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参合农民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费和定点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行为,新农合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参合农民的理性经济人特性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特殊性,为保持新农合制度的稳定性,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中的道德风险采取控制措施:要加大宣传,引导参合农民合理就医;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定点医疗机构评价机制;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付费方式;加强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较为突出,如不能处理好这一问题,将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隐患。本文结合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表现、危害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生式缺陷使其难以有效规避“逆向选择”悖论,简单地从自愿性原则改为强制性原则,并不能实现人人参与的目标.“新农合”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最重要的在于,它是对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不是强调平等的个人成本 收益.所以新农合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是作为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在社会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对医患双方的道德进行约束,在全社会进行道德建设,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4.
曾理斌  李晟 《当代经济》2011,(24):29-31
社会医疗保险供方道德风险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转型和医疗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本文采用既有资料分析法对社会医疗保险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形式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从激活市场机制、健全政府监管和整顿医疗队伍、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三方面来防范医疗供方道德风险的主要观点,为防范医疗供方的道德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工作已经进入全面开展阶段。广东目前已经呈现高参合率的态势,而高参合率将会引发一系列道德风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骗赔、浪费医疗资源、套取医疗基金等。这将会威胁基金安全,降低医疗保障水平、浪费资源,甚至滋生犯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道德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信息不对称、筹资比例失衡、监管力度缺乏等,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规避新农合高参合率下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医疗保险与消费:来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证据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本文利用农村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政策变化来研究医疗保险的获得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农合使得非医疗支出类的家庭消费增加了约5.6个百分点。这一正向作用随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增强,而且在没有医疗支出的家庭中仍然存在。同时,新农合对消费的正向影响在收入较低或健康状况较差的家庭中更强。这些结果都与医疗保险减少了预防性储蓄的假说相一致。另外本文发现,新农合的效果随农户在这个项目中的经历而变化。实际上只有在那些有村民获得保险补偿的村子,保险对消费的正向影响才显著,而且在这些村子中,新农合对新加入农户的消费的影响明显小于对参合一年以上农户的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医疗保险作为社保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为确保广大职工的切身权益得以维护带来了非常显著地意义,然而其中发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它的有序发展,文章重点的讲述了该项问题以及应对方法等。希望以此来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道德风险在各种保险市场都存在,但在医疗保险市场却复杂得多。道德风险使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地增长,过度消耗有限资源,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还恶化了医患关系,降低了社会诚信水平。分析了我公司9 876例案件中出现的道德风险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威部分,在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表现及成因,提出了医方道德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道德风险及表现形式:在保险领域里,道德风险是任何一个保险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风险。国家实行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后,使医疗机构和患者都成为“经济人”,而“经济人”在做决策时就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其出发点。我国的基本社会医疗制度推出时间较晚,医疗卫生体制也存在诸多的缺陷,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在我国就更为严重。如何对其加以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