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14年北京车展上,全球首发车118台、概念车71台、新能源车79台亮相,从新车情况来看,氢燃料电池车走向量产将成为未来汽车的流行趋势之一。氢燃料电池车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氢进行发电,纯氢被注入罐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产生水,这一过程同时也能产生电,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日本及欧美各国进行了多种燃料电池车的开发,包括直接以纯氢为燃料的“直接氢气型”,以及通过重整从甲醇或汽油中制取氢气再用于发电的“重整型”燃料电池车。1.丰田、本田燃料电池车进行试销,日本首相试乘2002年11月18日,丰田自动车的“丰田FCHV”型五人座小汽车获得国土交通省“国内燃料电池小骄车大臣认定”,从12月2日开始以长期租售方式(1台车每月支付120万日元,30个月后获得全部产权)开始试销售。为表示对这种国产环保型汽车的厚爱与支持,首相官邸、经产省、国土交通省、环境省将各购1台作为公用车。丰田计划以上述方式在…  相似文献   

3.
为何把自己多年来辛辛苦苦积淀的燃料电池专利技术公之于众?是很傻很天真?还是有着更大的战略图谋2015年新年伊始,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5国际消费电子展开幕前夕,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将无偿提供5680项燃料电池相关专利(包括正在申请中的专利)的使用权,包括燃料电池、储氢罐、电池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专利,以及倾力打造的最新氢燃料电池车Mirai的关键技术专利,旨在推动并主导燃料电池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13,(12):70-70
氢燃料汽车亮相美国车展作为未来新型交通工具,氢燃料电池汽车向电动汽车发起了强劲挑战。在近期举行的美国洛杉矶车展上,三家汽车制造商发布了氢燃料电池车型,最早可于明年春季公开发售。与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行驶里程更长,可与传统的汽油车相媲美,并且能够快速加注氢燃料。专家表示,此前阻碍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问题已被业界克服。然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即氢燃料加注站数量稀少且建设成本高昂。  相似文献   

5.
又是一年的北京车展,又是一年的豪门盛宴.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北京车展已经成为国际上著名的汽车品牌展览会.来自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225家境外厂商和1800余家国内厂商参展;共有展车890辆,其中概念车55辆,国际品牌全球首发车7款,亚洲首发车24辆,上百款国内外新车首发亮相.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生态明珠矢久岛居然被本田汽车公司当成了试车场。这一消息乍听颇令人不安:汽车是释放温室气体的元凶之一,矢久岛如何能受得了汽车尾气的糟蹋?不过别担心,本田公司要实验的是氢燃料电池车。  相似文献   

7.
氢能源具有来源丰富、高效转化等显著优势,在工业、交通等领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未来市场潜力为预测目标,设置乐观情景、基准情景与保守情景三种情景,构建基于麻雀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SSA-SVR)的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潜力的智能预测模型,对北京市2022—203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市场需求进行多情景的预测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SSA-SVR智能预测模型能够克服单一模型参数选择较为敏感的问题,通过参数优化,有效预测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潜力;(2)在乐观情景下,技术进步因素对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潜力影响程度最大,在保守情景下,基础条件可作为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前,被称为下一代汽车终极车型——零排放燃料电池车和综合运用IT系统的自动驾驶技术是日本重点推进的领域。2013年以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几大汽车厂家的通力协作,日本燃料电池车技术研究与推广呈现全面加速的新动向:汽车厂家对燃料电池车的研发由"各自为政"转向"合作创新",燃料电池催化剂研发取得新进展,丰田、日产和本田均筹划在2015年前后推出燃料电池车,政府在税收、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等方面倾力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取得阶段性突破。日本政府与其汽车企业通力协作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天下     
《经济月刊》2010,(5):126-128
1绿色车展 2010年4月25日,北京国际车展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揭幕,来自全球汽车厂商和本土汽车企业的89款全球首发车型参加了车展。同时,本届国际车展主题为“畅想绿色未来”,首次在一届车展上迎来多达95款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低碳经济的浪潮中的一大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近来各国政府加强了在氢和燃料电池上的研发投入,研发投资已经显著地增加,每年约达10亿美元。投资均匀地分布在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三个地区:亚太、欧洲和北美。燃料电池吸收的投资超过了总额的一半。其余投资在生产、储存、运输及使用氢的技术上,包括非燃料电池技术,如燃氢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等。  相似文献   

11.
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燃料电池的理想的状态下,无燥声和污染排放,并能产生电力,为汽车提供动力。氢作为一种能源,取之不尽,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被称为21世纪汽车的核心技术。因此,世界各国对燃料电池的研制开发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2.
日本高度重视燃料电池和氢能技术发展,全面推进氢能社会早日实现。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推出的“燃料电池·氢”专项基于日本氢能基础战略和绿色增长战略等政策,为提升燃料电池和氢能的创新研发、普及和规模化应用开发了相关课题。对“燃料电池·氢”专项背景和政策逻辑进行分析,厘清其主要研究领域和技术路线布局,结合专项目标对实施成效进行评估。“燃料电池·氢”专项的研究布局和创新管理经验可为中国氢能技术创新发展和战略部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时讯资料:超级豪华品牌迈巴赫6月亮相第八届北京国际车展。售价578万-618万元。2004年4月30日香港讯——日前,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韩力达先生在香港对外宜布:继亚洲首个迈巴赫中心于香港正式启用之后,迈巴赫超级豪华轿车将在6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车展首次亮相并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而在不久的将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将陆续建立迈巴赫展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卡托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患原发性高血压于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86例,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服用氢氯噻嗪,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比较两组患者降压疗效、病状改善效果。结果试验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托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状消退快,降压效果明显,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天下     
《经济》2010,(5)
1绿色车展 2010年4月25日,北京国际车展在北京中国际展览中心盛大揭幕,来自全球汽车厂商和本汽车企业的89款全球首发车型参加了车展。同,本届国际车展主题为畅想绿色未来,首在一届车展上迎来多达95款新能源汽车,成为球低碳经济的浪潮中的一大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晨风 《经贸实践》2006,(12):40-40
频繁的车展盛会,无不展示着硝烟弥漫的品牌大战。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车展上北京奔驰也好。一汽奥迪也好,多数观众重视的仅是其奔驰、奥迪的血统,哪儿生产的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7.
苏金生 《商周刊》2013,(19):77-77
本届车展展出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共吸引来自全球的100余个汽车品牌,200余家汽车厂商携992台展车闪亮登场。据统计,为期5天的车展共接待海内外观众48万多人次,销售车辆12000余台,展会现场成交额超过15亿元。  相似文献   

18.
当身披一袭红衣的一汽马自达6在车市刚一露面,立时让无数车迷趋之若骛。据说在一次家用车展上,几个消费者为了抢购这一款车,当场争得面红耳赤。后来,这款车加价5000元销售,欲购者也得排长队等候。  相似文献   

19.
金声 《商周刊》2012,(9):65-65
提起巴黎车展、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东京车展、北美车展、上海车展、北京车展等国际知名车展,大多数车迷都耳熟能详,在期待现场一睹最前卫汽车科技风采的同时,过足"香车美女"的眼瘾。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整车生产企业有100多家,是世界上最多的,中国每年各地举办的车展数量恐怕也无可匹敌。车展火爆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冯淑娟 《财经文摘》2008,(5):112-116
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第十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 精彩纷呈的展台设计,热火朝天的新车展示,身材火辣的美女车模……一切的一切,都在昭示着本次车展的成功和影响力。或许,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局限于此。 这次车展以“梦想·和谐·新境界”为主题,不仅是中国汽车业从10万到1000万辆巨大飞跃的生动写照,而且是全球汽车业为“绿色未来”而努力的完美体现,当然还是本土汽车品牌从男孩成长为男人的经典总结。 这是一次没有争议的国际A级车展,从数字就可直观看出。北京车展从首届到此届、展出车辆从240辆增加到890辆;参观商从400家增加到2100余家;展出面积由2万平方米增加到超过18万平方米;与会记者从50多名增加到8000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