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约区域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共性问题。现阶段,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为适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更加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系统性与可持续性,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在实现优势互补的高质量区域发展格局基础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此,本刊特邀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发表真知灼见,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的情况下,目标与现实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不高,各区域各行业人群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等方面,这些问题制约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新发展阶段,应着重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完善城市群建设,优化各类要素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各地区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黄国华 《经济界》2010,(5):90-93
马克思的平衡布局生产力理论、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和当代的科学发展观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理论基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有着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应遵循既发挥市场机制的驱动和基础性作用、又发挥政策调节和导向功能的原则,有效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不断进行战略措施的完善与创新:确定合适的增长点,增强落后地区的经济活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加强宏观调控,从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立法、完善机构设置等方面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地区经济利益,积极发展跨区域联动与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强化区域综合治理,实现公共生产与服务的区域均等化,促进落后地区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5.
6.
2012—2016年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如下特征: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中,生态指数明显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中国整体的协调发展呈波动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而东北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逐渐下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缓慢上升。因此,应加大对东北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增强东部地区对其他三大区域的提升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困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协调发展必然性,随后主要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为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和协调发展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作用,它是把经济资源有效连接起来的纽带,同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正面作用。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和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加深,我们应该不断加深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从而使二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本文通过阐释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基本现状,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立体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海芳  田莉 《城市问题》2007,(7):35-39,48
近年来,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城市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随着我国建立集约型社会战略的逐步实施,城市立体开发的规模将不断加大,由此使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对城市立体开发的涵义、作用、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就土地上、下部空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限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新城市发展理论评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全球化与信息化给城市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本文评述了现代西方提出的主要的城市发展理论或假说 ,总结了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城乡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目前对其内涵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见解。文章主要在界定城乡统筹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介绍了无锡统筹发展的成果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贵在开拓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新形势下促进县级城市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主要包括思维、制度、管理三方面的创新。思维创新是要用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城建看城建的观点 ,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意识。制度创新体现在实行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公有民营、公共产品的企业化生产、以城养城等新体制。管理创新则包括规划的龙头作用、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实行长效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是一定地域内的一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这组城市之间存在着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工,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集体行为。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在内生与外生动力双重作用下系统秩序逐渐形成、整体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演进过程,包括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开放,形成有利于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环境;通过竞争优选或者政府推动,形成以产业分工和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分化,依此形成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发展上的依赖、互动关系;通过城市之间的平等协商或上一级政府的安排,共同解决跨区域的交通、通信、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城市群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法规、空间管制与生态环境治理、要素流动、企业跨区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升级,城市内河的旅游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开发的热点。传统的城市内河规划注重的是人工建设和美化、亮化工程。用反规划理论对城市内河开发进行研究,试图打破传统城市内河开发的思维模式,使城市内河恢复其自然状态,做到天人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数字城市系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小庆 《城市问题》2008,(2):99-102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数字城市的内涵及功能,建立从城市基础数据资源到宏观政策法规的数字城市系统模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区域协调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比分析,本文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是对区域协调和区域发展的综合分析,其定量评价应该采用区域协调发展度。因此本文在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基础上,引入因子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改进了距离协调度模型,同时采用最优分段聚类法,构建了欧氏距离协调发展度聚类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14个地州市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与河南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河南省在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优势 ,分析了西部地区开发对河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以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 ,河南省城市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标设计与城市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标与城市旅游具有密切的关系,城市地标设计是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地标形态具有多元性,应当根据地域特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城市地标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