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借总统     
在美国有一位著名出版商非常善于借势营销,奇招层出不穷。有一次,面对一本新版书籍,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首先给总统送去这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一句:“这书不错!”此言一出,出版商如获至宝,于是,就用“现有总统喜欢的书出售。”为卖点大作广告,结果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便照方抓药,又送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次当这次学乖了,奚落出版商说:“这书糟透了!”不曾想还是着了出版商的“道”。出版商又以此话大作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  相似文献   

2.
轻松剧场     
让坐 那天,一向体弱的我好不容易挤上了公共汽车,上车后喘息未定,就有一位看上去比我年轻不了多少但容光焕发的男乘客起身给我让了坐。我连忙表示感谢,并同他搭话说:“谢谢您啦,其实我只有60来岁。”没想到他挺直胸膛笑了笑说:“不用谢了,其实我只有70来岁!”嗨,真看不出!  相似文献   

3.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2):16-16
作为“管理顾问中的摇滚巨星”(一位长期客户语),德鲁克一直不愿意被贴上“管理宗师”的标签,他觉得那是吹牛者的代名词。他生活在一个奉他为圭臬的真实世界,无数的人崇拜他敬仰他,但是,“人比概念来得有趣多了”,德鲁克的本色甚至到了不穿内裤的地步:有一次,一位公司总裁去家里拜访他,德鲁克提议他们游泳——这是他惟一  相似文献   

4.
学校聘请一位外籍教师教学生口语。一次,老外买回一大袋小地球仪,准备当奖品发给学生。一个老师的小孩看见,便想请他送一个玩玩。他不肯。小孩把当老师的母亲请来。同事不好意思开口,便让我“代劳”。我对老外说:“这是本校老师的孩子,你送他一个吧,反正你的地球仪最后都要送出  相似文献   

5.
忽然一笑     
王建新 《审计月刊》2006,(3):F0003-F0003
母亲与银行一位喜剧演员向人说起幼年时每次向母亲要钱,母亲总是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银行?”其实,这位演员是说:“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父母本来就是银行。要是真的自己去银行向人家要钱,出纳准会说,你以为我像什么,像你妈?”宁可左边女:“你能花五千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什么?我左耳有点背。”女(向他的右耳):“你能花一万元替我买一件毛皮大衣吗?”男:“你还是到我左耳边来说吧.”清醒的头脑“我能不能请求您,经理,”年轻人腼腆地对自己的上司说,“能研究一下给我增加工资的问题吗?我不久前结婚了……”“非常抱歉,我的孩…  相似文献   

6.
水溪村的一位老人在山脚下放牛,突然一辆小车在不远处停了下来。车上下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人,老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是个当官的。这人果真是领导,他四处看了看,便向老人走去。说:“老人家,放牛呢?”老人笑着点头,说:“领导去哪里呀?”领导好奇地问“:你知道我是领导?”老人说“:知道!”领导笑着说“:你知道我是谁?”老人不知道领导是谁,但老人听人家说过,他们市最大的领导是李书记,便随口说道:“你是李书记。”司机这时也走了过去,说:“老人家,你说对了,他就是李书记,你是不是从电视里见过我们李书记?”老人说:“不是。我们村里还没装电视。”这…  相似文献   

7.
圣人搔痒     
西方有位圣人,他被特斐尔神庙的神谕宣布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说他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他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如果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总是提出更多的问题,让提问者悟出其中奥妙。他说: “我接近真理的方法是提出正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短文     
说的是某人擅长奉承,一日请客,客人到齐后,他挨个问人家是怎么来的。第一位说是打的来的,他大拇指一竖:“潇洒,潇洒!”第二位是个领导,说是亲自开车来的,他惊叹道:“时髦,时髦!”第三位显得不好意思,说是骑自行车来的。他拍着人家的肩头连声称赞:“廉洁、廉洁!”第四位没权也没  相似文献   

9.
80枚果子     
葛闪 《乡镇论坛》2008,(24):1-1
他跪在老母亲面前,吐露了想要出去闯一闯的心声,又向母亲道了声“春节时一定回家”的话之后,便决绝地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相似文献   

10.
为维持生计下海,凭诚信4年赚了50万邹礼忠出生于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因家贫,才读完小学的他便不得不辍学回家。在社会上流浪了几年,18岁的他便在兴义市民族商品厂谋到一份维修工的差事,月工资180元。父亲不幸病逝,一家人的生活就全靠邹礼忠的那点工资打理,日子过得非常艰难。为了挣钱养家糊口,邹礼忠决定辞职下海经商。但却遭到母亲的坚决反对,母亲劝他说:“这点工资虽然不多,但毕竟旱涝保收。你从未做过生意,这样贸然辞职做生意,要是做失败了,可是连饭都吃不上了!”邹礼忠是个孝子,父亲去世后,就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这样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在徐闻县有一间“李文山马达维修店”,该店店主李文山是个高考落榜者,读到高中二年级时,因家庭生活困难,他在暑假里到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当临时工,想挣钱帮补家庭,让妹妹继续上学。母亲含着泪花说:“山儿,听妈的话,继续读书吧!”于是,他回校继续读高三了。但在新学期到来之前,他又向熟人借来了1000元做资本,在水电局附近办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笑口常开     
顶住小刘在外地上大学。一天,他发现生活费已提前用完,便忙给家里拍电报求援。电报上只有四个字:弹尽粮绝。没几天,小刘收到家里的回电:顶住!什么感觉大夫在患者的腹部按压了几下,问:“有感觉吗?”患者:“有!”大夫:“什么感觉?”患者:“有人在按我的肚皮。”赢棋之后妻:“亲爱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便捷取代不了书信的意义,以书面的形式向员工致谢是不可忽视的赞美方式之一。这恰恰也是激励员工最好的“礼物”。艾森曾经领导过一家规模庞大的洲际性保险公司。他对员工有个十分特别的称赞方式——当任何一位下属达成或是超越基本业绩的要求时,便寄给他们一封赞美信!在第一封信中,艾森还会附上一个印着红色“成功档案”醒目字样的档案...  相似文献   

14.
完美     
《英才》2007,(6)
一位母亲领着她满嘴蛀牙的儿子找到圣雄甘地:“我的儿子最崇拜你,请你对他说不要多吃糖果。”甘地沉默片刻,对那位母亲说:“请一个月以后再来找我。”一个月后,母亲带着儿子又来了,提出同样的要求。甘地望着孩子,郑重地说:“请不要多吃糖果。”母亲不解,问道:“这么简单一句话,为什么要让我们等一个月?”  相似文献   

15.
死亡的名字     
有三个年轻人打听到,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都是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这三个年轻人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半路上,他们遇上了几位神色慌张的人,其中一位老太太告诉他们,“死亡”正在追赶他们,必须赶快逃走,否则便会被杀害,  相似文献   

16.
掌心朝下     
大学毕业那年,我拿着简历和文凭跑了许多家人才市场,多次碰壁后,我整天呆在家里再也不愿意去找工作了。父母不忍心说我什么,只是暗暗叹息。不久,父亲下岗了,为了维持家里的开支,父亲出去打工,每天早出晚归。我却无动于衷。一天,朋友邀请我到酒吧聚会,我向母亲要了一百块钱便赶去了。酒足饭饱后,我站在门外和朋友告别时,听到一个声音:“让我进去吧,我只捡矿泉水瓶子。”“不行不行,这是酒吧。”好熟悉的声音,我扭头一看,脸刷的一下就红了,是父亲!他穿着破烂的衣服,低着头,提着一个垃圾袋。父亲看到我并不惊讶。“你在这干什么?还不回去!”我…  相似文献   

17.
笑口常开     
贵房子女儿:“妈妈,我们为什么不能住比较贵的房子?”母亲:“别着急,我们马上就要住贵房子了,房东告诉我,他从明天起就给我们加房租。这里没有鳄鱼游客要去游泳,就问导游:“你能肯定这里没有鳄鱼吗?”“没有,没有。”导游微笑着回答,“这里肯定没有鳄鱼。”游客不再担心,他步入海里,畅游一会后,他又问导游:“你怎么那么肯定没有鳄鱼呢?”“鳄鱼精得很,有鲨鱼的地方它根本不会来。”导游小姐答道。苍蝇散步一只苍蝇和它的孩子在一个秃头上散步,过了一会儿,它若有所思地说:“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啊,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这儿只是一条小道。”…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榆林市及其所属的横山、靖边两县,处在毛乌素沙漠周边。在这样一个地方怎么做公益事业?一位陕北农民作出了解答,受其惠者数以千计。原中华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曾拉着他的手说:“白凯呀,你不容易!”年少时的痛苦“你是班里的第一二名,老师说你反应特别快。你咋能不上了呢?”妈妈瞪着眼,无比哀伤地问。“我真的不想念书了……老是让你这样难,我也不好受!”15岁的白凯咬着嘴唇,小声回答着。“哎……”当妈的叹了口气,拿起农具向田野走去。母亲艰难支撑生活,她向东家借一块钱、向西家借两块钱地供他上学。每次回去取生活费时,妈妈总是厚着…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一位13岁的荷兰少年,无意中听母亲说了一句这样的话:“这款刚买的手机,不太合用,想换掉,商家不同意;卖掉吧,没人出得起价,真愁死人了!”少年当即就跟母亲说:“妈妈,您别急,我有办法,一定帮您换到最喜欢的手机!”  相似文献   

20.
汪洋 《企业导报》2001,(7):23-23
<正> 世界巨富、香港首富李嘉诚是香港最成功的财富精英。2001年《财富》论坛在香港召开之际,他向新闻界透露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运动节俭学习思考 李嘉诚至今仍然坚持每天清晨6时起床,接着就是运动,其中大多数时间都是打高尔夫球,或者游泳,然后便投身于一天忙碌的工作之中。或许是对做生产和赚钱的热情使李嘉诚奋斗不息,他说:“我从未考虑过要退休。”身为和记黄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