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胜 《农场经济管理》2010,(9):F0002-F0002
<正>为充分展示中国大豆生产、加工、科研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导我国大豆产业走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推介北大荒绿色、非转基因大豆品牌,由中国大豆  相似文献   

2.
<正>九三分局坚持麦——豆——杂三区合理轮作,大力推进北大荒非转基因大豆原产地核心区种植基地建设,规划2012年以前,实现大豆种植绿色认证面积100%,有机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过程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家琼 《南方农村》2009,25(3):49-52,64
受转基因大豆的冲击,1996年中国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大豆净出口国的地位,成为净进口国。这一事实与跨国公司操纵转基因大豆有着直接关系。本文从跨国公司在转基因大豆技术研发资源获取、转基因大豆种植、转基因大豆销售及其在中国投资加工转基因大豆和加工产品就地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系统展示了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的详细过程,提出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锡潜表示,近年来,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如洪水般涌进国内市场,国内主产区的大豆加工企业生产基本陷于瘫痪,中国4000万豆农面临生存危机,应当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独特优势,搞好深加工和产业开发,这是我国大豆突破重围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受国际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冲击,国产大豆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2015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动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壮大,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影响力带来了机遇。本文从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发展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具备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九三管理局实际提出了注重绿色发展,加强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建设;积极拓展市场,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实施品牌战略,全面叫响"豆都"品牌等壮大民族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产大豆面临技术受阻、生产能力下降、相对成本日益升高的现状,其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适时推广转基因大豆种植、提高大豆单产产能、缩小大豆贸易逆差成为了当前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大豆产业现状、挖掘了转基因大豆的产业资源,从而提出了转基因大豆产业的发展路径。指出转基因大豆产业资源优势在于:长期以来大豆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消费习惯的养成、大豆主产区优越的生产条件和加工能力、居民食用和产业加工需求催生的市场前景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监管。同时指出中国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共生共存的发展路径为发挥地缘优势开展集群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高产节能大豆的研发,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其生态安全,发挥政策导向及宣传效力以指导其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等3个层面和研发、种植、加工、消费等4个领域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思路和具体内容,为政府制定全面、系统的大豆产业支持政策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统计分析和数据对比的定量研究方法,选取美国农业部和我国农业统计年鉴1996年以来的大豆产业相关数据,分析我国大豆产业在国内市场开放和进口转基因大豆双重冲击下逐步沦陷的原因;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演义的定性研究方法,针对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粮食安全战略及《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大豆种植业支持政策,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结果]大豆产业是横跨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同时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这些产业特点要求政府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能够整合大豆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资源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全局性战略规划,准确进行产业定位,明确大豆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大豆产业发展模式。[结论]鉴于大豆产业对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应将大豆产业定位为战略性资源类产业;其次,在大豆产业发展方向上,重点培育大豆优势品种,分区域种植不同品质的优质大豆,支持企业开发大豆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大豆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增强消费者对非转基因大豆价值认知;最后,在产业发展模式选择上,扶持有能力的粮农企业采取大豆全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和推行大豆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来,中国从外部进口的大豆大幅增长。最新的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进口同比增长30.4%。在2008年全年,国内市场供应的大豆,有69%的比例是由国外进口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严格监控转基因大豆进入本区域,保持地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优良遗传性状;二是增加绿色大豆的认证面积,推广有机大豆种植,提升北大荒大豆品质和产量;三是申报北大荒非转基因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顾问》2010,(9):22-22
据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介绍,黑龙江省将对该省160余家大豆加工企业进行有序调整,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几个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打造“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品牌。  相似文献   

11.
提出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最关键的是建立整套大豆产业政策,立足本国,发展大豆科技,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要关注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包括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和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对策包括:使用安全的标记基因,或完全不用标记基因或转基因成功后彻底剔除标记基因;发展将所转目标基因在花粉和食用器官内删除的技术;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实行生产划区域管理;加强转基因农产品进出口管理;提高全民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意识等方面。科学在发展,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技术也在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每一步应是谨慎的。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大豆生产和消费现状怎样充分利用我国大豆现有的种植基础,调整大豆产业结构,恢复大豆生产强国地位,已势在必行。(一)我国大豆生产优势1.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之乡,据文字记载,种植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大豆在我国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各省市区均有种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2.有广阔的生产地域我国适合大豆生长的区域很广,只要引导得当,种植面积还可扩大。东北、内蒙古和黄淮海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是有名的大豆主产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此外,其它大豆产…  相似文献   

13.
大豆在中国的食物生产和消费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是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 (需通过动物转化 )的重要来源。随着世界其他主产国生产急剧增长的同时 ,大豆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却逐年下降。而另一方面 ,大豆需求迅猛增长 ,中国大豆、豆饼和豆油已由大量出口转入全面进口时代。加入WTO之际 ,中国大豆面临外国大豆的竞争。中国大豆产业何去何从 ,已引起中国政府、专家学者及国外专家的共同关注。据此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于 1 1月 1 -2日召开了“中国大豆经济 :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法国、…  相似文献   

14.
备受关注的美国世纪干旱,正在国际粮食市场掀起一轮涨价风暴。短短3个月内,国际大豆价格上涨30%,玉米、小麦自低点飙升超50%。减产引发涨价潮,一时间,粮食安全问题再成各方关注焦点。大豆,成为了中国在本轮粮食涨价潮中首当其冲的短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快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外资的大规模介入,国内豆市调控难度加大的背后,凸显了中国粮食产业的结构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与差异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传统产区,其产量占全国1/3以上。近年来,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该省大豆种植面积日益萎缩、产量下降,大豆压榨业生存艰难,全产业链遭受全面危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困境,不仅缘于进口大豆在成本、资金上的优势等外部因素,同时也缘于在研发转化、种植、加工、流通、政策、观念等环节上的内部因素。为了突破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困境,应坚持有特色的非转基因大豆发展方向,坚持压榨大豆、食用大豆共同发展的道路,坚持以市场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实施大豆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大豆危机,从深层次来讲,是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之间的一场较量;较量的胜负,不仅事关黑龙江大豆产业的生存与否,还事关人类是否还能享用“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这一大自然恩赐的宝贵又稀缺的物种。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豆一、豆二只是期货市场上的大豆之争,那么,国内榨油厂的艰难度日、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日渐萎缩显然就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所直面的挑战。在主要农产品中,为什么只有大豆如此让人焦虑不安?有观点认为,表面上看这是非转基因和转基因二者的博弈,背后  相似文献   

18.
19.
<正>大豆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和2000余年的加工利用史,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是人们膳食中优质蛋白和油脂的主要来源。黑龙江是国家优质大豆的主产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总播面积的37%,总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困局     
商务部日前己赴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调研。接近商务部的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调研是国务院高层领导要求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我国大豆产业的情况及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