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是个逼着你去适应的世界90年代,不少上海人迈开了闯荡香港的踏实脚步。于是,便有了本文中几个上海人闯荡香港的小故事。原在上海某锅炉厂烧大炉的广东人阿强,1949年他5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家乡,在法国人的一条轮船上找到一个厨师的活,去了香港。直到1987年,阿强除了收到过两封父亲托人捎来的信外音讯全无。1987年春节,年迈的父亲从香港归来探亲,在简陋的板壁阁楼上住了十天,留下了一些金银首饰和他去香港后的三十几年经历:1949年到香港后,在一家饭店掌勺。1954年同一位香港女  相似文献   

2.
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以320票,支持率达80%的绝对优势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江泽民主席在会见董建华时说:你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由中国人担任的香港行政长官,意味着香港即将进入一个新纪元。英国外交部发言人称董建华是难得的首长人选,英国政府欢迎他随时到伦敦访问。董建华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希望能带领香港对祖国今后的发展与和平统一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们更需要凝聚香港人的‘民气’…过去我们说家在香港,只是把香港视作安身之所而已,今天我说‘家是香港’,是想吁请大家把整个香港视为家,把700万香港人视同家人。”2007年8月,梁振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家是香港》,书中集结了他多年在香港发展上的所思所想,倾注了他对香港的热爱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作为香港社会名人、亿万富豪,陈玉书先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人们更想不到他既是商人,又是文化人。作为香港繁荣集团的董事长,他现在又是香港作家协会的名誉会长,曾在国内外各种媒介发表了不少作品。在他的作品里表达出他拳拳的赤子之心。 陈玉书先生祖籍在福建省仙游县,1941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一个  相似文献   

5.
随便问一个香港人他的娱乐是什么?他随便也可答出十样八样,什么卡拉OK,搓麻将,大D等等。其实普通的香港青年,一般每星期  相似文献   

6.
名流吴光正:要看到有“两个香港”香港名流吴光正,时而语出惊人。再出惊人之语。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他接着说:“你看到的又是哪一个呢?”在谈及香港现时面临的经济困难与出路时,他说,现时有“两个香港”:一个是“面对全世界的香港”,这个香港非常蓬勃,有无限的机会;另一个是“堡垒香港”,漠视外边,守株待兔。他说,他担忧的是只看到后一个香港的人。他话锋一转说,港人要因时调整自己,自我增值,学点普通话,去闯大陆。他说:一觉醒,楼价升了,股价升了,饭来伸手,这支“歌”现时没有了。今时今日再守株待兔已没有出…  相似文献   

7.
信息广场     
香港: 预测1997年往香港游客达1200万人 香港旅游业议会外游委员会主席黄士心指出,香港结束由英国政府管治,回归中国后的面貌,将会是世界各地人民的一个热门谈论话题,而这方面亦会成为数以百万计以上人士前往“东方之珠”浏览一番的重要因素。他预计到1997及1998年期间,往香港旅游的人数将会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恩森公司是香港谷他集团在菲律宾创办的一个下属企业。香港谷他集团是一个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外有几十家企业。主要经营房地产、股票交易、合板和木制品加工等项目。该集团董事长是香港爱国人士陈兆明先生。恩森公司创办在菲律宾他加禄市的独资企业。该公司采用的领导体制是由三位权力平衡的最高领导者同时决策的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一应高经理和二位香港谷他集团派出的代表。实际决策管理的程序是这样:最高经理是本公司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一一厂之长。他是菲律宾人。但公司管理的各项决策中,尤其与钱有关的决策,他须同两位香港代  相似文献   

9.
2002年,对周正毅来说,也许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先后出巨资在香港收购两间公司,引起沪港两地及海内外一阵轰动。去年1月,他先以8800万元.快速收购香港盈荣集团,5月又出手25亿元,成功收购香港建联通。到了今年年初,又传出他将以3亿元收购具有50年历史的老牌金融公司香港顺隆集团。这一组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手笔收购活动.创下了上海企业家“搏杀”香港经济舞台的新纪录。 周正毅何许人也?不少香港人都在揣测:他是何方大亨?为何敢于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长期生活在海外的人,他了解世界作为经常往返沪巷两地的人,他熟悉上海和香港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是经济劳方面的专家作为QAD的一员,他必须关注制造业的发展作为一个与上海有“血缘”的人,他有浓浓的上海情结综合这些因素,他看问题会有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10日,MATT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飞往香港,然后来到宁波。虽然前几年他因为出差来过中国几次,但时间加起来不过60天,这次他想住下来,决心在这儿至少呆五年。他想仅仅一两年的时间是不足以让人对一个国家产生印象的,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放眼看这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丁笔 《沪港经济》2003,(1):44-46
香港媒体有点“讨人厌” 去年底香港娱乐界有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就是歌星罗文的逝世。 丁笔对罗文不是很熟悉,也很少听他的歌,到香港后才知他患了绝症仍顽强和病魔抗争。他逝世后,香港人都感到很伤心,从政府高官到市民百姓都表示惋惜,他的葬礼很隆重,数千歌迷自发前去为他送行。好多香港人称他是香港的骄傲,有人甚至建议要把他的那一首《狮子山下》评为香港区歌,还有人提出要建造罗文纪念馆。人们之所以敬重和喜欢罗文,是因为他“歌好人正”。作为一个歌星,首先得要唱好歌,但光能唱歌还不行,关键还要  相似文献   

13.
在香港亿万富豪中,支盈章属“上海帮”。“上海人在香港做生意,大都做工业做实业,炒地皮炒股票是少数,作风比较稳健。”他说。为讨欠债来香港从一开始,支盈章就脚踏实地。四十三年前,他从上海来到香港。受哥哥重托,追讨一笔欠债,价值是几条“大黄鱼”。说来像笑话,大海捞针寻到欠债人,非但不还钱而且伸手向他借。他居然照借不误,只因初出江湖脸皮嫩。一个宁波乡下人,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他连字也识得不多,只在乡村祠堂的小学里读了几年书,十几岁跑到上海,在哥哥、姐夫合开的染料铺里做帮手。来到  相似文献   

14.
林欣 《沪港经济》2000,(3):47-49
蟹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其味鲜美,人尽皆知。 然而,第一个吃蟹的人,是需要勇气的。吕志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要做第一个吃蟹的人 70年代后期,香港经济奇迹般地起飞,各种肤色的淘金者,潮水般地涌向这块弹丸  相似文献   

15.
张寒 《中国西部》2009,(9):120-121
有人说,假如想从香港找一位可以演话剧《茶馆》的演员,那么这个人就是黄秋生。纵观香港影坛,黄秋生绝对算得上是异类:他曾顶着“烂片之王”头衔几十年如一日,却在今天的香港商业大片中扛起了“实力派”大旗。“他是那种你只要给他一个上档次的剧本,他就能做到征服人心的鬼才。”正如黄秋生所说的:人生真的和电影一样!  相似文献   

16.
新天地——外国人说很中国化,中国人说很西方化以前,我总认为,只有亲身住过上海石库门房子的人,才会对石库门弄堂有深刻的感情。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对此毫无生活体验的香港人,却会对上海石库门倾注极大的热情,居然投资10多个亿,在上海的市中心成功地开辟了一个石库门的“上海新天地”,成为上海城市改造的一个亮点,引起了海内外的惊诧和轰动! 他,就是香港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瑞安集团的香港总部访问了罗康瑞先生,我和罗先生已经是“第二次握手”了。这次我们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请他谈谈“上海新天地”。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7.
梓有 《中国西部》2014,(1):84-85
<正>很多人把他称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很多企业家把他当作风向标。年初的码头工人抗议后,李嘉诚旗下公司开始不断出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百佳超市是第一个被抛售的项目,拟售价40亿美元,它占据了香港超市份额的三成  相似文献   

18.
王哲 《中国报道》2022,(7):56-59
<正>京港地铁的发展,可谓京港两地携手合作与共同发展的一个缩影。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邵信明与北京有着一份特殊的缘分,他的母亲是在北京出生长大的。邵信明年少时,母亲经常与邵信明讲述她儿时在北京的生活,所以从小邵信明就对祖国有着强烈的亲近感。199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的一年,也是邵信明从航空业加入轨道交通行业的年份。像很多普通香港人一样,1997年7月1日,邵信明通过电视机,  相似文献   

19.
从香港到东南亚,再从大陆到澳门,在将近30年的职业生涯中,吕耀东是一路打拼着过来的. "然而回首往事,我又觉得自己很幸运--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以后,分别是香港、内地和澳门经济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一个办企业的人,这几个好时期都被我遇上了……"吕耀东用他惯有的平和淡定的语调,向<沪港经济>记者讲述着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王楚 《沪港经济》2011,(5):38-39
经济学家谢国忠最近表示,"香港人最新的梦想,就是等一个土土的内地佬来敲他的门,掏出几百万美元来买他的公寓,那么他的下半辈子就有着落了。"眼下,香港物业投资越来越成为内地购房者的追捧。3月26日,由浙江中原地产组织的香港看房团启程,这场为期四天的看房活动,吸引了众多实力雄厚的浙江投资者。而在重庆,美联物业推出"美联香港购房节",机票、食宿全包,首批50人限额已经满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