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2—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采用带有工具变量的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方法,首次考察了军人职业对中国男性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军人职业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躯体健康、认知能力以及自评健康,这一结论得到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支持。军人职业改善老年人健康的机制包括健康行为、教育和收入溢价以及社会保障。同时,本文发现军人职业降低了老年人患癌症的风险,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大。此外,短期从军经历同样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2.
对健康需求的研究,国际通行的方法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Grossman健康需求模型.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ARLS 2008)的数据,运用Probit排序选择模型对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整体上看,收入和年龄对健康水平的影响符合Grossman模型的预测,且影响显著,相比之下,教育的影响不明确而且不显著,稳定的婚姻状况和青少年时期健康的体魄对中老年的健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性别差异方面,教育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更大,而年龄和收入对男性健康的影响更大.在城乡差异方面,年龄对城镇居民的健康影响更显著,收入对农村居民的健康影响更大.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作为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任勤  黄洁 《财经科学》2015,(3):109-120
我国老龄社会呈现出“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差距明显的特征,本文利用CHARLS 2010-2012年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讨了社会养老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收入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著,尤其对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大于对城市老年人的影响;国家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报销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较显著.为了实现全社会健康老龄化,我国应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是提高农村老年人稳定而独立的总体收入;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三是提高农村新农合的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四是推进养老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数据分析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和精神健康有显著影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不显著。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比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有更高的自评健康和更低的抑郁倾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医疗服务、社会交往和市场劳动影响老年人健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比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使用更多的医疗服务项目、有更高的社会交往次数和更少的劳动参与时间进而有更好的自评健康。  相似文献   

5.
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支出与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8—2011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Heckman模型、两部模型、面板Logit模型和排序模型等方法,在系统控制老年人医疗支出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误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我国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与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促进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增加了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总支出,提高了老年人的及时就医概率;(2)医疗保险虽然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和健康状况,但是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利用尚存在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3)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医疗保险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家庭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老龄化的宏观背景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增加。现阶段,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正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和代际支持对老年人自评健康、心理健康和客观健康的影响。此外,文章对城乡居住地进行了多群组分析,探究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支持、社会网络支持、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健康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多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在城乡差异上存在显著不同,社会网络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的显著正向影响比城镇老年人大,而社会保障支持对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健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研究建议:政府在完善各项保障的同时,加强社区和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强化代际支持、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构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代际支持体系,增强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7.
养老模式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这给养老、医疗、社会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本文从居住模式和主要经济来源两个方面来界定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利用经济学方法,根据2002年、2005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数据(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从实证角度,讨论了中国不同养老模式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且分析了这一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段差异。研究发现,养老模式是关系到中国老年人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经济与居住均独立的老年夫妻有最明显的健康优势和主观幸福度优势,而依靠子女供养或政府补助的个人独居养老模式是最差的。这些经验发现可以为政府改善老龄人群的健康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为基础考察影响城市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自评及受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影响因素较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较差、婚姻状况处于独居(丧偶、离婚、未婚)的老年人更倾向于与子女同住,以获得更好的生活照顾和情感慰藉;是否工作、是否有养老金这些经济收入对城市老年人居住安排有一定影响,有工作的老年人及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更愿意独立居住。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  相似文献   

9.
王震  刘天琦 《财经科学》2021,(4):105-117
本文基于2015-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两期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农保政策明显改善了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显著提升了其生活满意度,并显著降低了其心理抑郁指数.(2)新农保政策的主观福利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对相对弱势的、受教育水平较低、西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影响更小,这不利于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3)新农保政策具有显著的时期效应,为提升老年入主观福利水平发挥了长效机制作用,在短期内新农保政策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可能性较小,但在长期内新农保政策显著提升了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因此,建议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加大新农保政策对弱势老年群体和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全面改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福利状况.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8,(1):124-137
中国老年人的保健消费是否受到其孤独感的影响?如果有影响,背后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回答了以上问题。考虑了内生性可能的稳健性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孤独感对其保健消费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越是感到孤独的老年人,他们的保健支出的绝对水平和相对比重都会越高。产生这种影响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是社会互动,在消费保健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老年人通过与销售人员和其他老年人进行交流,有效缓解了孤独感。据此我们建议,旨在合理规范和有效促进中国老年人保健消费的有关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努力实现老年人保健消费市场由情感慰藉或认知误导驱动向健康需求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它的特殊性,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特殊性之一的时效性,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档周期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社会的急遽变迁使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在转型期,我们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教育的方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贯穿于公民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型塑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如大学生出现的"信仰缺失"与"信仰异化"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道德缺失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与大学生信仰教育不足有关。而信仰又是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价值体系的特色维度,因此加强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为核心的信仰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与教育差距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村地区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来自农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而农村工资性收入差异又主要与农村教育差距相关。通过构造内生收入函数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教育差距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差距每上升1%,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将扩大4.5196%,并且农村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5.
影响卫生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红云 《经济与管理》2006,20(11):36-39
在中国卫生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卫生行业发展财政支出不足、医疗费用增长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因素制约着卫生行业的发展。针对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影响因素,通过对国民总收入、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三个主要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应主要从制度的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两方面来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Authoritarianism is regarded as being unaccountable for people's needs, but few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how authoritarian countries balance their policy goals. China is known to use a promotion system to incentivize local leaders to develop the economy, while neglecting social spending. This paper documents that more leaders having a liberal arts background have been promoted as top provincial leaders. After carefully ruling out other channels, we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 shift of top provincial leaders’ college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from science/technology to liberal arts/social science has increased fiscal expenditure shares on science, education, 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and cut economic construction expenditures accordingly. The finding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post‐1994 period, when local leaders had stronger incentives for economic growth. This indicates that Chinese top authorities are promoting more pro‐social local leaders when providing pro‐growth incentives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河北农村家庭生命周期与代际关系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河北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子女的教育投入与老年人获取的来自子女的养老回报的影响因素。河北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多为小学、初中水平,且存在性别、年龄别和地区差异。来自子女教育投入的养老回报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持方面,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多得到的回报越高,体现了家庭中亲子抚养与赡养关系具有一定的互惠交换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庄琦 《技术经济》2022,41(8):116-122
儿童健康是国家健康的起点与基础,是提升劳动力素质与人口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开展儿童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健康的必要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健康资本、健康均等受益维度出发,构建与完善协同发展的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加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融合协调的参与力度,充分发挥针对儿童的健康教育机制作用,对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实现健康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我国儿童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概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相应提出了我国儿童健康教育体系协同治理及发展的政策建议:(1)将大健康的儿童健康教育理念渗入到儿童健康教育长远规划中去;(2)建立促进多元主体共同协同治理的机制,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健康教育协同发展体系;(3)优化儿童健康教育的协同治理路径,完善一体化儿童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协同治理工具;(4)科学的识别机制,细分儿童健康教育服务需求;(5)完善儿童健康保障相关的法律规范,建立儿童健康教育体系的监督反馈评估机制;(6)提升儿童健康教育服务能力,尤其关注儿童心理及社会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儿童健康教育服务递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M-R-W增长模型框架下,将人力资本的内涵扩展至教育和健康两个方面。用教育收益率修正了教育人力资本指标,而健康则主要从投入角度加以测度。应用传统的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DGMM)估计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促使全国省际间人均GDP增长出现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三大地区内部的经济增长则表现出条件收敛趋势。从教育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正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方向转变。以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代表的健康人力资本促进了全国及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体,但目前新型农民“供给不足”。从当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发展中等教育。农村中等教育发展失衡受众多因素影响,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是政府应从教育制度上做出调整;其次是要在教育投资上做出调整,改变农户的预期投资收益率。农村教育改革首先要克服现行高中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升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相分裂的弊端,政府除应从制度上规定和引导其均衡发展外,还应逐步实现农村中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促进城乡教育、不同地区教育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