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已经出炉,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保持平稳,乡村消费增速继续跑赢城镇消费。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164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0%,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消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数字     
今年有大量“龙宝宝”诞生,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奶粉的消费需求,进口奶粉的需求进一步增长。2012年婴幼儿进口食品消费增速有望超过20%,其中婴幼儿奶粉将达到7万吨。  相似文献   

3.
数字     
今年有大量“龙宝宝”诞生,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奶粉的消费需求,进口奶粉的需求进一步增长。2012年婴幼儿进口食品消费增速有望超过20%,其中婴幼儿奶粉将达到7万吨。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国家一系列重粮惠农政策,我国粮食生产喜讯连连,在“十连增”的基础上今年夏粮又实现“十连增”。然而,受国外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低运行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消费需求趋弱,部分品种呈现阶段性产大于需。  相似文献   

5.
强劲消费潮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增长速度迅猛,远超过任何其他世界前十位消费大国的同期表现。横向比较。中国消费增长也快于其他国家快速工业化阶段的消费增速,比如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的消费增速9.2%,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消费增速8.0%。2008年中国位居世界第五大消费国,  相似文献   

6.
<正>一、“三大优势”(一)市场优势经济增长规模决定消费需求规模。在经济增长进入高收入阶段后,居民消费倾向改善,将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上海的战略定位和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三个大市场。从上海自身市场潜力看,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绝对数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工资性收入是拉动上海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引擎。经验数据表明,工资性收入增速与GDP增速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供需现状 2004年至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九年丰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打破了延续多年的“粮食三年一减”的不稳定周期。九年来,我国粮食累积增产15587万吨,年均增幅3.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1978年以来,我国的粮食消费总量稳步增长,但各阶段增长速度不尽相同。从1978年至1990年,这一阶段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由于粮食供给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粮食消费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3%;从1991年至2000年,是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时期,粮食消费总量平稳增长,年均增速降至1.3%;  相似文献   

8.
宝山区“十五”发展规划经过全区 人民的群策群力,在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提出了新世纪前五年的发展目标,通过规划“十五”发展,已激发起全区人民热爱宝山,树立起建设宝山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的信心。 一、宝山区“十五”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000年宝山区经济增长速度为.12.1%,“九五”年均增速为13.8%,比“八五”年均增速下降9个百分点左右。第二、三产业拉动了宝山区的经济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年均增速13.4%,比“八五”时期年均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工业年均增速14.3%,“八五…  相似文献   

9.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是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农户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对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现状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并与收入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东、中、西、东北地区消费水平存在差异。按照消费类型来看,生活性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差额总体呈逐渐扩大趋势,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相比于收入增速的波动性更大,近年来有增速放缓的现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增收机制尚待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待健全、农村消费环境尚待改善。未来,扩大农村内需要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为着力点,并根据我国东、中、西、东北地区的地域特点因地施策,不断提升农村家庭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肉类消费特征及2020年预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肉类消费大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1/4强。随着人口增长、收入提高及城镇化发展,未来中国肉类消费将继续增长。本文选用调查消费量占表观消费量的比重指标,在肉类消费与生产之间建立定量关系,依据2000~2012年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情况,结合对人均收入、人口总量、城镇化率预测分析,研究提出2020年中国肉类总体及分品种消费量和生产目标值。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肉类消费继续平稳增长,年均增速为2.8%;肉类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其中,猪肉消费比重下降,牛羊肉消费比重增加;为满足肉类消费需求,肉类产量年均增速要达到2.7%。  相似文献   

11.
<正>浦东新区通过发展乡村产业、盘活乡村资源、推进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等工作措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始终高于地区总产值和全体居民收入增速。“十三五”期间,浦东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8.9%,比城镇居民快1.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由“十二五”期末的2.14:1缩小到“十三五”期末的2.03∶1。  相似文献   

12.
农村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购买力较快增加,农村消费市场就会随之不断扩大.农村消费增速加快,与城市消费的增长差距也不断缩小,就单年份消费增长幅度看,按可比价格计算,城市消费上升0.7%,农村上升3.8%,农村消费呈现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农村实现小康的关键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一、增加农民收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1 .农民收入低已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瓶颈为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扩大国内需求不仅是“十五”期间的首要任务之一 ,还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策略。为了启动消费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诸如降息 ,发放国债 ,可效果并不明显 ,究其原因 ,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消费增长的长期问题。 1 998年~ 2 0 0 1年农村市场销售年均增长 8 3% ,增速…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石家庄市外出餐饮消费已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影响力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消费领域之一.但是,还需要在总量、增速和结构调整方面采取多种举措,早日实现城市外出餐饮消费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影响贵州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内需促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拟就贵州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以利于进一步了解贵州民情。 改革开放后贵州农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近年来消费支出增速减缓。1978年~1995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年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石家庄市外出餐饮消费已成为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影响力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消费领域之一。但是,还需要在总量、增速和结构调整方面采取多种举措,早日实现城市外出餐饮消费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山西省各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和退耕还林步伐,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山西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继续稳定增长,但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偏低、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低于城镇居民的状况依然存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持续稳定提高,必须着力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时期我国重要农产品消费趋势、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经济增速调整、人口总量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影响,"十三五"时期我国食物消费进入总量增长、增速放缓、结构变化、转型升级时期。主要农产品消费需求与结构升级对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需平衡提出了新挑战,对进一步优化重要农产品品种结构与生产力布局,明确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优先序,提高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效率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农业政策要做出适应性调整和完善,确保农产品生产总量、结构、质量、产业布局、产品贸易与消费趋势变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新闻通气上,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透露,监管部门正着手构建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模式,《小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指引》将于年内制定出台。肖远企指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2010年小企业贷款实现“两个高于”,即贷款增量高于去年,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这是硬性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文总结了当前中国水产品消费的主要特征和转型趋势,主要包括:数量增长的同时增速减缓,城乡消费存在较大差异,水产品消费仍有一定发展空间;水产品消费理念更新升级,更加注重"优、绿、新";水产品进口需求持续扩大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渠道、质量安全等方面制约消费的因素并提出消费转型引领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