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惠民 《海南金融》2014,(10):63-66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正面临着利率市场化、经济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准入制度放松等一系列挑战,这迫使银行加快发展转型,创新盈利模式。本文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对其未来盈利机会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业银行业利差较大对商业银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作用,然而利差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而收窄。本文在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变动的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研究利差收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特别是对盈利的影响.最后提出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以来央行通过7次连续降息,存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5.73个百分点,贷款平均利率累计下调6.4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缩小了0.74个百分点。200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其中,各项存款年利率在现行基础上平均下调0.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银行利差水平的不断收窄,现代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并重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结构及流动性、汇率弹性、银行的管理和经营状况、银行自身发展战略及客户、产品结构等因素对利率及利差水平的影响,同时对银行在利差收窄趋势下如何改进盈利模式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牟馨雨 《时代金融》2013,(12):155-156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靠利差盈利,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商业银行利润来源多种多样。本文通过比对美洲银行和建行的年报,分析了两国商业银行利润模式的巨大差异,并解释了差异的原因。最后依据美洲银行的经验,对我国的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创新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利息收入业务是银行通过付出劳务、经验,信息等而获得手续费及利润的业务,它比中间业务的范围广,涉及面宽。非利息收入业务目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一种重要的业务,很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超过50%。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存贷款利差,非利息、收入比重很低。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存贷款利差将不断缩小。在此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想保持和增加收入,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寻找新的收入来源,非利息收入业务即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如何拓展非利息收入业务,是当前我国各家银行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多维度度量了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发现受定价主导权等因素影响,利差波动情况各有不同,中间业务对盈利的影响逐渐增强。通过模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情况,以2006-2013年为研究区间,测度了我国12家商业银行的利差容忍度,测算结果显示: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转变、效率的提高,对利差收窄的容忍度逐渐增强,但不同银行利差容忍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利差的合理水平及其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 《上海金融》2006,(1):24-26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利差水平并对利差结构进行分解,并由此认为,目前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的水平,但是利差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金融学视角揭示了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利差和国内与国际金融市场利差三个层次,并指出利差三个层次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对建国以来历次利率调整进行了综合系统分析,勾画出我国利差变化的轨迹,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人民银行对利差管理从无序逐步过渡到有序。利差体系从扭曲逐步得到矫正,在金融管制环境下实现了利率总体水平的国际化“磨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存贷款利差考虑商业银行收益因素较多,兼顾国际化竞争不足;邮政储蓄转存利差在体现政策性的同时,负效应越来越大;再贷款利差调整频繁和扩张太快,透视出金融宏观调控手段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会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社会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本文对大陆和香港、台湾地区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大陆地区商业银行利差水平远高于香港、台湾地区,而利率水平、风险因素是影响利差水平的主要因素。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降低大陆商业银行利差水平的建议,包括完善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拓宽商业银行盈利渠道、增强金融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利差1逐步收窄,信贷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的竞争格局,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存贷利差的演变和均衡利差的界定得到,当前信贷市场竞争已较为充分,商业银行总体利差接近合理水平。未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路径应重点从降低商业银行负债端利率和强化成本控制两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2.
将利率市场化引入做市商模型,分析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选取2006-2016中国银行业年度数据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存贷款利差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利率市场化指数达到58.07的临界值时,银行存贷款利差将达到最大值10.61%;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其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政策对利率市场化存在反向抑制效应,这是由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功能所决定的,相对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长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508倍,短期影响力度提高了1.605倍;价格型货币政策对国有银行、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数量型货币政策对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与城商行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假定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实际利率等于市场利率,模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情境,选择2005年到2010年作为研究区间,对我国10家商业银行的利差容忍度进行测度。结果显示,2005年到2010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不断提高,对利差缩小的容忍能力显著增强,并且中型规模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利差缩小的容忍能力普遍强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强于小型股份制银行。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广西某市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上存资金利差过高的现象,并成为阻滞央行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因素.以××商业银行为例,该行3个月期限上存资金利率为3.219%,比吸收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1.71%)高出1.509个百分点,即上存1亿元可获利差150.9万元,全市上存10亿元可获利差1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盈利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茜 《西安金融》2005,(10):54-55
商业银行将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场智能联成一体,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源库,并根据不同的选择条件细分出客户群,把有限的资源和革新技术集中在利润最高的微型分割客户群的服务产品上,以此为银行创造可观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中间业务综合管理制度体系,研究金融市场热点和趋势,抢占市场先机,开创品牌产品,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减少,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而言,中间业务的风险较低,但收益和风险始终是相伴的,中间业务在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商业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以利差为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在供给侧的改革进程中,传统商业银行业应该如何加快转型、推动变革,重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非常热门而又亟需思考的话题。通过收集整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这16家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相关数据,对它们当前的盈利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比较研究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对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不同的影响差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商业银行现有特点,对提高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商业银行以利差资产为主的传统经营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需要,如何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商业银行在获利能力、业务范围等方面表现,发现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差异较大,并总结归纳出差异形成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收入结构优化、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策略及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西方商业银行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日益注重中间业务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银行业务结构和利润结构的变化。与国外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和信贷规模及期限结构的关系,利用我国近些年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在同阶单整、协整理论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实证结果显示:短期利差和短期信贷规模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中长期利差与中长期信贷规模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利差调节和政策调节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信贷期限结构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