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凡 《魅力中国》2011,(5):87-87
当今社会存在了许多的农民工问题,本文针对农民工走进城市,与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在了解农民工进城的阻碍因素后,提出了一条解决其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使农村发展向城市靠拢。  相似文献   

2.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决议,也是我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农村非政府组织引导和利用好返乡农民工,将是未来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新的方向.本文 通过对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论证了农村非政府组织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新农村建设 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失业返乡源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定。农村-外流.回疏-就地转移模式是较适合我国返乡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庆华 《魅力中国》2014,(14):42-42
一、引言 农民工是户口在农村,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又放弃了以农业为生的传统农业生产生活,并且离开农村在城市务工的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城镇工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正是由于农民工户籍在当地农村,使得农民工群体被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拒之门外。但是,农民工又是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工,且相关专家表示,按照目前中国国情分析,农民工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并以每年500万人左右的增速增长。因此农民工这种工作在城市,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使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异军突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民工队伍的壮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很多新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如何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逐渐形成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农民工返乡创业群体正逐渐成为新型农村生产力的代表,发挥着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并且不断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逐渐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帮助改善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条件,对农村经济体制结构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农业发展方式。同时返乡创业者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传播了现代城市文明,促进了农村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继青 《特区经济》2009,(7):154-156
目前虽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仍然有很多阻碍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在农村,不完善的社区建设和服务限制了农民工的流动;在城市,户籍制度配套改革的滞后使农民工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这些因素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并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必须从农村和城市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200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达23 000万人,是一庞大的群体。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农民工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重要影响因素。除了农民工自身要加强科学文化学习外,国家要大力强化农村教育资源,完善农民工教育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很大的比例。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并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工返乡”探讨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无工可做返回家乡,规模庞大的农民工返乡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影响既有负面效应,但同时又有很大的正面效应。作者从农民工大规模返乡这一不寻常事情中得到启示,单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送出去并不是万全之策,为他们在家创业就业提供更好平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结合云南省实际,本文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这几个方面提出了转移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随着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思路是: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严格规范用工制度;建立分类分层次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杭州新农村建设的可操作思路有如下七方面: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训现代农民,建设现代生态型都市农业。②整合、提升特色块状经济,发展特色旅游业和农村现代流通业,提升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扎实推进“村村通”工程、统筹城乡环境建设,高标准建设农村信息网和流通网。④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推行农村医疗卫生的社会生产、政府提供,繁荣农村文体事业,树立健康文明风尚。⑤实施“低保”扩面升级、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让每一个农村公民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⑥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⑦完善劳动保护与监督,优化农民工增收环境,根据农民工群体分化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多管齐下,让农民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让农民工缴得起,用得着各种社会保险,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从事工人的劳动却保留着农民身份的特殊社会阶层,社会利益与困窘共存。全面认识农民工遇到的问题,正确引导和培训农民工提高其整体素质,统筹农村建设长远规划,是农村走向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农民工达13181万人,如果再考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大约9665万农村劳动力,则全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2846万人,已超过农村劳动力从业人员总量的40%。农民工己遍布全国各个地区和各个行业,是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并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农民工队伍的产生和不断壮大,对改变农村面貌做出了特殊的重要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公正与和谐,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全局。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回乡创业契机下的新农村建设主体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乡创业农民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回乡创业农民工的优越性决定了其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最佳选择,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壮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规模,使新农村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农民工"精英群体"是农民工群体的佼佼者,是农村的精英,是农村素质相对较高的中青年。表现出了其特有的一些特征,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应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期,因势利导,统筹规划,科学决策,从制度、决策上支持,为其回流投身家乡建设提供良好环境,最终将有效推动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大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2003年开始,农业部、劳动保障部、教育部等部委联合颁发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先后对农民工实施了"阳光工程"、"金蓝领工程"、"雨露计划",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这一旨在通过培训来扶助农村贫困劳动力掌握一项劳动技能的政策性举措,对于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实现贫困户子女稳定就业和增加贫困户收入,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农民外出务工仍然呈现候鸟式兼业性特征,身份改变非常困难;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又缺乏培训,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乡镇企业减少,小城镇建设缓慢,吸纳本地就业能力差;信息不对称,劳动力盲目流动,风险大,成本高.探讨促进陕西省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机会多样化;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和培育劳动力市场体系.以促进和提升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农民工的公共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培训师资匮乏、培训教材不够通俗易懂、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整合培训师资,共享培训资源;完善教材,丰富教学资源;丰富培训内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完善培训机制 推动农民工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英  张娟 《发展》2009,(9):46-47
农民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开始集中返乡,我国的农民工就业遭遇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