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对事物本质和经济运动规律揭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者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都是如何为如何发展资本主义而服务的,因此,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我们合理吸收和借鉴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正确部分,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我国的经济系统健康运行以及更快的走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提供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相似文献   

2.
邹帆 《时代经贸》2011,(10):15-15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和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对事物本质和经济运动规律揭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两者最后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两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都是如何为如何发展资本主义而服务的,因此,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我们合理吸收和借鉴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正确部分,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为我国的经济系统健康运行以及更快的走出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提供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相似文献   

3.
王立成 《经济师》2002,(7):43-44
我国自 1996年以来 ,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态势 ,政府一直在做着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努力。对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情况 ,国内学者和西方有关理论 ,大都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解释 ,而很少涉及其产生实质和根源。文章认为只有从利益分配的对立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来分析 ,才能深层次地解释供需脱节、通货紧缩问题。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和反映,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是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金融产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等因素推迟并加深了经济矛盾,导致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集中强烈爆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借鉴了大量的西方经济理论用于指导税收体制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我们需清楚认识到的是,西方经济学税收理论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成长的,本质上带有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特点,将其不加批判地直接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以"税负转嫁"理论为对象,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工具,探究隐藏在该理论中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并对其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以便于将其合理地运用于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目前经济危机深层剖析,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借助经济学理论,指出要解决好政策调整与渐进转换、扩大国债投资的"乘数效应"和收入分配政策完善三方面问题才能在根本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抵御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平均利润率下降论”、“比例失调论”和“消费不足论”对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的误解,指出马克思的有效需求理论是以社会再生产为视角,把收入分配、比例失调、生产过剩三者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文中还尝试用数学公式重新表达了马克思的有效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8.
周敏 《经济师》2011,(4):31-3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现象,是资本主义无法治愈的痼疾。马克思在他有生之年经历了7次经济危机,并于19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通过对经济危机史的研究及密切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实际的情况,马克思对经济危机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完成。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现实性、根源和实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研究经济危机问题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一国经济的波动已经不仅仅只对本国就业产生影响了。由于我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劳动力供给总量大大超过劳动力需求总量,解决失业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任务。西方失业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失业现象进行了阐释,研究之必然有助于对我国失业问题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萨伊定律"认为供给产生需求,资本主义不存在普遍过剩的可能性。马克思和凯恩斯从不同的概念出发对"萨伊定律"提出了挑战,他们在感知资本主义固有弊端方面显示出了惊人一致性,但在解决方案上却走上了不同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中,西斯蒙第和凯恩斯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批判了萨伊定律,肯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他们所倡导的需求不足论,存在许多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危机思想的比较研究,既可以揭示古典经济学中危机理论发展演进的轨迹,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加深对当代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Faced with home foreclosures, a stagnant economy, and weakly-effective federal programs of relief, Richmond, California, considered using eminent domain to acquire mortgages, modify loans to be more affordable, and thus prevent further erosion of the tax base. Strong objections have been lodged against such alteration of property rights, except through bankruptcy and foreclosure processes. The Richmond proposal is considered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changes in the use of eminent domain as described by John R. Commons. Just as economic change forced U.S. courts to change the working definitions of property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current contradictions in the way in which we think of households, and the systemic consequences of their management of debt, may produce changes in law and should alter the way in which economists analyze aggregate consumer spending and borrowing.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危机都有论述。本文对这两大学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及解决危机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尤其针对危机产生的根源问题,结合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进行了剖析。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透彻地认识经济危机,尽力避免危机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将对关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文献提供一个根本性的批判.作者认为,既有的文献有四宗罪(四大缺陷),而其中每个缺陷都包含更具体的不足.这四大缺陷是:概念化和度量问题、理论严谨性不足、现代辉格式神话,以及对制度变迁与发展的非进化的理解.正是这四宗罪使得新制度经济学无法给出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的系统性阐述.这一根本性批评将为作者在别的地方系统性地阐述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奠定部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新发展,当代金融中介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等分析范式约束,既有强调风险管理、参与成本和价值增值等微观职能对金融中介的影响,也有从金融功能和转轨经济中国家的金融中介发展等全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关系两重性理论及其方法来认识马克思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马克思关于简单商品经济中就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的分析,是从生产关系一般的角度阐明了经济危机根源于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既是从生产关系两重性关系的角度对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必然会和怎样会导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分析,也是从生产关系特殊的角度强调了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对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s of the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since the early 1900s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or belittled by some institutional-evolutionary economists and most mainstream economists. I argue that the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is an evolving and emergent theory, which bears a reciprocal, evolutionary, and cumul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society. The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is, therefore, suitabl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l-world business enterprise as it can be modified and refined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capitalism.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The following section is devoted to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to the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situated in the evolution of U.S. capitalism. The penultimate section provides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new institutional and evolutionary approaches to the firm.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as to what should be don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stitutionalist theory of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