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价值论在世界市场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索,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供学术界讨论。本文分五部分:一、一种存在已久的错觉;二、创立“国际价值”的科学概念;三、国际交换可能使双方互利的原理;四、国际交换可能增加一国价值总量的原理;五、李加图不能认识“国际价值”的理论根源。马克思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马克思不仅运用劳动价值论科学地分析一国内部的复杂经济现象,而且将劳动价值论应用于世界市场,独创性地建立了国际价值理论,从而使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李加图的不成熟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说”是根本无法同马克思的价值论在世界市场应用的原理相比拟的。我们着重研究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有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正> 以李嘉图比较成本学说为核心的国际分工理论,论证了各国专门从事在生产率方面占相对优势的生产,通过国际贸易能节约社会劳动,获得贸易利益。人类社会的长期实践证明了比较成本学说以及国际分工理论是有其“合理内核”的。但是,从历史上看,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落后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单一的经济结构。因而,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后进国家就采用保护国内幼小产业的措施来促进其经济发展,并产生了“保护幼小产业”的理论。从短期看,国际分工会给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 一、古典国际分工理论的缺陷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他指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绝对成本最低的产品,那么,这种国际分工对各国都是有利的。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比较成本的学说。他指出,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地域分工是能使各国生产比较成本有利的商品。因此,国际分工遵循的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马克思价值理论和流通费用理论扩展到国际贸易成本理论研究之中,科学分析国际比较优势规律与国际价值规律之间的并行关系和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程度,反对把由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构成的“全成本”作为比较优势形成的基础;分析国际贸易成本对国际产业分工与贸易的影响,解释国际贸易成本与国际价值量之间关系以及国际贸易成本与贸易量之间关系,回击西方经济学的重力模型方法用贸易量、产出量解释和测度贸易成本的错误观点。必要的国际生产成本和非纯粹贸易成本,陶成的国际成本是国际价值的基础;国别机会成本才是国际比较优势的基础。价值是由生产创造出来的、客观的社会财富,它不是靠纯粹的贸易倒手就可以创造的。纯粹贸易成本不增加价值,不由价值补偿,而是对剩余价值的扣除,社会应把它限制在必要的限度内,非必要的就得不到补偿,但必要的纯粹贸易成本必不可少。贸易利润也不是单靠节约贸易成本得来的。国际贸易成本对国际产业分工与贸易具有复杂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的中国(包括生产成本在内的)国际贸易成本下降的判断应该是指单位出口成本,而非实际的总体出口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5.
<正> 英国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个思想来源之一。马克思称李嘉图为古典经济学“最后的伟大代表”和“完成者”,同时也指出了他的阶级局限性和错误。比较成本说是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后世的资产阶级学者完全割断了这个学说与劳动价值论的联系,发展了其中的庸俗因素,用来为帝国主义国际分工的剥削实质辩护。正象列宁所说,中世纪的僧侣扼杀了亚里多斯德学说中活的灵魂,而保存了其中陈腐的东西。长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发表了许多有争议的评论文章。在总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三种主张:一,认为“比较成本说”一直是指导各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我国对外贸易也应把它作为指导原则;二,认为“比较成本说”是伪科学,它所假设的前提并不存在,它是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外经济扩张政策辩护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屏弃它;三,认为“比较成本说”有其合理成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批判地吸收、利用。总之,众说纷纭,各持一见。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它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以亚当·斯密、李嘉图为杰出代表的英国古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对政府作用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引言 本文所言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是指70年代后半期以后,西方经济学者提出的新的国际贸易学说。相对于在此以前的贸易学说,这些理论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克鲁格曼(P·krugman)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出的“规模经济贸易新学说,二是以邓宁(Dunning,J·H)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出的“新比较优势论”。这两种  相似文献   

8.
霍建国 《国际贸易》2003,(10):14-16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主要层次是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学说。按照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应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换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以提高本国福利;按照要素禀赋学说,各国应出口那些使用本国密集要素的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了中国传统税法学理论与实践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即过分强调税收的“义务性“与“无偿性“的特征,为与之形成对比,作者主张借用西方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税收本质学说“交换说“和“公共需要论“,以其合理因素“契约精神“为支点与核心,对我国传统税法学理论进行反思与重构,提出了构建我国现代税法学理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新疆比较优势的缺陷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认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各国的专业化的生产最适合生产本国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福利。  相似文献   

11.
“比较成本说”是十九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时期产生的,学说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认为其实质是可取的。根据李嘉图的论述,“比较成本说”的含义是:由于资本和劳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支配一国商品的价值规律不能支配国际商品的交换,故通过自由贸易,各国可集中资本和劳动生产和出口“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商品,可以增加产品总量,节约劳动和资本,形成互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利的是出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进口本国生产成本相对高的商品,这一体现了学说实质的原则是可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合理国际分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所有制关系着社会属性,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近年来,由于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民营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声音相继出现。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际双重角度探讨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开拓马克思所有制理论新境界,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所有制中国化。  相似文献   

13.
一、从贸易竞争到制度竞争依据传统贸易理论,我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从贸易条件变化看,有出现恶化迹象,因此理论界开始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贸易实践进行了反思。洪银兴提出了“比较利益陷阱”观点,对传统分工格局提出质疑,他认为长期来看...  相似文献   

14.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新左派哲学家”,他在继承马克思、卢卡奇等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基础上,于1946年的《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揭示了发达工业社会下人的现状,提出“虚假需求”批判理论,对人的存在与解放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将通过对马尔库塞“虚假需求”批判理论的内涵、提出背景及内容研究。这对我国新时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于5月10~14日在北京举行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对外经济贸易科研、教学等51个单位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共74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与会同志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对马克思的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国际价值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围绕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是否存在,价值的国际转移如何形成,价  相似文献   

16.
黄锦明 《价格月刊》2009,(11):71-75
“绝对优势”、“市场扩张“和“剩余外溢”三个理论分支一起构成了亚当&#183;斯密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完整体系。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斯密国际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解不够全面准确,但斯密的理论对后世国际分工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斯密及其发展者的理论对我国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文显  刘懋 《商场现代化》2005,(5X):186-186
一、从贸易竞争到制度竞争 依据传统贸易理论 ,我国大力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贸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从贸易条件变化看,有出现恶化迹象,因此理论界开始对比较优势理论和我国贸易实践进行了反思。洪银兴提出了“比较利益陷阱”观点,对传统分工格局提出质疑,他认为长期来看即使获得比较利益,也未必能保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基于价格优势的竞争,缺乏垄断优势。一国单纯地基于资源禀赋来确定贸易结构,可能导致比较优势静态化,也就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因此他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应该有政府干预,获得自主创新能儿,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很多学者如盛晓白等人借鉴国外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并不只在于企业物质技术效率,还依赖于国家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文莉 《财贸研究》2006,17(4):69-76
本文沿着“弹性学说”理论发展和演进的主线,阐述了它在各个时期关于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研究重点和主要成果,以及针对相关问题的理论演进脉络。最后,针对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问题,从与“弹性学说”相对的“吸收学说”、“货币学说”的角度进行了补充。从中既体现了各学派在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中突出和逐步完善自身思想的意图,同时,也能领略到各学派之间思想的日渐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9.
广义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广义价值论的基础:社会分工论社会分工和交换是如何产生的,这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个既古老义新颖的问题。古典分工学说的集大成者斯密认为,引起分工的原因,是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贸易”的倾向。他说:“当初产生分工的也正是人类要求互相交换这个倾向。”至于交换倾向又是由什么决定的,斯密没有作出解释,他认为,“这种倾向,是不是一种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不是理性和言语能力的必然结果,这不属于我们现在研究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全成本塑造比较优势”之命题,夏先良(2011)认为这是对国际比较优势规律的误解.事实上,国际贸易活动作为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流通环节,不仅影响价值实现,而且参与价值创造.经济学中的成本是使用或耗费资源要素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最高代价.从内涵看,“全成本”是使用一切资源要素的代价总和;从外延看,“全成本”是以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环境成本和代际成本等为子系统的动态开放系统.全成本既是一种机会成本,也是一种国际(必要)成本,从“全成本”视角来分析比较优势和国际价值,可发现它们是统一的.为了实现贸易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必须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充分将交易外部性、空间外部性和时间外部性内在化并构造“全成本”范畴,以其作为形成比较优势和国际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