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在我国已进行多年,以增长极理论、中心——边缘理论和空间扩散理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其共同点都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实力的地区为中心,形成发展之势,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本文试图从地区本位出发,将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核心能力扩展到中观层次的区域核心优势。集一个区域中最佳组合的核心优势,发挥其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反哺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的历史虽不很长,但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目前,正在成长着的经济增长极和主要经济带,如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福建)、长江三角洲(上海浦东牵头)、胶东半岛(山东)、辽宁半岛(大连)和京津唐等,则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四大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我国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中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在我国学术界关于地区差距扩大的讨论中存在两大分歧,一是我国地区差距有多大,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这个问题很难取得一致意见;二是地区差距扩大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主要观点有地理位置论、政策倾斜论、体制差异论、人的素质差异论等等。我国地区差距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一个基本观点,现在争论的焦点在于什么是主要因素?现在有不少人把政策倾斜论作为我国地区差距扩大的一个主要因素,我认为这种归因论是…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上下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对西部地区的现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并指出在开发要中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回顾1实施均衡发展战略阶段(50~70年代末),中西部经济的大发展。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我国实施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之所以实施均衡发展战略,是由当时的主客观原因决定的。从主观的角度看,建国后,我国曾经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是均衡的,不均衡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要求均衡布局生产力,减少甚至消灭区域差异。从而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上以“平衡论”、“同步富裕论”作为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抑制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投资,扶植其发展。从…  相似文献   

6.
资源产业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并不能缩小东,西部差距,目前,必须辅以国家宏观调控,基于我国国情,制定资源产业规划不仅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7.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勾画了90年代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兰图,也规定了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项主要任务与目标。一是各地区合理分工、各展所长、发展优势,齐心协力保证全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通过跨地区的横向联合,特别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支援与协作,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为了完成上述双重任务,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相关性,以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际市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利用国际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应时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86,自引:0,他引:86  
本文研究了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现象,在界定了产业区域转移内涵意义之后,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区分了产业区域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同和不足之处,并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揭示了近年开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区域转移状况,最后探讨了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仕明  曾勇 《董事会》2005,(5):42-4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几乎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定律。应当说,中国的发展是“成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20世纪世界经济的奇迹:GDP由1980年的4514亿元上升为2004年的近136500亿元,年均增长达9%以上,国家综合国力迈入国际六强行列;国际贸易额由1980年的38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11547亿美元,进入全球前三;外汇储备,1980年仅29亿美元,2004年底达6099亿美元,坐二望一。  相似文献   

11.
山西作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其传统性的经济结构对山西经济的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在今后的一定时期也将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从全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 ,已明显地表现出山西这种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定位 ,给山西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结构性滞长 ,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山西经济的发展 ,山西经济结构的调整确实已经到了十分迫切、非常必要的地步。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省 ,经济结构的调整 ,首先必须从山西区域经济的特点出发 ,考虑省内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 ,特别是从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关系中 ,寻求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实…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对区域经济理论进行了探讨,从区域自身发展能力出发,把微观经济学理论-核心竞争能力应用于中观(宏观)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区域核心优势理论,并对影响区域核心优势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及对区域核心优势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说明,区域政府超前发现市场机遇,精心规划主导产业,定向招商形成聚集,鼓励企业积极配套这样一套着眼于培育区域经济新兴主导产业群的发展思路,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供致力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我国落后区域经济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网络化发展内涵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不少城市都提出了城市网络化的发展战略。但是,城市网络化发展除了表现为以交通为载体的空间融合以外,还具有哪些深层次的意义,其完整内涵、集结动因、构成要件以及发展层次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展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特征已形成,但在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协作、法制建设、技术进步等主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成立至今已经七载,这段期间,我国经济继续在快车道疾进,胜利完成了第八个五年计划,提前五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发表,如拂面春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再次呈现万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跑步前进居于最前列的粤闽江浙鲁几省“八五”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7%至19%,即使最慢的省区“八五”GDP的年均增长率也超过7%。当然,在体制转轨时期的快速发展,不可能不伴生诸多矛盾和问题,除了后遗症至今尚未完全“化解”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以外,诸如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拉大;某些老工业基地在体制、结构和历史包袱等多重折磨下经济发展滞缓以至衰退;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结构趋同,导致诸多行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导向型区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本文拟对于资源导向型区域,在资源开发中应如何合理开发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注重市场需求,加大对区域的知识和科技投入,协调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全球化 按照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在货物及劳务贸易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与扩散基础上,不同国家市场和生产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动态过程。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他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台。后来人们又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