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邀我就谭崇台先生的学术写一篇评介性文章,我深感惶恐:一来先生将发展经济学引入中国,有革新一代学术之功,对先生的学术及其贡献的客观评价恐怕只能留待历史来完成;二来学术界以及一些前辈对先生的学术已作过评述,且早有定论,作为学术上的后来后知后觉者,我  相似文献   

2.
胡德海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是他毕生努力的学术领域。他的教育学思想博大精深,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高度重视教育基本理论在教育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矢志不移地坚守教育基本理论的学术地位,并致力于中国特色的教育学话语与体系的构建,在他的教育学学术思想中始终流露着爱人、尊重人、关心人的情怀。学习胡德海先生的教育学思想,就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关心公众利益。要坚持批判的立场,坚守自身的学术品格。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价值。要有浓烈的、坚定的学科意识和学科担当。  相似文献   

3.
李定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作为中国第二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在我国教学论学术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李定仁先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其教育思想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教学论思想、学术史思想、高等教育思想和民族教育思想。系统总结李定仁先生的教育思想,对于继承和发扬李定仁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丰富我国教育家的思想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对我国教育学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那体系完善、富有创建的《教育学原理》是我步入教育学领域的"全息图",也是我专业成长的助推动力和理论指导。当然,对胡先生的崇敬不仅仅是他的教育理论,还有他的学术品格、治学精神和为人为学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生活态度和治学心向。《胡德海教育学术思想研究》的出版,一方面是将胡先生对中国教育学术的贡献进行再一次的凝炼,另一方面是期待着能为传播光大胡先生的教育学术思想寻找一个新的切口和途径,也借此表达我对教育学理论的热爱与期冀,以及对胡先生的感念与崇敬。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于教师及其教法。教育上最可恶,最可怕的敌人莫过于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现代教育的核心把学生看作主体,又看作客体,重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兴趣则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学习优劣的关键在于内部动机,而兴趣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从这个因素入手,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达到教育教学所预期的目的,将教师的“要我学”变为学生的“我要学”。  相似文献   

6.
近代名家沈曾植,在他逝后的一段时期内,几乎被人遗忘,他在近代诗坛、学界取得的成就也逐渐不为人所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沈氏研究逐渐多起来,围绕沈曾植的诗歌诗学、学术成就、书法艺术以及他的历史活动,以钱仲联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其展开研究,成果卓著。现从思想学术、诗歌诗学、史地书法等方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为沈曾植研究作基础性准备。  相似文献   

7.
从1931-1949年,冯友兰先生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他称之为一生中"风光"的18年。在教育思想上,他倡导"学术民主"维护学术尊严",主张在学术上"兼容并包"。同时又将"兼容并包"教育思想延伸至治学方法。他在治学中提出"接着讲",即博采中西文化之长,并融为一体。冯先生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树立了一个优良的学风,为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更新和转型,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从教60多年来,他追求真理、笔耕不辍,长期致力于教育学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学者风范和君子人格,获得了学界同仁和学生的深深敬仰。这是他的学术自信、学术探索与表达的教育情怀、强烈的学术使命感与责任感、沉思后言说的学术原则等学术精神的凝结。每一位年轻的学人都应该学习先生的学术品格,将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优良学术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6卷本《向峰文集》精选的文章显现了向峰先生所拥有的宽阔的学术视域及在学术情趣上所拥纳的敞开的学术人格,这两点足以使向峰先生站在国际学术平台上于互文的学科领域中通畅且自由地行走。从文艺理论研究走向比较诗学研究,是这部6卷本《向峰文集》的显著学术特色之一。集纳于这部6卷本《向峰文集》中关于西方文论研究的文章,不仅见出向峰先生秉有很好的西学功底,而且向峰先生对中国古代文论及其美学思想的研究,也更是透析在中国传统学术背景的底色上行进的。  相似文献   

10.
李定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他将教育融事业、科学和艺术于一体,为我国教育战线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力量,为西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李定仁先生虽已退休在家,但仍然不忘对教学论学科发展与青年教师成长的关注。梳理李定仁先生关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发展、本科生教学与青年教师培养,以及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教育思想,对今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