讨党的执政理论体系,重点研究并科学解析好胡锦涛同志所列举的七个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7.
执政能力,对于我们党来说,本质上就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能力。能否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执政,为实现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执政,归根到底,既取决于这个党是否具有反映客观实际的先进执政理念,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能否把先进执政理念付诸实践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如果没有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就会流于空谈。 相似文献
8.
任何执政党都必然面临维护执政安全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从历史上讲,共产党不是在议会体制内产生的,不存在同其他政党轮流执政的问题。它要执政并长期执政,就要始终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而苏共执政失败的教训也说明,共产党的这一执政特点又是不可逆的。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执政安全意识,因此,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们必须对影响党执政安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以便应对各种困难、压力和挑战,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 相似文献
9.
邓淑霞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延伸、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顶层设计。“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方位地增强我们党执政的有效性,巩固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德和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6,21(6):2-4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以人为本”执政观蕴涵和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客体和主体、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等一系列唯物史观思想和重大方法论,具有丰厚的哲学基础、严密的科学性和巨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党内,文风指的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在文章讲话中的体现和反映。文风既是党风问题,也是世风问题;它既反映着作者的文化理论修养水平,也反映着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体现着作者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在邓小平理论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连的。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邓小平形成了他的民主法治的执政新理念:(一)民主法治必须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08页)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完善,党的执政基础才能不断增强,实行民主的成本问题才能解决。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政治问题用经济的方法来解决,坚持在处理经济 相似文献
13.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近年来呈现攀升趋势。1999年与1988年相比,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增加了4.9倍;全国财政收入大约增加了3.8倍;行政管理费支出则增加了6.4倍。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在今年的中央级行政政法部门财务工作座谈会上透露,我国的行政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中科院近日公布了一项研究结果:“1美元在世界平均状况下可办到的事,在中国就需要花费125美元。”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低效率的实际情况,其中也包括了执政效率的低下。应当看到,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执政实践中,由于执政成本意识淡薄,做了许多不计执政成本和不讲执政效益的事情,不仅浪费了包括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4.
淡化GDP指标,着力攻坚转方式,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能否适应形势变化,打破GDP唯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5.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问题。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党的执政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主体、执政环境、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密切相关。在这些诸多因素中,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意识、高素质的执政主体、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三个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共产党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在全国范围执政。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就是1949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历史过程。建国六十多年中国共产党执政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瞩目,其执政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8.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受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和行政各执法主体首先要树立法治观念,以身作则,提高素质,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两年多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对党的执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不断积累执政经验,不断取得新的执政理论成果,确立了科学正确的执政方略,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执政之路。 相似文献
20.
执政党的执政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基础上运行其执政权力的,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须臾也离不开其生存和运行的环境,这是挖掘政党潜力,提高执政能力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取决于执政党对执政环境的正确把握和对执政使命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