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别智 《环境经济》2012,(12):29-34
环境问题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具有社会稳定风险,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环境立法应当充分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敏感期共存、环境风险高发期与环境意识升级期叠加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2.
新民事诉讼法的公益诉讼条款给环境监管部门施加了两项新职责,第一,以环境行政执法机关身份提起课以行政义务(处罚)的诉讼;第二,作为国家所有权代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3.
正一、公益诉讼赔偿金归谁所有?《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只规定,符合公益诉讼法定条件的原告,享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但没有明确原告是否可以请求金钱损害赔偿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当一项环境行为既损害环境公益又损害环境私益时,环境私益的受害者可以通过提起环境私益侵权救济之诉,要求得到赔偿或是补偿。那么,环境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赔偿问题怎么办呢?目  相似文献   

4.
尽管2012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并没有明确指出检察机关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但是从已有的司法实践看,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是必要、可行的。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均有其特定背景,诉讼请求大体包括停止侵害或赔偿环境损失,在诉前准备阶段检察机关通常会成立专案组收集证据并寻求环保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技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20,(2)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新增的诉讼模式,在环境刑事案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受损害生态环境。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诉前公告程序难以履行,诉讼职责定位不清,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破解困境,要简化诉前公告程序,明确法律依据,突出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6.
环境公益诉讼的新兴,要求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中亟待确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然而,现行法律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存在诸多限制,因此有必要从法律上确认检察机关、环境保护组织及利益关系人的原告资格。  相似文献   

7.
浅析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跃  王炤 《铜陵学院学报》2006,5(5):57-58,111
由于没有统一的成文法的规制,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学者们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一直争论不休且观点差异很大,特别是关于公民是否具有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争议很大。本文就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以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范围为基点,详细论述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含义、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对公民提起的行政公益诉讼的认定等基本问题,以期对我国未来的行政诉讼法的修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峻的现实,仅凭政府的力量难以开展有效的环境保护活动,也难以周全地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必须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法治领域的应有作用。基于此,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建立了环境共治的环境法治新格局,突出了社会组织和公众的作用,变被动的守法为主动的护法,突出了公众的法治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保障人民的法治  相似文献   

9.
2015年伊始,从新环保法实施,到实施后首例环境公益诉讼在福建南平立案,再到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我国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面纱被一层层拨开。那么,环境公益诉讼的门槛到底有多少?如今降低了多少?在我看来,门槛不止一道,而且部有不同程度的改观。第一道门槛是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使得诉讼主体资格的门槛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近期孙洪坤教授的《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研究》一书,对检察机关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关系按照逻辑联系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梳理,阐释了独特的程序研究思想。尝试提醒人们以一种审慎态度看待环境公益诉讼程序中的制度设计,对中国近年来检察机关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一些具有争议和研究意义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68-270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对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但2012年新民诉法修改增加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内容,但其中对诉讼主体只做出了泛泛的规定。逐步阐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含义,并通过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阐释实践中民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分别从检察机关、公民、行政机关、其他组织4类主体进行深入理论探究,并对未来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做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8,(1)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公益性的诉讼形态备受国人广泛关注,它是公众参与保护环境权益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环境法律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和现状,并借鉴国外成熟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环境公共利益以及环境公益诉讼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方面进行探讨,进一步探究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15,(5):12
1、主体资格第一条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等法律的规定,对已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具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重大风险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第二条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基金会等,可以认定为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社会组织。第三条设区的市,自治州、盟、地区,不设区  相似文献   

14.
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立法不足,总结出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势在必行.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立法不足.总结出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不断遭到污染、破坏的状况,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相关案例,论述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7.
原告资格的确立是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应确立的原告范围,将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的概念是什么?可以界定为:在环境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或可能受到损害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简而言之,就是谁享有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公益诉讼制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很多国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虽然我国尚未真正建立此制度,但学术界、司法界已对它给予了相当的关注,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公益诉讼制度已在我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而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的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也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关注。因此,对公益诉讼主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并就公益诉讼的主体制度的完善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檀笑  谈佳军  余菁 《环境经济》2022,(20):58-62
自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构建了以磋商、民事诉讼、公益诉讼为主的制度框架,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实践当中磋商与环境公益诉讼等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衔接的问题,本文旨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29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被告常隆农化等6家企业因违法处置废酸污染水体,应当赔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本案因此被称为“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这起由环保组织作原告、检察院支持起诉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不仅参与主体最特殊、诉讼程序最完整,且涉案被告最多、判赔金额最大,同时探索创新最多、借鉴价值最高。堪称示范性案例。1.环保组织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作为一起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案件最大的亮点在于原告身份的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