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我国出台了《农业保险条例》,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奠定了基础。广东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包括热带气旋、洪涝灾害等,这些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急需建立完善的巨灾损失风险分担机制。巨灾基金是分散巨灾风险的重要形式,国内部分地区,如:上海和浙江等地都建立农业政策性衣业保险巨灾基金。本文在分析广东农业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基金的规模测度,同时分析了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统计数据,在分析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分化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农业保险需求演变过程及面临的困局。理论分析表明:在农业风险损失较高以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情况下,经营性收入比重越高的农户所遭受风险冲击越大,对农业保险需求越强烈;实证分析表明: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低于全国;东中西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呈现依次上升态势;贫困地区低收入组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无需求,中等收入组农户偏好高补贴和低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高收入组农户偏好低补贴和高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就农业保险政策调整提出若干建议,以确保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对接,可以创新政府救灾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迟缓而坎坷,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全球共识,通过对农业补贴等政策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已成为各国农业发展的新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作物保险通过改变农户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会引起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投入行为的调整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基于对福建省稻农的调查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对现行政策性农作物保险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增加化肥的投入数量会提高其参保意愿,增加农药投入量会降低其参保意愿;相对于未参保的农户,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增加了6.21%,而单位面积农药投入量降低了1.82%。再以农户耕地规模为分类标准,对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与农户农用化学品投入行为的关系进行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农户参保后其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比普通农户降低了3.41%;在农药投入上,规模农户比普通农户降低了4.13%。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应针对农户"低碳型"与"高碳型"农业生产技术实施差异化的补贴和保障方案,使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的补贴和保障水平设计更精准化;应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托管等方式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从而发挥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制度潜在的生态环境效应;应建立政策性农作物保险利益诱导机制,引导农户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民基础性产业,农业发展状况关系到14亿人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农业生产的弱质性更容易使其遭受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让农户面临巨大损失,而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与社会性在推动农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以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农业保险险种、增加财政补贴、加大农业保险与金融的融合等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赵汴 《南方农村》2013,(1):45-49
道德风险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农业互助保险能较好地控制道德风险,有助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山市积极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帮助农户科学管理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推动了中山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有效控制道德风险,中山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始探索向农业互助保险模式转型,尝试独具特色的互助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但是还需要在法律环境、制度构建、风险控制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农业互助保险体系的优化。本文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了优化中山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07年开始,在中央财政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相继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 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保险在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恢复灾后农户的生产能力、保持农业生产连续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农业保险的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众多试点工作相继展开.本文是在对山东省栖霞市试点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参保率、组织结构、经营模式等几个方面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出了思考分析,并对推进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基于荔枝生产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其经济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对海南省和广东省两省区121个荔枝种植户的一对一的探访,探究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58.68%的荔枝种植户表示需要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异质性特征中的农户年龄与其保险需求呈负向相关关系。家庭特征中的家庭参与生产管理人数、荔枝总收入与保险需求呈正向相关关系;而生产资源特征、生产风险特征与风险管理特征对保险需求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并提出推广荔枝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保险在引入财政补贴后,其保费收入、赔付总额、参保农户数等指标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而农业保险对于扶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农业保险补贴扶贫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农业大省湖南省为例,首先利用DEA模型测算湖南省14个州市2008~2014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效率,再运用Tobit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总体上处于有效状态,参保农户数、风险保障、受益农户数、已决赔款和政府保费补贴显著影响农业保险扶贫效率。基于此,提出进一步提高湖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效率以及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是从2006年起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由省财政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民给予保费补贴。到2009年,全省有农业生产的县(市、区)全部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产品涵盖13个农业品种,参保农户22.87万,参保率82%;保费收入2.08亿元,保险金额108亿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自从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已经取得诸多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受到农户需求不足、保险补贴设计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甘肃省地理条件复杂,时常发生自然灾害,面对此种情况,如何分散、转移风险,让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是目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今年重庆开展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三类主要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三项保险实际承保面积达到239万亩,参保农户70万余户(次),分担了自然灾害对农民种地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张家港市通过几年农业保险的实践,积累了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验,逐步扩大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完善了保险条款。同时,各级财政加大了保费补贴力度,政策性农业保险迅速发展。农业保险为降低农业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较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谢建辰: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尽快出台完善农业保险的办法,由中央、地方财政对农户投保和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补贴,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保险产品,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保险的需求,吸引农户、农业企业参加财产保险、种植保险、养殖保险及其他保险业务,努力使贷款户遭受自然灾害等风险后,  相似文献   

16.
从供给侧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湖北省仙桃市、监利县、竹溪县等329家农户的768个有效样本对农业保险补贴进行研究后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结构性错配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品种方面,农业保险呈现出"投保不足"与"投保过剩"并存的矛盾局面;二是农业保险在区域间不匹配,旱涝保收地区参保率较高,而非旱涝保收区域参保率较低;三是农户不了解自身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基于三方面错配现象,为了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有效供给,本文采用Probit、Logit、OLS等计量方法探究影响农户真实投保的因素,发现农作物价格、集中度、受灾程度、是否进行补贴、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等五个变量对投保意愿的影响较大,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适度调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供给结构,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二是平衡农业保险的地区配置,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提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创新农业保险投保方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为应对农业自然灾害,建立了完善的以农业保险为主以灾害援助为辅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从价格和产量损失等方面对农场主的生产经营风险进行了分散.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了农民收入,因此,建立能够补偿农户生产损失的灾害救助机制势在必行.鉴于此,本文首先评价了美国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进而分析了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及不足之处,最后对我国如何完善农业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从立法、资金支持、组织结构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扶贫攻坚战略已步入成果巩固阶段,贫困不再仅是物质贫困,还延伸至风险及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农业风险是中国农村因灾致贫的根源之一,若政策性农业保险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所致损失,就有望降低贫困脆弱性。本文基于典型村庄调研数据,对样本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非建档立卡农户仍具有贫困脆弱性,存在返贫的可能,同时“随机性-暂时性”贫困农户占比较大;农业风险冲击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户的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对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区分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后可见,保费补贴对建档立卡农户缓解贫困脆弱性具有更大的边际效用。研究结果表明,以稳定农户农业收入,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为目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巩固脱贫成果、缓解贫困脆弱性及防范返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政府补贴保费为主,农民自筹保费为辅的一项增强农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惠农政策。成都市从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初步建立起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开始了新一轮的试点。在这个背景下,浙江省、上海市和苏州市建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保险制度。本研究对浙、沪、苏农业保险制度从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个纬度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目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若干问题。文章认为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农户风险的工具,实施农业保险必须有明确的政策目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品种需要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