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粮食都不纯粹是一种商品,政府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象我们这样一个受西方意识形态打压的社会主义大国尤为如此。这就决定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要体现我国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一、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我国有强大的政治管制能力,形成网络的组织资源———粮食企业,也有依靠行政手段动用和管制粮食资源的传统和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偏好于行政力量,有时甚至是迷信行政管制的威力,不习惯利用市场来达到自…  相似文献   

2.
马骅 《齐鲁粮食》2003,(2):24-24
一、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是在经济建设时期,粮食的特殊身份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何时粮食都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紧密相关,有着世界公认的、不可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粮情,是做好粮食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部粮食发展史就是粮食经济学探索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历史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弄清粮食的特性对于行业肩负的历史责任特别重要。我们首先要认识粮食是一个特殊商品,粮食行业是一个具有特殊使命的行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粮食经济学会多次讨论,一致认为粮食这个商品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供给有二个层面,一方面体现为商品供给,另一方面体现为公益性供给。这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并不是二种供给或者二次供给。商品供给中包含了公益性供给,公益性供给必须借助于商品供给才能够实现。由于公益性与商品性是对立的,这就使粮食产品内生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实践中就体现为二种对立的观点,强调粮食的商品性,否定粮食的公益性;或者强调粮食的公益性,否定粮食的商品性。作为政府来讲,比较倾向于后者,目前的粮食流通体制就是以保证公益性供给为主导的体制。在这种主张和政策的导向下,就片面强…  相似文献   

5.
“粮食是特殊商品”与“谷贱伤农”两句老话,对广大粮食工作者来说可谓耳熟能详。但换个角度看就会得出一种新的解释。“粮食是特殊商品”这个提法由来已久。粗略看去这个提法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又觉得尚有缺陷。平心而论,把粮食看成特殊商品,除了强调其重要性外,也许或多或少地寄托着粮食人对粮食工作的一份眷恋之情。不过理性地看,一种商品的重要性与商品的特殊性之间是不能简单划等号的。但为何很多人把粮食看成特殊商品呢?我想可能有两点理由:第一,囿于科学技术条件,粮食至今尚无替代品,尽管瓜果蔬菜、肉、禽、蛋、奶也可充饥,但毕竟不…  相似文献   

6.
近来,有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粮食收支平衡后的剩余是“粮食过剩”或“相对过剩”。从这种基本估计出发,有的提出要降低粮食产量,有的提出“要采用政府补贴农民实行休耕的措施”,有的地方甚至怀疑抓农业的方向是否错了,等等。所有这些提出一个重要问题,农业是基础的观点是不是已过时?粮食生产还需不需要抓紧?这是我国当前农业决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流通不仅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稳定社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粮食经济的市场化,给粮食流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粮食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阐述粮食物流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粮食物流现代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如果中国国内粮食发生短缺危机.必然会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粮食以弥补国内缺口.这样势必会导致国际市场上粮价大幅度上涨.造成世界范围的粮食危机。因此中国的粮食危机也就是世界的粮食危机。一旦中国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将引起一系列的严重后果.所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不仅对中国.甚至对全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粮食流通市场化 ,就是要以市场而不是以行政为主体运作粮食流通 ;以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而不是以政府意志为手段形成粮食价格 ;以市场机制而不是行政行为配置粮食资源。粮食流通市场化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 ,是对原有流通体制的根本性改革 ,必须扫清思想障碍 ,走出误区 ,更新观念 ,才能逐步实现。一、还粮食商品本性由于粮食不可缺少 ,需求弹性小 ,自然风险大 ,加之我国“三个不可逆转” (耕地减少、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 ,粮食供求时松时紧 ,国际市场难于预料 ,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据此说粮食是“特殊商品”,甚至是战略物资。并成为长期…  相似文献   

10.
粮食是一个具有社会性质、公益性质的特殊商品,粮食的社会性质和公益性质是覆盖全国的,是一种既具经济性的商品,又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全国性公共产品。按照诺斯教授的理论,具有公益性质的产品,其社会收益远远大于生产者的个人收益,如果没有外力支持保护,其供给量将少于正常需求量。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对粮食生产者进行补贴,缩小粮食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之间的差距,激励农民种植粮食以确保粮食经济安全。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即粮食补贴成本如何分摊。一、试点地区粮食补贴成本分摊的实证分析2002年我国开始在安徽、吉林二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