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重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历史沿革与资金来源的变化 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源于新中国的诞生,随着我国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推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农村中半社会主义合作化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很多地方开始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合作化。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正由大城市推向中小城市,成为广阔的运动。社会主义改造必然使生产力大大的获得解放。因而在我国将出现工农业的大发展,整个国民经济的巨大高涨。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现金周转也会大大增加,作为现金出纳中心的国家银行必须进  相似文献   

3.
货币流通发展变化是商品流通发展变化的形式,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我国的国民经济几经曲折终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制订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蓝图。明确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配置对策研究□周松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不断改善全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证。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国民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整,工业生产继续增长,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农业在战胜严重的自然灾害之后夺得了全面丰收,整个国民经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轨道。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全国深入学习《决议》,学习《准则》,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反对不正之风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通知指出:“积极开展保险业务,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补偿制度,对于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安定人民生活,减少社会财富损失,都是有利的。同时,也是积聚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就充分肯定了保险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自从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以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是需要保险的,特别是广大农村对保险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这些都表明,保险事业要有一个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编制国家预算时,为什么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是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国家预算的编制关系到整个国家活动,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预算的编制,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每个时期的总任务、方针与政策。现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新的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扩大就业门路、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综合国力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个体私营经济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而且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银行,不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或者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它们都是国家的银行。它们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我们讲银行的地位和作用,就是指这样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银行体系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列宁曾经讲过,“银行,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大中心。它集合着空前的财富,又在幅员辽阔的整个国家内进行分配,它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不同。但我们的经济还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运动和资金运动,从而也就离不开信用活  相似文献   

10.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的需要与可能是经常发生矛盾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资金活动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调节,相互制约,相互支持,使矛盾得到正确的处理,促进生产的发展。一全国人民正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学习解放军和大庆油田的革命精神,广泛深入地开展比学赶帮的增产节约运动,我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全面好转的局面。农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已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银行结算也必须适应这个新的要求,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必须坚决取消。一、托收承付结算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53年开始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由于我们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经济建设的总体模式,倾向于一切向苏联学习,以苏联为借鉴,我国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特征是:强调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入重要目标,并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大力发展农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的人民储蓄事业发展很快。储蓄工作在社会上的地位有很大提高;储蓄存款在整个资金来源中的比重在上升;通过储蓄集中的资金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在加强。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储蓄工作很重视,把它看成是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建设十条方针的核心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经济建设十条方针,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纲领,提高经济效益,又是这个纲领的核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一)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要求。我们的经济建设是为了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因此,我们搞经济工作,应当很好地研究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个体、私营经济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现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速度减慢的情况下,为保持我...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人民储蓄事业,把群众手里暂时不用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支援四个现代化建设,是银行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储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支持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破坏,我国储蓄事业的发展还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应用型农村金融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现实意义,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再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部署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到我国城镇化率在“十一五”期间要提高到47%的水平,再次表明党和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是根本。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需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光要速度不要比例必然欲速则不达,光要比例,不讲究一定速度,那么,社会主义建设又会陷入消积平衡,整个经济就会蒌缩。因此,筹集资金搞活经济,是当前经济调整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银行本身并不创造真实资金,但银行可以把社会上已经创造出来,但分散在各部门、各企业中的资金集中起来,支持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银行是国民经济中资金活动的总枢纽,通过银行再分配资金的活动,使整个再生产中资金顺利循环与周转,把整个国民经济搞活。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独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要努力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中国未来5年乃至15年发展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站在"开局之年"这个关键时点,财税如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四五"时期,财税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点有哪些?围绕上述有关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接受了本刊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