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失衡的“连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呈现高效率,低公平运行状态。这是一种失衡状态,这种失衡将引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后果。在初次分配领域之内,初次分配的高效率是一种以低公平为代价所取得的畸形效率,而初次分配低公平是效率提高的制约瓶颈;在初次分配领域之外,初次分配失衡导致再分配公平调节乏力,再分配不能解决初次分配中的低公平问题,从而使得社会整体的公平程度很低;最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经济发展出现消费断层和内需不足,并使社会发展面临和谐危机和许多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
郭雅娴 《经济问题》2012,(11):41-44
从部门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主要得益于1993~1999年期间个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在1999~2002年期间虽然整体劳动者报酬占比基本稳定,但已经出现了住户部门发展减缓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的劳动者报酬开始迅速增加;2002~2008年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迅速下降,则源于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工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宏观政策中资源投放偏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快速上涨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8年源于次级抵押贷款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它以空前的规模迅速蔓延,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分析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开始,详细探讨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对欧洲和亚洲经济的影响;并以中国为例,阐述了中国应从中获得的启示及中国政府目前采取的有力措施;最后,从发展的角度审视了中国应积极地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徐赛 《经济师》2014,(10):62-64
本文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利用2003-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危机期间,商业信用再分配效应的减弱趋势以及金融发展对这一变化的缓冲作用。研究表明,金融危机使得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出现明显的下降,商业信用再分配效应减弱但依旧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金融危机引起的商业信用再分配效应减弱的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美国金融危机传染效应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危机传染渠道上,而较少关注危机传染效应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政府政策对传染性的影响。本文利用Lotka的传染模型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欧盟和日本的传染性,结果发现,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滞后于其他国家,且影响的严重性相对较小,但中国经济恢复的速度比较缓慢。而在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中国受影响的严重性明显降低,但是政策干预并不能使得中国迅速从美国金融危机中恢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前的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加强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作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在金融发展和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库兹涅茨效应.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农村信贷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问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居民间收入分配差距加速扩大,收入分配呈现失衡的局面,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消费和生产。本文首先对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进行文献综述,继而从我国初次分配失衡和最终的分配格局失衡的特征表现两个方面来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利用回溯法推导出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是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我国增长机制的转变,需从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转变为共享式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8.
解读美国金融危机的新视角:财富分配失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堪称百年一遇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其导火线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且不论其蔓延之迅猛、影响之深远,令人不解的是:这次危机源于发达国家,是由  相似文献   

9.
中美两国互补型的直接贸易关系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内收入水平的下降、美元贬值以及物价水平波动易通过直接贸易溢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形成冲击。研究发现,危机通过收入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的溢出较弱,而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了明显溢出,并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冲击较大。出口贸易对美国价格水平变化冲击的响应强度、持续时间和衰减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要素投入与要素分配关系的视角,探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途径。通过C-D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笔者对要素分配的内在决定因素及各因素变动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途径有四个:一是提高利率,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成本;二是降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以降低资本产出弹性;三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减少资本供给;四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以增加劳动力产出弹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将大量的资金投资于金融资产,使得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脱实向虚"趋势。文章基于同群效应的视角,考察了我国企业金融化行为传染效应的存在性、发生机制及其经济后果。利用2007-2016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文章研究发现,企业的金融化决策存在显著的传染效应,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与同行业或同省份其他企业的平均金融化程度显著正相关,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信息学习"动机和"代理成本"是驱动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的潜在原因,主要表现为具有信息劣势的追随企业倾向于模仿具有信息优势的领导企业的金融化行为,但反之不成立;并且,外部信息环境越差、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代理成本越高,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效应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同群效应的金融化降低了企业的特质风险,但增加了企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和总体风险。文章的研究为理解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发生机制及经济后果提供了一个新的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功能收入分配的视角考察了1870年以来美国收入分配的变化。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劳动份额从1870年的50%上升到2009年的71.6%;同期,资产和业主份额由50%下降到28.4%。美国劳动份额一直上升的实践,并不符合劳动报酬变化U形规律(即劳动份额先下降后上升)的假说。这一结论的含义是,以经济发展阶段来推理收入分配差距某种必然性的假说是不可靠的,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经济增长或发展以外的其他因素中去寻求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刘广 《经济学家》2023,(12):36-45
以2008—2020年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企业金融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在替换核心变量测度方法或控制模型内生性后依然成立;国有企业和低绩效企业的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形成的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金融化对投资过度企业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财务风险在企业金融化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企业金融化对实物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持有更多长期金融资产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强。本文的政策意蕴是企业应充分认识金融化对实物投资的影响,不断合理分配资金和优化金融资产期限结构,避免“脱实向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特定要素理论”是古典贸易理论向新古典贸易理论过渡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各国政府经贸战略工作的指导性理论之一.笔者首先构建数学模型,对基于“特定要素理论”的“收入分配效应”作了拓展性理论研究,为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然后针对中国特定要素,对其“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该理论在中国仍然适用:短期看,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有利于缩小整体贫富差距,而高学历劳动力的增加和资本的扩张不利于缩小整体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3-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地区初次分配福利系数和产业层次系数,通过实证方法研究产业层次对地区初次分配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层次与地区初次分配福利水平正相关,产业层次越高,初次分配福利水平越高,产业层次对初次分配福利水平具有提升作用。产业层次系数增长率与地区初次分配福利系数增长率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规律。这种U型变化具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区域性特点。产业层次的进一步提升对西部和中部福利水平的改进更明显,现代服务业产值结构提升的福利效应将在东部和东北地区体现得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可能通过区域中有结构性差异的金融体系对政策冲击的不同反应,产生出不对称的区域分配性政策效应。因此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区域分配性效应进行实证考察,以便提出在操作目标和执行机制层面配合总量性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政策建议。本文基于区域金融结构差异的视角,从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结构和金融渗透程度差异的实证分析着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差异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分配效应的机制和效应,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赵向前 《经济师》2001,(11):30-31
西方经济学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表现现象 ,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观点 ,它虽没有触及社会分配的本质 ,但是仍有其合理的一面 ,对当前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可度量为金融-规模、金融-活动和金融*效率三个主要指标.利用OLS和GMM回归、面板单位根、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得知: (1)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库兹涅茨效应,即所谓的倒U关系. (2)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加强农业贷款对农民收入增长取得了显著作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3)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规模、农村信贷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经济化发展,我国加强了社会主义经济化发展的内容和方法研究,针对经济化的发展特点,我国对金融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方面是对金融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对金融化和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文章针对中国现代"金融化"的发展方向和内容进行分析,在分析金融结构和体系方面,分析了金融资本的运行特点和内容,对于金融化的发展特点,"过度金融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影响范围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改善金融危机问题,缓解现代世界金融问题进行优化,以此能够为创新金融发展,优化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邵磊  李林  童健  菅壮 《财经研究》2023,(7):48-62
促进均衡是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基于“机会均等化”新措施的政策效应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文章以北京市西城区在2020年推行的“多校划片”政策为例,从反映市场认可度的房地产资本化效应切入,理论推导和实证估计了基础教育“机会均等化”措施的政策效应。理论推导表明,“多校划片”政策通过引入公共服务的不确定性,放松房产与基础教育间的强捆绑关系,可以在整体上降低平均房价,并在各学区内部达到缩小优质教育资源溢价的作用,但是市场原本对优质小学的青睐将转变为对“高均值、高确定性”学区的偏好。基于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市西城及周边城区的房产交易数据,文章利用双重差分和边界固定效应方法实证检验后发现,此政策使得西城区的平均房价下降1.36%,并对同学区内的基础教育质量差异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享受优质基础教育的门槛并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均等化。然而该政策也使得学区内小学声誉分布替代原本的对口小学声誉,这成为购房决策中的重要因素,并导致房产交易量在短期内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研究结论为在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中适当引入随机性以促进“机会均等化”提供了分析框架和实证依据,也从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