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郎咸平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近几年来在内地以铜牙铁齿引起了经济界、学界阵阵旋风,有人称他是新一代的"郎监管",有人称他是经济学界的谢霆锋。有人认为他是出风头;有人说他是"非主流经济学;也有人说他是个人炒作。郎咸平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学者该做的事。  相似文献   

2.
赵敏 《中国新时代》2004,(10):23-24
在Google里输入关键词“郎咸平”,共得到207000条结果;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更新中。单从这一点,用“炙手可热”来形容郎教授目前的地位状况一点也不为过。有人称郎咸平为“郎监管”,说他代表了众多小股民的利益;有人说郎咸平是经济学家里的本·拉登,给经济界造成一片恐怖之声;还有人说郎咸平是财经界的谢霆锋,臧否人物、桀骜不驯。事件最初的双方无非是郎咸平评议及他发难的几大国企的管理者,从他们各自的身份来看,论争开始呈现为学者和企业家两个阵营。之所以被称为“郎监管”,是在于郎咸平指出,在“国退民进”的产权改革中,国家的资产…  相似文献   

3.
张刚 《英才》2008,(3):46-46
1月12日一大早,履新海尔地产董事长才3个月的卢铿去参加一个房地产年会。在贵宾室里,他遇到了郎咸平。听卢铿说去了海尔,郎咸平突然冒出一句:“海尔也搞房地产,看来中国房地产没希望了。”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本土作者的财经书都是文集,最著名的是郎咸平系列,它们都是郎咸平的演讲集、学生论文集。叶檀看不上郎咸平的书,曾讽刺说:他一年出5本,自己5年才出一本书。其实她的作品《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实质上也是文集,  相似文献   

5.
张文魁 《公司》2004,(10):12-15
郎咸平先生关于国企改革的最著名的“论断”就是:产权改革是不做研究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造成了很大祸患,所以应该停止国企的产权改革。由于郎咸平先生很喜欢强调自己是经过了美国名牌商学院严格的科学训练,治学严谨、推理缜密、说每一句话都有数据支持,而国内多数学者却不是这样.所以不少人对郎咸平先生的这个“著名论断”信以为真了,以为国企产权改革真的错了、应该停止了。  相似文献   

6.
张文贤 《人力资源》2005,(11):22-25
郎咸平教授的“保姆论”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多次演讲和许多文稿中,反复宣扬他的“保姆论”。他非常强烈地认为.职业经理人就是“保姆”。这涉及职业经理人(即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的定位问题.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本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这个十分重要且又敏感的“人力资本定位”问题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经营者》2004,(12):28-29
一场“郎顾公案”尚未平息,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又被愤愤不平的民营企业家推到了浪尖上。这次,显然已不是学之间的争鸣了,慧聪公司的郭凡生和新疆天地集团的老板当着郎咸平的面,批评他对于民营企业的相关言论。这是不久前北京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颁奖现场,民营企业家与郎咸平之间戏剧性的一幕,当时,让在场的众人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8.
郎咸平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并曾经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多家世界知名的商学院。他称自己一向注意维护中小股东的权利,常常以一种斗士般另类经济学家的面容出现在世人面前,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在中国财经界,郎咸平以敢言著称,而其治学之严谨甚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4,(12)
<正> 一场“郎顾公案”尚未平息,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又被愤愤不平的民营企业家推到了浪尖上。这次,显然已不是学者之间的争鸣了,慧聪公司的郭凡生和新疆天地集团的老板当着郎咸平的面,批评他对于民营企业的相关言论。这是不久前北京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成长企业100强”颁奖现场,民营企业家与郎咸平之间戏剧性的一幕,当时,让在场的众人目瞪口  相似文献   

10.
自从“郎顾之争”以来,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就未曾停止过。虽然顾雏军已经东窗事发,但围绕郎咸平教授对产权制度改革的批评而展开的再批评,似乎愈发激烈。在这其中,焦点人物郎咸平的种种言论成为各方学者、媒体乃至网民或捍卫、或反驳的争论起点。不久前伊利原董事长郑俊怀被判刑之后,国有企业MBO问题再次凸现,这再一次表明,顾雏军的出局并不意味着“郎顾之争”的结束。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郎顾之争”已经完全超越了对MBO问题本身的纠缠,人们不禁要问:“郎顾之争”是否就等于MBO之争?如果不是,“郎顾之争”是否具有争论的交点?或者干脆这样说:“郎顾之争”存在过吗?从江西到四川再到清华大学,近几个月来郎咸平先生走遍大江南北,一路下来,其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观点已经蔓延到教育、医疗等领域。这种“遍地开花”的热情无可避免地把他推向了更为纵深的质疑空间。其中,一向对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同样充满热情的经济学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李开发先生,近来也是针对郎咸平先生的种种观点逐一反驳,本刊特对李开发进行专访:一个被称为“穷人的经济学家”的学者为何如此坚定地支持MBO?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无意制造某种话语阵地,而是希望提供一个观点与争锋的平台,来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1.
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对“国退民进”近乎呵斥的质疑,在国内经济学界乃至全社会掀起了来头不小的“郎旋风”。郎咸平认定“国企转制中存在国有资产被侵吞的隐蔽行为”,他进而点名道姓地将海尔、格林柯尔、科龙、TCL等大名鼎鼎的转制企业暴露在公众面前。郎咸平的道义感和热情自然引发了互联网和平面媒体痛快淋漓的声援。主流经济学者们惊悸之余,伴随曝光企业的叫屈和一批被非主流经济学者谴责为“大小硕鼠”们的恨恨之声,对郎咸平突发了来势更加凶猛的围剿。这场主流和非主流经济学家们唇枪舌剑的大论战,势头远远超过了数年前何清涟那本《现…  相似文献   

12.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日前应邀在西南交通大学进行了一次演讲,主题内容是他最擅长研究的“企业战略”问题。在此次演讲中提出了他的中国企业战略新思维——把握行业本质。  相似文献   

13.
何春梅 《经营者》2008,(19):44-45
作为“学界百年不遇的炒作高手”,名声大震后的郎咸平,接受演讲邀请的频率越来越高,出场费也越来越高。如果要在名利双收方面打个分数的话,郎咸平可能是中国分数最高的经济学教授。  相似文献   

14.
风铃 《中外管理》2004,(10):96-97
以保护中小股民利益为旗帜.得到“郎监管”美称的香港学者郎咸平.近来连续将炮口对准了中国家电业的三大巨头:海尔、TCL和格林柯尔。郎咸平颇具杀伤力的”炮轰”,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恐慌。  相似文献   

15.
陆新之 《公司》2004,(8):94-96
除了皓首穷经做公司治理研究之外,生活中的郎咸平其实是个极风趣幽默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潘石屹是“老狐狸”,谈笑问就将对手搞定;也有人说他善于利用媒体“做秀”。潘石屹扛着人们的议论,在房地产舞台上演着他的如戏人生。  相似文献   

17.
张文贤 《人力资源》2005,(21):22-25
郎咸平教授的"保姆论" 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在多次演讲和许多文稿中,反复宣扬他的"保姆论".他非常强烈地认为,职业经理人就是"保姆".这涉及职业经理人(即企业家或企业经营者)的定位问题,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本问题.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这个十分重要且又敏感的"人力资本定位"问题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8.
陈斌 《新前程》2006,(2):21-21
1956年郎咸平出生于台湾,然后尿床到12岁。初中学习成绩不好,临近毕业被分到了放牛班,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高中,为了和小流氓打架,还练就了一身功夫,被人叫做“西门町之虎”。中学毕业后,郎咸平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家郎咸平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业也依然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同时,他还建议称,企业家应该多保留现金以准备过冬。  相似文献   

20.
《住宅与房地产》2010,(2):130-131
一、中国人不差钱,差的是人品 看过郎咸平评论中国企业的文章,大致意思是说中国企业的通病就是浮躁,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投机取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