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与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不断对外汇市场进行冲销操作。本文采用1994-2010的样本验证了我国逆风向的外汇干预目标。在冲销干预的有效性检验中,我国冲销系数范围都在[-1,-0.5]之间,冲销规模适中,不存在过度冲销的情况。分阶段样本分析显示该系数在2003年后上升,即面对不断增长的外汇占款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我国外汇市场冲销的强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外汇市场干预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冲销干预是外汇市场干预的重要方式或主要内容。其有效性对于维持我国外汇市场稳定,抵御经济外来冲击,保持国内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领域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对理论发展和实践完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主要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以反映外汇市场干预与冲销操作有效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把握其目前动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的外汇稳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朱红 《经济论坛》2011,(11):119-122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和促使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不断在外汇市场和国内公开市场上进行外汇干预和冲销操作,从而导致了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等问题不断显现。如何进行有效的冲销操作,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维持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成为货币当局、学术界等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货币冲销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了冲销效果有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资本账户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外汇冲销的有效性不断下降,冲销成本日益上升,人民币汇率稳定目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兼顾难度加大。因此,应构建以国债为主、央行票据为辅的公开市场操作债券体系,实施差异化的存款法定准备金率政策,遏制外汇储备的增长势头,以增强外汇冲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永中 《金融评论》2010,2(1):49-65
近来,中国面临的“三元悖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大量国际资本持续流入的情况下,兼顾人民币币值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的目标,成为中国货币当局所经受的严峻挑战。基于一个修正的抵消系数和冲销系数模型,论文利用1999年6月至2009年3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对中国资本管制效率(抵消系数)和外汇冲销有效性(冲销系数)作了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资本管制虽然仍有效但约束力有所下降;以基础货币为考察对象的外汇冲销程度几乎是完全的,而的外汇冲销有效性程度明显较低。递归估计显示.中国资本管制效率和外汇冲销有效性呈不断下降趋势,从而,货币当局谋求币值稳定和监管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能力将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6.
维护汇率稳定以利于本国经济发展,是西方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但是否应当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及干预是否有效,一直存在争论。外汇秘密干预的原因最有可能在货币危机的第二代模型的进一步研究中被完全解析。收益性不应该成为判断干预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国际协作的外汇干预应该是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基于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重大意义。首先采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外汇占款、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同时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变量受系统内变量冲击的反应和波动情况。其次进行货币冲销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完全有效,货币冲销力度大约为-0.6,货币冲销弹性大于1,从整体来看,货币冲销有效性呈现弱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外汇储备。为了防范外汇储备增加给国内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采取了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等政策工具来进行外汇冲销。这些政策工具的运用在有效抑制通货膨胀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扭曲的问题,包括:金融机构资金运用中外汇占款占比远远大于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金融机构对国内部门的资金配置出现了扭曲;金融机构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重大于短期贷款比重而且差距呈逐渐拉大的趋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弱化;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比例大幅增加,弱化了央行金融调控的有效性。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汇冲销干预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慧刚 《财经研究》2007,33(11):18-30
2002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加剧,外汇储备急剧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凸现。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和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外汇冲销干预措施。文章在分析外汇冲销干预有效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外汇储备急剧增长下外汇冲销干预的效力和制约因素,认为外汇冲销干预短期内能抵消外汇占款、控制信贷增长,但效力有限;在长期内,外汇冲销干预不仅会影响货币政策独立性,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利率上升、汇率升值乃至经济"滞胀",因而难以具有可持续性,最后,文章提出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增强外汇冲销干预效力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BGT(2002)模型进行修正,基于2004—2010年中国月度数据估计了动态货币冲销系数,探讨了货币冲销水平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冲销政策的可持续性。结果发现,近年来中国央行总体上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货币冲销,但冲销水平短期内存在明显的波动,这种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央票利率为代表的冲销成本和国内净资产规模的限制,是造成货币冲销水平波动和冲销政策在长期内难以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央行反应函数以及对冲销系数的估计,发现我国央行在1994-2008年第三季度所采取的各种冲销政策手段,包括再贷款、再贴现、调整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操作等干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对冲了由大量国际收支双顺差所带来的被动增加的货币供给;而且随着公开市场操作的逐步成熟,冲销力度有所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外汇冲销政策的效应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士贵 《经济问题》1997,(10):46-50
  相似文献   

13.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放弃了固定汇率,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各国央行除了传统的货币政策职能外,还要在必要时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中国自2004年以来由于不断积累外汇储备,维持人民币稳定渐进升值,使得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加大了央行冲销难度和力度。为此,了解发达国家央行的冲销实践,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借鉴其先进经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外汇占款的下降恰恰给央行货币对冲操作提供了"减负"和"解套"的机会,有利于央行有效稳步推进各项汇率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避险工具的选择无论对以外汇投资或是以保值为目的的风险管理过程中都是最为基本的环节 ,同时适当的避险工具选择也奠定了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这里讨论的所谓避险工具是指用以进行事先预防和事中控制投资风险的投资方式及衍生工具。主要以外汇投资和外汇保值两方面进行讨论。一类是以风险分散的投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针对外汇投资 ;另一类是以对冲方式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避险———针对外汇保值 ,这是较为适合现阶段中国外汇市场的 ,故以此作为主要讨论对象。1外汇投资避险工具外汇投资的风险可被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  相似文献   

16.
17.
为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将是逐步转变外汇管理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外汇调控新体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市场合理引导、分配、使用外汇资金,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利用汇率、利率和外汇储备等调控市场,实现供求总量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一个统一、有效和完善的外汇调剂市场体系既是当前外汇改革的重点,也是今后外汇调剂市场发展的方向。发展外汇调剂市场要比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央行票据货币冲销的成本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进行货币冲销的过程中,过高的成本一直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央行票据不能作为长期冲销工具存在的一项重要理由。本文考察了近三年的有关数据,从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两个角度出发,认为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形势发生巨变,央行的冲销成本是在动态变化的,对经济增长的“挤出效应”也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9.
赵振春 《经济师》1998,(12):42-42
一、不规范运行的表现形式1、逃避监管。目前,对于汇给境内个人的外汇汇款,各外汇指定银行基本上都是见汇即收,个人境外汇款收入可以任意转存、提现或结汇成人民币,这就为境外机构将巨额游资以侨汇或其他形式的个人汇款名义汇入境内投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我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宏观经济影响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2002年6月-2011年5月的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以及社会产出水平的动态影响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而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具有显著的平抑作用,同时对社会产出却没有不利影响。最后,本文从实证结果得到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