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构建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与住房支付能力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以区域差异、收入差异为视角,利用2000-2006年我国29省市的数据检验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住宅价格、经济基本面对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住宅价格在西部地区的影响低于东、中部,收入和食品消费支出在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住房贷款利率和居住消费支出在中、西部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医疗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教育消费支出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明显大于东、西部.政府应该根据各地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影响因素的不同制定政策,提高居民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我国教育资源丰富的南京市主城区为例,选取2008和2017年公办小学及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住宅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区位、建筑、学区与邻里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作用及程度,再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教育资源质量对住宅价格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主城区住宅价格呈现出以"顶级名校"学区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特征,改变城市住宅价格的核心边缘结构;②学区成绩对主城区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由第三位上升至第一位,且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③随着优质教育资源对其学区住宅价格的溢出效应不断增强,优质学区房对经济资本的要求递增,引发居住分化、教育异化和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产生的学区房时空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和社会公平,研究对大城市制定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为例,分析了中国市场化过程中城市居民住房选择行为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大城市现有的住房存量结构受到住房制度改革,尤其是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的深刻影响。由福利分房的再分配体制向住宅商品化的市场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赎买措施是造成城市居民高自有率的主要原因。随着转型的逐步完成,未来城市住房的增量结构将更多地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市场化要素如人力资本,收入,私有经济,价格对住房选择影响显著。收入和教育的提高对住宅的拥有及价格/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随着市中心房价的大幅升高,城市新增人口的居住选择有逐步郊区化和次中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虽然住宅价格是由住宅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住宅价格应该与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住宅价格与居民收入均衡关系及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聚类分析将35个大中城市按2000-2009年住宅价格分为四组,结合面板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的均衡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FMOLS模型探讨了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问题。分析表明:35个大中城市的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支付能力稳定性比较弱;住宅价格和居民收入互为因果关系;住房支付能力稳定性弱不是普遍现象,仅存在于高房价城市;除收入外,城市的食品消费、医疗、教育和交通通信等软硬件设施也是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资源和环境对住房建设的制约、住房过度消费的误区、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缺陷、城乡土地二元结构的矛盾、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错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根本是要始终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发展方向,还原经济适用房的住房保障性质,重构住宅保障市场和商品房市场的价值体系,形成各自独立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与波动机制,保持科学合理的市场结构,最终实现价格的整体平稳,深化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建立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普通住宅能够充分弹性供应时,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对象仅仅限于购买力低于普通住宅生产价格的消费者。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决定了中国的普通住宅不可能无限制供应,相应地,住宅商品化使中国普通住宅的价格也像优质住宅一样具有竞购的特征,中国住房保障的成本远远高于均衡水平。限购既是中国住宅市场宏观调控的最佳切入点,也是中国住宅市场宏观调控的阶段性工具,它最终会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住宅市场秩序的重建取代。  相似文献   

8.
住宅价格与经济基本面:1995-2002年中国14城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1,他引:101  
沈悦  刘洪玉 《经济研究》2004,39(6):78-86
本文利用 1 995— 2 0 0 2年我国 1 4城市的中房住宅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基本面相关变量的平行数据 ,运用混合样本回归以及添加城市、年度哑变量等分析方法 ,对住宅价格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4城市经济基本面的当前信息或历史信息都可以部分解释住宅价格水平或者变化率 ,我国住宅市场并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经济基本面对住宅价格水平的解释模型存在着显著的城市影响特征 ,1 998年后经济基本面对住宅价格的解释能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且这种变化在 2 0 0 1— 2 0 0 2年间尤其明显。近年来各城市住宅价格的增长已经无法很好地用经济基本面和住宅价格的历史信息来解释 ,必须引起政府和行业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凯  陈俊华 《经济视角》2010,(10):19-21
住房市场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其垄断的特性也和其他垄断市场有别。本文通过一个价格均衡的函数模型对均衡情况下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在住房市场垄断情况下涉及短期需求变化时价格的相应调整。本文认为,在住房高端市场存在过高需求(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住宅均衡价格由需求弹性的高低决定。由此,对我国当前房价高涨及住房保障措施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住房市场不同于其他商品市场,其垄断的特性也和其他垄断市场有别.本文通过一个价格均衡的函数模型对均衡情况下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在住房市场垄断情况下涉及短期需求变化时价格的相应调整.本文认为,在住房高端市场存在过高需求(住房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情况下,住宅均衡价格由需求弹性的高低决定.由此,对我国当前房价高涨及住房保障措施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房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科学的房价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许多研究者认为房价收入比是比较合理的方法,本文认为用房价收入比衡量房价合理性不符合当前中国的实际,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能够反映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住房供应结构的差异,以机会均等作为房价合理的判别准则。按照这一设想,本文提出了以“住房负担能力、住房机会指数和住房机会均等指数”为核心的房价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5年江苏某市房价合理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改善其房价合理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适用房政策运行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经济适用房在保障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文章利用省级人口普查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对中国各省经济适用房住户特征和房价变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描述和解释性的研究。结论显示,经济适用房房价变动存在显著的外溢性,城市居民经济适用房购买力下降的事实并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经济适用房房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部分省市经济适用房住户特征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3.
经济适用房与高房价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2005—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房价增长速度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和短期关系以及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经济适用房对全国房价增速起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力先增强后衰减,影响较小且会在10个月后消失;在长期,经济适用房与全国房价增速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上偏”随机前沿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价泡沫进行了测算,这一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研究中测算出来的泡沫程度为负的问题。结果表明,房价的“基本价值”部分主要是由需求即收入拉动的。我国的商品房价确实有泡沫存在的现象,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化”相当严重,银行贷款是房价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房价并不意味着高泡沫风险,低房价也不意味着没有泡沫风险。自2004年以后,泡沫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增加。  相似文献   

15.
赵克诚  刘卫东 《技术经济》2006,25(7):97-101124
房价与地价关系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但大多数是建立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缺乏实证研究。本文以宁波市区为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借助回归分析和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住宅地价及房价现状进行合理性分析,从年度变化、典型楼盘以及不同土地级别三个角度,测算、归纳出宁波市区住宅地价与房价的合理比例,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通货膨胀预期指标,以中国1999—2010年住房市场月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通货膨胀预期对未来住房价格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预期会导致住房价格上涨,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通货膨胀预期将推动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因此,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对于稳定住房价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综述房价与地价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土地市场与住宅市场二者属性,构建一个认识房价与地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表明,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地价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但非决定性因素,土地需求作为引致需求受房价影响较大。同时,本文利用1998年至2009年季度数据对房价和地价进行G ranger因果关系检测,计量结果表明:短期内房价与地价互为影响,房价对地价影响更为显著;长期内,房价是地价的G ranger因,而不是相反。计量结果可以揭示房地产市场信号短期与长期传递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房地产市场治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GARCH模型族的上海房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房价历史信息、利率、汇率作为自变量来分析1995年11月至2006年9月上海房价的变化,并采用GARCH模型族来分析上海房价的波动性。计量结果表明:房价历史信息能部分解释当期房价的变化;利率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汇率对房价的影响为正;房价变化存在不对称效应,降息对房价的冲击大于加息引起的冲击。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分析结果显示:2005年3月—2005年5月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内对上海房价的上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How housing costs would influence the job‐housing choice of talent and associated city‐leve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a question of interest for urban development policies. Recently, considerab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fluence of rising housing prices on the attraction of talent and the associated innovation output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housing price data of 51 cities from the China Real Estate Index System datab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cro data of China City Statistical Yearbooks from 2005 to 2014 to analyze this focal research ques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in city housing prices generally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city innovation outcome and talent attraction, suggesting no crowding‐out effect on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ity. However,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housing prices and innovation outcome and talent attraction has started to disappear in first‐tier cities in recent years, suggesting potential crowding‐out effect if the increasing housing prices transform to bubbles. This research thus provides considerable policy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the impacts of housing prices on talent movement and innovation outp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