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完善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体系,在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会救助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因病支出型贫困社会救助的政策内容和工作流程,研究我国现阶段社会救助的基本状况.同时提出全方位从疾病预防、完善政策、救助执行以及内生动力四个层面构建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以期提升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效果,破解贫困恶性循环,加快贫困家庭走出困境,提升其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应晓春 《当代经济》2018,(8):110-112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矛盾和问题集中显露,中低收入人群陷入贫困的风险加大,在绝对贫困减轻的现状下,支出型贫困凸显,社会救助体系面临新的挑战并亟待转型升级.本文从支出型贫困政策扶持、救助金额和救助群体三个方面对浙江省支出型贫困救助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究支出型贫困救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缓解救助意识不强、救助对象识别不精准、救助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高通货膨胀背景下,低收入群体财富蒸发现象日益明显.经济发展与民生关系的协调,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保障服务责任.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源于个人缴费、企业缴费与财政拨款,考虑消费水平、劳动力供需和人口结构等因素,财政手段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提高养老保险水平的途径.尽管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并不会加大财政压力,但我国实际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仍偏低.通过变参数模型,实证结果证明增加的养老保险支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被通货膨胀所抵消,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都要求扩大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的博弈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对贫困群体进行社会救助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救助对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各不相同。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政府间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构建针对农村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在反贫困中发挥基础制度的作用,既要应充分考虑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进程,又要结合贫困群体的实际,从最急需、最迫切的需要作为切入点。我们认为,应把社会救助作为第一位的制度安排,特困群体最需要保障的是吃、穿、住和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问题,从广义的社会救助考虑,这些都应纳入救助范围。由于解决贫困人口住的问题和上不起学的问题,已经主要纳入开发式扶贫计划予以考虑,本文主要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论述。农村贫困人口主要是指人均纯收入低于维持基本…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传统型社会救助渐渐力不从心,其中黑龙江省的传统型社会救助问题格外突出。如今发展型社会救助已经成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重要支撑。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社会救助的情况,尤其是黑龙江省现行社会救助的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中的问题,可以看出黑龙省现行社会救助存在部分救助实施效果不佳、救助主体较为单一、缺少完善的内外监督措施、救助质量有待提升、群体的认知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多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多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的质量、完善社会救助的监督制度、提高群体的政策认知等方面构建黑龙江省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采用相对贫困指数测算法和GLS线性回归法对农村相对贫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农村相对贫困持续走高;而农村相对贫困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不强;劳动力价格差异对农村相对贫困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特别是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基础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是低收入群体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受益充分—分配公平—结果公平”视角,结合OECD和EUROMOD数据全面地揭示欧盟国家社会救助的全过程,并从责任划分、支出规模和给付机制等角度分析如何实现社会救助的全过程充分与公平。研究表明:受益充分和分配公平是实现结果公平的前提条件,其中英国通过提供受益充分且分配公平的社会救助有效地缩小了收入差距,而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居民受益不充分致使社会救助的再分配功能薄弱。此外,社会救助的责任划分、支出规模和给付机制会影响社会救助的全过程。最后,在汲取欧盟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文章提出,我国社会救助应注重全过程动态治理,完善多层次保障机制,适度调整支出规模,以及建立多元化救助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经济改革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城市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并不断扩大。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体制结构变迁方面的宏观因素,也贫困者个体自身方面的微观因素。而现行救助政策及具体措施方面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偏低、低保救助对象的审核工作存在盲区、救助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对贫困群体自我救助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贫困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不仅对解决潍坊市城市贫困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范围内城市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上海率先提出"支出型贫困"概念,贫困度量以支出为标准,救助目标以风险预防为主,救助对象以家庭为单位,贫困理论由此得到丰富和发展。上海积极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救助和帮扶"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基本经验为:构建信息平台,形成支出型贫困的发现、监控和预警机制;调动多方力量,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提供"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四医联动",确保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1.
一 研究背景 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养老保障不健全所引起的社会公平、社会贫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困难群体没有制度化的社会救助,1.4亿老年人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特殊贫困群体的救助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一步。农村失独老人作为特殊贫困群体的一分子,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对其救助格外重要。相对于城市失独老人而言,农村失独老人的人口数量更为庞大。同时,农村失独老人没有足够稳定的收入来源,早年也未能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在日常生活和医疗方面的基本条件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通过分析农村失独老人所面临困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认为在原有的救助政策和方式的基础上构建起包含政府、志愿者、养老机构和社会慈善组织在内的多主体救助体系,不失为解决我国农村失独老人社会救助问题的适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关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情况,首先,要判断一个时期通货膨胀与否,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日常开支”与“住房开支”这两大方面,不能只考虑CPI的变化情况;其次,分析了居民的消费结构组成及比重,通过计算得出综合消费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严重程度的指标;再次,得出结论,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并非十分严重,甚至低于过去10年.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及建议:一方面要继续严格抑制房价控制住导致通货膨胀的重大因素;另一方面不必过分压制CPI,否则会导致中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发展不景气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1989-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八次入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救助对居民户贫困状况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救助资金因挤出了私人救助资源并"诱导"低收入居民更加依赖于政府救助而未能有效发挥减贫作用。平均而言,1个单位政府救助将挤出0.39个单位私人救助资金,并诱导低收入群体降低2.71个单位工作收入;同时对于贫困程度更深的居民户,"挤出效应"和"诱导效应"都更加严重。而社会医疗保险等保障性公共服务能够直接和间接发挥缓解贫困作用。为了帮助低收入者走出贫困,政府由单纯的贫困救助转向为低收入群体更好地提供保障性公共服务将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贫困群体的出现与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问题,并引起高度关注。如何有的放矢地缓解这一问题?当务之急,需要对此进行准确无误地研究,搞清楚城市居民的致贫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贫困状况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救助的意义尤为重要,而救助的目标又决定了救助的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救助的内容方式,比如现金、实物和服务等,分析了中国农村的社会救助方式,指出社会救助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因此当前需要认真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对症下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对广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公共支出的现状,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公共支出规模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对策,目的是提高公共支出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因此当前需要认真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采取对症下药,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对广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来说,本文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公共支出的现状,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公共支出规模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对策,目的是提高公共支出效率,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社会稳定是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的表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包括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而贫困不仅作为内生变量对社会稳定有负面影响,在金融危机等外生变量的影响下,对社会稳定的干扰性进一步加剧。因此,应建立贫困监测的指标体系,监控贫困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同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为贫困群体编织安全网,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贫困对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方黎明  乔东平 《财经研究》2012,(11):103-113
文章基于对河北省霸州市、湖北省赤壁市和重庆市合川区三个县级行政区域城镇贫困居民的抽样调查,考察了城镇医疗保障制度降低贫困居民就医经济负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但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实际报销比例偏低、贫困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有限以及大量贫困居民存在灾难性医疗支出,他们的就医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在住院治疗中,降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城镇贫困居民的就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